东驿敦煌酒店设计案例分析
东驿·敦煌
“在敦煌东驿,我从事酒店设计几十年的想法得到再次完善。
”
东驿酒店落成之后,总设计师阿叔陈向京几乎赖在了敦煌。
湿润的广东本是他的故乡,干燥的“他乡”敦煌却成为了他的羁绊。
“作为一个地道的广东人,也许留恋敦煌是难以理解的。
以往去外地出差,很容易就会惦念家乡,但如今敦煌让我几乎忘记了广东生活,广东美食也似乎失去了吸引力,难道这就是精神富足的力量?”阿叔说。
设计者心里都有一个“敦煌”
“设计”敦煌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自然遗产雅丹·戈壁·沙漠·湖泊·绿洲
进入敦煌,以设计师的身份
1500年灿烂与蓬勃新生,似是故人、又是新客……敦煌,是由复杂面与矛盾性所写就的,而平衡这一切是设计师的职业命题。
酒店远景
63亩地,64间客房,一间2300平米的美术馆和8间艺术家工作室,再配上酒吧、会议室、餐厅等功能空间,这便是东驿酒店的基本元件。
不算复杂,却充满挑战。
在敦煌文脉处,以时代的视角,对话古老东方的华彩篇章,空间与物件,让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实现独一无二。
阿叔从规划、建筑、景观和室内入手,用设计掌控关于敦煌的体验。
沙漠是酒店的景观
古敦煌有一种建筑名为“悬泉置”,于沙中绿洲临泉而驿。
东驿的园区亦藏有一池天然的清泉。
自然生长的胡杨林、旱柳林、桃园、梨园、杏园以及菜园,甚至是野草,配合沙漠,为敦煌的浓墨重彩铺垫底色。
隐“逸”敦煌
依托场地位置,酒店自然生长出两条轴线:东西方向,自然景观轴线穿过过廊,将胡杨林和火塘连贯一体。
南北方向,人文景观轴线串联洞穴断壁、莫高窟壁龛等装饰元素,又延展至柳树与芦苇环绕的池塘、唐风的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和起伏延绵的鸣沙山,暗喻着敦煌前世,启幕东驿今生。
东西、南北轴线相交处,来自三危山的巨石和代表洞窟的断壁宣告着二者的相融。
“建筑是固化的布局,人文与自然理应相互渗透。
”设计师说。
“只有做到足够‘隐’,才能体会这种‘惊喜’。
”设计师让泉畔别院整体沉入沙地,与水面平齐,削弱建筑体量感的同时,引人坠入“隐”的心境。
东驿敦煌谋划的正是一个可供隐世,且具东方美学态度的处所。
站在园中,所有的建筑皆以批荡砂浆和涂料为饰面,着以沙丘的暖黄,仿若自然生长而来,令设计消隐。
于是,人得以从繁华中退隐,在疏阔天地中明确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