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药物概论_真题-无答案

抗菌药物概论_真题-无答案

抗菌药物概论(总分67.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抗菌药中可除外:A.万古霉素类B.氨基糖苷类C.四环素类D.氯霉素类E.大环内酯类2. 通过与细菌胞浆膜PBPs结合,使转肽酶失活而发挥抗菌作用的抗菌药,应除外:A.头孢拉定B.磷霉素C.哌拉西林D.氯唑西林E.阿莫西林3. 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菌DNA合成的抗菌药中,应除外:A.诺氟沙星B.米诺环素C.磺胺甲噁唑D.甲氧苄啶E.磺胺嘧啶4. 下列哪种联合应用不合适:A.链霉素+四环素B.链霉素+利福平C.链霉素+万古霉素D.链霉素+磺胺嘧啶E.链霉素+青霉素5. 通过与核蛋白体50 s亚基结合,抑制移位酶的抗菌药物是:A.红霉素B.青霉素C.庆大霉素D.头孢唑林E.林可霉素6. 新生儿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是:A.氯霉素B.阿莫西林C.头孢唑林D.红霉素E.多黏菌素B7. 孕妇可选用的抗生素是:A.甲硝唑B.氯霉素C.阿莫西林D.庆大霉素E.四环素8. 儿童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是:A.阿莫西林B.四环素类C.克林霉素D.阿奇霉素E.头孢拉啶9. 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发挥抗菌作用的药物中可除外:A.米诺环素B.四环素C.庆大霉素D.阿米卡星E.阿奇霉素10. 下列那种联合应用不合适:A.青霉素+磺胺B.红霉素+多黏菌素C.青霉素+四环素D.青霉素+链霉素E.庆大霉素+氯霉素11. 以下有关抗菌药物的应用中,正确的是:A.严重感染时可选用3种以上的抗菌药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B.青霉素和红氯霉素合用可增强杀菌效果C.感冒发热时注射青霉素D.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应用青霉素或氨苄西林预防感染E.用头孢唑啉清洗腿部创伤感染病灶12. 下列哪种联合应用不合适:A.头孢氨苄十克拉维酸B.苯唑西林+克拉维酸C.青霉素+克拉维酸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E.羧苄西林+克拉维酸13.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中可除外:A.杆菌肽B.利福平C.万古霉素D.青霉素类E.头孢菌素类14. 下类哪种抗菌药能被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破坏:A.庆大霉素B.阿莫西林C.红霉素D.米诺霉素E.苯唑西林15. 耐药性是指:A.因连续用药,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低B.患者对药物产生了精神依赖性C.因连续用药,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D.患者对药物产生了躯体依赖性E.以上均不是16. 肝硬化患者禁用下列哪种抗菌药:A.头孢唑林B.林可霉素C.诺氟沙星D.庆大霉素E.青霉素17. 下列哪种抗菌药在肝功能减退时应慎用或禁用:A.妥布霉素B.链霉素C.多黏菌素BD.四环素E.阿米卡星18. 庆大霉素可以和下列何药联合应用:A.万古霉素B.依他尼酸C.多黏菌素D.替卡西林E.呋塞米19. 抗菌活性是指:A.测定MBC值B.以上都不是C.药物的抗菌范围D.抗菌范围广泛的药物E.药物的抑菌或杀菌能力20. 以DNA回旋酶作为抗菌靶点的抗菌药是:A.喹诺酮类B.甲硝唑C.呋喃妥英D.甲氧苄啶E.磺胺类2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不应使用下列哪类抗菌药:A.头孢菌素类B.硝基呋喃类C.大环内酯类D.青霉素类E.多黏菌素类22. 下列那些抗菌药不应该给新生儿使用:A.大环内酯类B.青霉素类C.硝基呋喃类D.头霉素类E.头孢菌素类23. 下列哪种联合应用不合适:A.链霉素+碳酸氢钠B.磺胺嘧啶+碳酸氢钠C.庆大霉素+碳酸氢钠D.四环素+碳酸氢钠E.红霉素+碳酸氢钠24. 通过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来发挥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四环素B.阿莫西林C.磺胺嘧啶D.诺氟沙星E.甲氧苄啶25. 下列哪种抗菌药在肾功能减退时应慎用或禁用:A.阿莫西林B.利福平C.克拉霉素D.阿米卡星E.红霉素26. 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可除外:A.林可霉素B.杆菌肽C.氨基糖苷类D.大环内酯类E.四环素类27. 临床评价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是:A.药物剂量B.最低抑菌浓度C.抗菌谱D.化疗指数E.血中药物浓度28. 下列那种联合应用不合适:A.氨苄西林+舒巴坦B.头孢拉定+链霉素C.土霉素+甲氧苄啶D.麦迪霉素+氯霉素E.四环素+链霉素29. 下列哪种抗菌药不是通过影响细菌蛋白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A.庆大霉素B.米诺霉素C.克拉霉素D.甲氧苄啶E.克林霉素30.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下列哪种不适合:A.重症细菌性脑膜炎B.结核病C.病因不明的一般感染D.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E.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31. 下列哪种抗菌药不应该新生儿使用:A.磺胺类B.碳青霉烯类C.青霉素类D.大环内酯类E.头孢菌素类32. 下列哪种抗菌药不是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A.青霉素C B.阿莫西林C.万古霉素D.多黏菌素BE.头孢拉啶33. 下列哪种联合应用不合适:A.对乙酰氨基酚+可待因B.苯唑西林+氯唑西林C.头孢哌酮+三唑巴坦D.哌拉西林+克拉维酸E.阿司匹林+氯丙嗪3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不应使用下列哪类抗菌药:A.大环内酯类B.四环素类C.头孢菌素类D.磺胺类E.青霉素类35. 下列哪种联合应用不合适:A.头孢拉啶+舒巴坦B.头孢曲松+舒巴坦C.哌拉西林+舒巴坦D.替卡西林+舒巴坦E.磺胺嘧啶+舒巴坦36. 下列哪种情况不适用抗菌药预防感染:A.预防流脑B.预防白喉C.休克患者预防感染D.预防肺结核E.预防脉管炎患者截肢引起气性坏疽37. 通过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发挥抗菌作用的抗菌药可除外:A.多黏菌素EB.两性霉素BC.万古霉素D.多黏菌素BE.制霉菌素38. 下列哪种联合应用不合适:A.异烟肼+乙胺丁醇B.青霉素+链霉素C.头孢克洛+庆大霉素D.红霉素+氯霉素E.阿司匹林+可待因39. 作用于胞浆膜上的阳PBPs,阻碍粘肽合成而杀菌的是:A.喹诺酮类B.两性霉素BC.甲氧苄啶D.红霉素E.青霉素类40. 儿童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是:A.替卡西林B.头孢克洛C.克拉霉素D.诺氟沙星E.呋喃唑酮二、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无关B.相加C.协同D.拮抗E.耐药1. 青霉素与红霉素合用:2. 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3. 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4. 青霉素与氯霉素合用:A.产生β-内酰胺酶B.产生钝化酶C.改变细菌胞质膜通透性D.改变菌体靶位结构E.拮抗性底物浓度增加5.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理是:6. 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机理是:7. 细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机理是:8. 细菌对磺胺类的耐药机理是:A.红霉素B.万古霉素C.林可霉素D.头孢唑林E.庆大霉素9. 抑制移位酶:10. 抑制粘肽合成的胞浆膜阶段:11.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12. 抑制胞浆膜外阶段的交叉联结:A.抗叶酸代谢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C.影响胞质膜的通透性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E.抑制细菌核酸代谢13. 四环素类抗生素:1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5. 多黏菌素的抗菌机理是:16. 喹诺酮类药的抗菌机理是:17. 甲氧苄啶的抗菌机理是:三、C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正确答案。

A.磺胺嘧啶B.两性霉素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1.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2. 直接抑制蛋白质合成:A.经染色体介导B.经质粒介导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3. 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是:4. 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是:5. 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是:A.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6. 磺胺类的抗菌作用机理是:7. 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机理是:8. 诺氟沙星的抗菌作用机理是:A.与核糖体50 s亚基结合B.与核糖体30 s亚基结合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9. 多黏菌素B:10. 氯霉素:11. 链霉素:A.产生灭活酶B.改变靶位结构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12. 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机理是:13. 细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机理是:14.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理是:四、X型题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通过抗药细菌的质粒传递使敏感菌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A. 四环素B. 青霉素C. 红霉素D. 庆大霉素E. 万古霉素2. 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措施:A. 给予足够的剂量与疗程B. 勤换药物C. 有计划轮换使用抗菌药物D. 不断改变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耐酶特性E. 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应用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易产生抗药性B. 抗菌药剂量过小,则无治疗作用C. 菌药便于正确诊断和治疗D. 病毒性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用抗生素E. 尽量局部用抗菌药4. 细菌的耐药性机理可能:A. 产生更多的酶类如二氢叶酸合成酶B. 产生水解酶,水解某些药物C. 药物降解失效D. 细菌的突变,改变代谢途径E. 产生钝化酶作用于NH2、OH等基团5. 衡量一个抗菌药毒性大小应考虑:A. 过敏反应B. 对机体功能的干扰C. 化疗指数D. 对病原体毒害的大小E. 疗效高低6. 能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产生抗菌的药物是:A. 头孢氨苄B. 多黏菌素C. 头孢唑林D. 制霉菌素E. 链霉素7. 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 s亚基结合使蛋白合成呈可逆性抑制的抗菌药物是:A. 氯霉素B. 链霉素C. 红霉素D. 林可霉素E. 四环素8. 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方式:A. 产生多量的拮抗作用的底物B. 产生灭活酶C. 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D. 细菌代谢的突变E. 改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9. 下列指征考虑联合用药的是:A. 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B. 用以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C. 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D. 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E. 长期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者。

10. 以下哪些药物通过影响二氢叶酸还原酶抗菌:A. 乙胺嘧啶B. 甲氨蝶呤C. 磺胺嘧啶D. 氨苯砜E. 对氨水杨酸11. 以下哪些药物通过影响二氢叶酸合成酶产生抗菌作用:A. 甲氨蝶吟B. 氨苯砜C. 磺胺嘧啶D. 乙胺嘧啶E. 对氨水杨酸12.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关系:A.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B. 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C. 机体防御功能D. 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性E. 药物的作用强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