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

2019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

2019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
一、熟语的定义“正确使用熟语”是XX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惯用语和,“句子”指和。

二、熟语的特点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又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1、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

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

如: 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万人空巷。

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不刊之论”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

3、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
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

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

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4、惯用语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词组。

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

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

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