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察范围1.近义词的辨析与选择(包括成语);2.关联词的辨析与选择;3.判别词语(包括虚词、实词和成语)运用是否恰当;高考对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已经完全抛弃了以往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以词语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一、正确使用实词1、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汉语词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其中有一些词,在某个角度上与别的词意义相同或相近,这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或近义词。
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词义常常同中有异,有些词汇意义完全一样,也不能无条件地替换使用,因为它们还有不同的色彩,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双音节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语素。
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在那个不同的语素上。
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辨析。
⑴色彩方面辨析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①词的感情色彩不同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鼓励成果抵御果断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煽动后果抗拒武断中义词:不表示褒贬鼓动结果抵抗又如: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狡猾横线左面的词是积极的,含褒义;右边的词是消极的,含贬义。
当然,也有的词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
又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是个中性词;‚鼓舞‛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是个褒义词;‚煽动‛有挑唆、怂恿之意,是个贬义词。
②词的语体色彩不同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中。
如:陵墓--坟富态--胖兹--现在马铃薯--土豆苍穹--天空默诵--嘟囔又如: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书面语: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⑵从词义方面辨析①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年华--年岁年代--年月风俗--风尚书籍--书河流--河事情--事故时代--时期战争--战役--战斗广阔--宽阔出现--涌现--呈现上面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又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②词义侧重点不同改造:造,建造;改革:革,除旧。
改良:良,良好;改善:善,完善。
又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③词义的轻重不同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如: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制造--创造研究--探讨损坏--破坏固执--顽固希望--期望--渴望轻视--蔑视--藐视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⑶从运用上辨析①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②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如: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又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
‚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③适用的对象不同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对人时,用于一般人。
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
奉养:用于晚辈对长辈。
(二)学习建议1.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平时要注意积累。
2.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
关于近义词的辨析涉及了三大点七小点,假如每一个词都去这样逐一比较辨析,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可能对所有常用词语从意义、色彩到功用都了解得清楚。
因而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l)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
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一个成语是该成语中每个字的语境。
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
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
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
‚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
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就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
因而应选‚化装‛。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组同义词,辨析角度往往不只是一个,有时是交错出现的,因此,辨析时要全面考虑。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而鉴别是不行了。
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
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
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
‚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
‛‚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二、正确使用虚词(一)关联词语误用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1、滥用关联词语。
例: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被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应去掉‚因为‛,本句是单句,主干为‚原因…是…‛)2、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例: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
‚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
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例:由于炼铁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炼铁二厂后面。
产量不是比炼铁二厂低,就是质量比炼铁二厂差。
(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二)介词误用1、不可滥用介词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
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1)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为党为公的光辉。
(3)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
(4)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分析:(1)中的‚从‛、(2)中的‚在‛、(3)中的‚当‛、(4)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
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如:(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
分析:(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2)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3)应在句首加上‚从‛。
(4)应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不可误用介词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分析:(1)中的‚对‛应改为‚给‛。
(2)中的‚从‛应改为‚在‛。
(3)中的‚对于‛应改为‚关于‛。
(4)中的‚把‛应改为‚用‛。
B.介词宾语不完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分析:(1)(2)(3)句中的介词宾语都不完整。
(1)在‚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
(2)在‚武器‛的后边应加上‚的观点‛。
(3)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
C.介词同后面的介词宾语不搭配(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2)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3)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示懦弱者的本质与表现强者的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