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逆向选择问题探讨重点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逆向选择问题探讨重点

科技信息SCIENCE INFORMATION2007 年第8期
在《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阿克尔洛夫提出一个简单的模型
—旧车市场,这是个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在旧车市场上,卖方往往比买方更清楚车子的质量。

假如买方无法通过其他办法检查旧车的质量,那么市场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设想有两种车:好车和次车。

卖主知其质量而买主只知道市场上有一定比例的好车和次车。

好车车主只愿意以较高价成交,而次车车主却愿意以较低价出手。

买主知道有一定的概率会买到次车,因此愿意出的价格就要打折扣。

如果市场上次车的比例大到一定程度,这种折扣就足够大,使得好车车主不再愿意把车投入市场。

结果,市场上只剩下了次车。

这一简单模型揭示了两层道理。

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因为在上述模型中,有买主愿出高价购买好车,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 并没有把好车从买主手里转移到买主手中。

而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在市场调节
下,供给和需求是总能在一定价位上满足买卖双方的意愿的;第二,这种市场失灵”具
有不利选择”或逆向选择”的特征,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按照通常的思路,市场的竞争机制应导出相反的结论,即良币驱逐劣币”。

这个例子很简单,但给出了逆向选择的基本含义:低质量的车将高质量的车驱逐
出市场。

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

所谓不对称信息的结构,是指焦急交易的一方场掌握着另一方没有的信息,而这一信息又将影响后者的福利。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价格机制将失去完全竞争所具备的效率性,有时甚至无法促使双方进行都有利可图的交易。

信息不对称可发生在事先,也可发生在事后。

交易双方事先信息不对称,带来的
是隐藏信息的问题,导致的后果是逆向选择以及有效率的交易不易达成,解决的办法
是建立市场信号传递系统,典型实例是次品市场。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似乎与常规不一致的东西。

我们知道,如果降
低某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是一般商品需求规律一一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但是,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
品的需求量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时,就出现了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同样,如果抬高某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这是一般商品的供给规律——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当生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
品的供给量也可能不是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价格而减少,这时, 也出现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对于市场机制来说,逆向选择的存在是一个麻烦,因为它
意味着市场的低效率,意味着市场的失灵。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以上阿克尔洛夫关于旧车市场的分析具有普遍意义。

他讲的故事虽然是旧车市场,但也可以换成烟、酒市场,也能解释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些市场。

他的分析还可以用在其他领域。

比如,用它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民间信贷市场上利率其高无比,原因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即风险大的借款人驱逐了风险小的借款人,同时使得利率调到高位,
以抵消高风险带来的成本。

如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呢?办法是建立市场信号传递系统。

市场信号的概念是由迈克尔?史宾斯首先提出来的。

他指出,在某些市场中,买卖双方都可以通过市场发出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信号。

比如说,产品的三包”条件就提供了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

如果一家汽车公司向客户提供5年并且有5万公里的保修,就会反映出厂家对其产品质量的信息。

因为对厂家而言,车的质量越好,维修保证的预期成本就越低,因而高质量产品的厂家越能够提供较长期的保修。

对消费者而言,这项保证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减少购买者的修车费用,而且还使得潜在
的购买者相信,他所生产的汽车次品率很低。

如果一个信号使得购买者能把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区分开来,这一市场信号就是有效的。

传递市场信号并不只是为了使消费者直接受益,而是因为这样的行动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是更好的产品,或者这个厂商是一个更好的交易者。

传递市场信号的另一种方式是由缺少信息的一方设计的。

例如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占有信息优势,保险公司往往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类型,但投保人并不愿意提供信息已证明自己是高风险的。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两类保险单,一种是适应于高风险投保人的,比如规定较高的价格同时赔偿额也较高,另一种则适用于低风险的投保人,比如规定较低的价格同时赔偿额也较低。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前者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首先提供市场信号,而后者则是由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首先给出区分不同类型的信号。

在信息经济学中,有时把前者称为信息传递模型,而把后者称为信息筛选模型。

下面以受教育选择为例进一步说明信号传递在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

迈克尔?史宾斯首先提出一个模型研究了用教育投资的程度作为一种可信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的问题。

在他的模型里,教育本身并不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它纯粹是为了向雇主示意”或发出信号”表明自己是能力高的人。

史宾斯确定了一个条件,在此条件下,能力低的人不愿意模仿能力高的人,即做同样程度的教育投资以示意自己是能力高的人。

这一条件就是,做同样程度的教育投资对能力低的人来说边际成本更高,比如,能力低的人学习起来比能力高的人要更费劲。

史宾斯证明了,在这种情况下,随有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具备信息的应聘者可通过教育投资程度来示意自己
的能力,而雇主根据这一信号便可区别开不同能力的人。

名牌和文凭就是两种典型的市场信号。

设想劳动力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

应聘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比雇主知道得更清楚。

假定能力高低是天生的,与后天的教育无关。

面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备信息的一方会采取某种行动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的问题,即能力高的人比能力低的人更有强烈的动机把有关自己能
力的信息传递给雇主,而这一信息对雇主来说是有价值的。

但问题在于,能力低的人也同样会宣称自己属于高能群。

因此高能者为传递信息所要采取的行动
必须是低能者很难模仿的。

根据史宾斯的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人愿意花重资上名牌大学或念高学位,其成本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

原因是名牌大学和高学位都是应聘者向雇主发出得信号,表明他们聪明而勤奋。

显然这种是以方法可以帮助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

但是这种示意方法是有成本的这里的成本就是过度教育投入”。

非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交易甚至根本不存在。

制造和传递信号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能使由于非对称信息而瘫痪的市场重新运转起来。

有效的市场信号是对信息的不完全、非对称情况的补充。

所以,为了使市场更好的运转,市场的参与者应该发出传递产品信息的信号,以使交易尽可能的达到帕累托最优,以增加全社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商务印书
馆,2002.
[2] 陈禹主编:《信息经济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王则柯:《信息经济学浅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逆向选择问题探讨
万晓燕崔浩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北京100044
摘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市场失灵”具有不利选择”或逆向选择”的特征,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
驱逐良币”。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价格机制将失去完全竞争所具备的效率性,有时甚至无法促使双方进行都有利可图的交易。

关键词:市场机制;逆向选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科
◎高校讲台O
1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