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说课稿主要用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评教评课等场合。

在课题研究中,说课稿可以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文献资料,用于研究和评价教学效果。

在评教评课中,说课稿可以作为评审者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66-69页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的概念。

2、初步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4、感受数学价值并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

2、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师生共研,学习新知: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因数又该怎样来求呢?出示课件:16的因数有:1、2、4、8、1612的因数:1、2、3、4、6、12那么既是16又是12的因数是:1、2、416和12的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出示课件:16的因数:1、2、4、8、1612的因数:1、2、3、4、6、128的因数:1、2、4、8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6、12和8的什么呢?生:公因数师:4就是16、12和8的什么呢?生:最大公因数。

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公因数是什么意思?生: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生:就是几个数都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师:同学谁能说一下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呢?生:几个数公因数里面最大的一个,就叫最大公因数。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出示课件:同学们能不能找出15和18的公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呢?15的因数18的因数15的因数18的因数不清15和18的公因数三、合作探究,认识互质数1、5和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各是多少5的因数:1、5.7的因数:1、7.5和7的公因数有:1.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2、7和9呢7的因数:1,7.9的因数:1,3,9.7和9的公因数有:1.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师总结: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同学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同学们想不想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四、深化练习、掌握方法:那么大家想一想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怎么去求呢?小组讨论方法: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师引导出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8=2×3×330=2×3×5归纳出:18和30的公有的质因数是2和3,那么最大公因数就是2×3=6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呢?把两个短除法合并成一个短除法21830→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3915→用公有的质因数3除35→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得到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学生总结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练习。

求12和20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动手练习,师巡视指导,学生上黑板演示过程。

五、小小能手、我来闯关:第一关:填一填1.15的因数有(),20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2.8和9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第二关:判一判1.公因数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2.12的因数只有2、3、4、6、12。

()3.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第三关:做一做木材市场运来一批长12米,16米和20米的木材,把这三种长度的木材截成同样长,最长可以截成每根是多少米六、全课小节、畅谈收获:学生谈本节课上的收获。

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指出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已经有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

最大公因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

把18和30分别分解质因数218230393153518=2×3×330=2×3×518和30的公有质因数是2和3,因此: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合并两个短除法21830→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3915→用公有的质因数3除35→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得出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教学反思教材对求最大公因数的编排,只是让学生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几分米?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用不同的小正方形摆拼、观察、思考,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同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在摆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操作,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新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1.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以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边长1厘米、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2、4这些数和16、12有什么关系。

这时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

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

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效果较好。

2.预设探究过程,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找出了各种求“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充分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调控学生的能力。

3.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上,鼓励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可能想到三种方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优化,我认为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是一个很有效、很简便的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

在这中间教师应注意引导、小结、鼓励,重视方法和策略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篇3】教材分析: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约5分钟)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约1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x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1、达标练习(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2)铺砖问题:求公因数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篇4】设计说明1.创设教学情境,揭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本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设置在具体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明确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的后续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公因数的过程中,把8和12的公因数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向学生渗透了集合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

教师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倍数有哪些。

教师再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因数有哪些。

2.导入。

师:我们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想不想学习怎样求两个数或三个数公有的因数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游戏来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找伙伴的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学号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左边,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右边)同学们想好了吗?1~16号同学现在开始找伙伴。

学生开始找伙伴,站好后发现问题,有三个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你们3个为什么没有找到伙伴?生1:我的学号是1,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2:我的学号是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