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学专业(函授、业余)

音乐学专业(函授、业余)

音乐学专业(函授、业余)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耐够在中等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具有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成为在西部教育和其它战线上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受到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训练毕业生就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包括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视唱能力、系统的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初步的运用技能、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史知识和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作曲家作品,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音乐教学的基本问题。

2.具有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掌握中外乐器各一种的演奏方法(熟练掌握其中一种,初步掌握另一种);具备良好的教育职业素养和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3.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观,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具备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奠定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5.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二.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三.相近专业作曲写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四、主要专业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复调音乐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钢琴、声乐、乐器演奏、形体与舞蹈、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五.学制、毕业、学位1.学制:3年,修业年限2-4年2.毕业:学生德、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并获得110学分(均含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学分),准予毕业。

3.学位:经院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遵义师范学院关于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的学生,授予文学(音乐)学士学位。

六.课程简介1.基本乐理【主要内容】系统讲授音乐、节奏、各种常用记号、调号、音程、和弦、调式等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以及有关音律、旋律、歌曲结构的基本知识等。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音乐理论基本知识,能正确掌握和运用简谱、五线谱的记谱及译谱,掌握常用的力度、速度及表情术语等。

为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视唱练耳【主要内容】包括视唱、听觉分析与听音记谱两部分,以视唱为主。

视唱的内容分为单声部和多声部(以二声部为主),含精唱和泛唱,以单声部、精唱为重点;听觉分析与听音记谱的内容包括各种基本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简易和弦连接,终止式,单声部,简易二声部及唱词记谱等,以听写单声部曲词为主。

【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听音训练,发展其音乐听觉和记忆,积累音乐词汇等,形成中等学校音乐教师必备的视唱、听音技能。

为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3.复调音乐基础【主要内容】二声部复调音乐写作,包括概述、复调旋律写作,对比式二声部复对位、模仿式二声部、二声部复调小曲写作等。

【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复调音乐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具备写作复调小曲的基本能力。

预修课程:《乐理》、《和声》4.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主要内容】音乐的表现手段、乐段及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及复二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和回旋奏鸣曲式等。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曲式有系统的了解,具备分析作品的基本能力。

预修课程:《乐理》、《和声》、《复调》、《器乐法》等。

5.声乐【主要内容】声乐基础理论、发声的基本原理、基本的发声方法及训练、一般声乐作品的分析和处理、范唱、正误发音辩别、对歌唱的审美以及基本的意大利语音拼读等。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懂得发声的基本原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基本的技能技巧,能正确分析和处理一般的声乐作品,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和辩别正误发声的能力,形成对歌唱正确的审美观。

具备胜任中等学校音乐唱歌课和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声乐主修(专业限选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提高声乐技巧,扩展音域、统一音色,使之能声情并茂地演唱难度较大、风格多样的中外艺术歌曲,较完整地塑造音乐形象,懂得发声的生理机制和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预修课程:《视唱练耳》6.钢琴【主要内容】(1)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及基础训练;(2)学习不同类型的中外钢琴作品;(3)学习为一般歌曲配弹简易伴奏。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弹奏钢琴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熟悉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并能配弹简易的钢琴伴奏;在技巧方面,必修三年应达到车尼尔练习曲849中部程度,并能弹奏相应的乐曲、伴奏,熟悉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着重培养配弱钢琴伴奏和视奏的能力。

钢琴主修(专业限选课)生,在主修结束时至少要达到相当于练习曲740程度以上,并具有较好的配弹伴奏能力和一定的独奏能力。

7.器乐【主要内容】本课程暂设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笛子、二胡、琵琶、三弦、杨琴、古筝、萨克斯、小号、双簧管、电子琴等门类。

【基本要求】每个学生从中选择中、外乐器各一种。

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在了解所选乐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其中一种、初步掌握另一种乐器演奏的方法和常用技能技巧,具有演奏、独奏、合奏、伴奏的基本能力。

器乐主修(专业限选课)生,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所选乐器(一种中国乐器或外国乐器)的知识、技能、技巧,具有较好的演奏、合奏、伴奏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多能一专”。

8.民族音乐【主要内容】包括中、外民族音乐两部分。

主要内容有:音乐的表现手段,中外民歌、中外近现代歌曲、民乐队及民乐曲、戏曲音乐、舞曲、特性乐曲、奏鸣曲和室内乐、西洋管弦乐、序曲、组曲、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大合唱及清唱剧、歌剧、舞剧音乐、西方现代音乐、轻音乐等选介。

【基本要求】通过对中外民族音乐的分析欣赏,丰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性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史及其它专业课打下基础。

9.形体与舞蹈【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练习和编舞常识等。

基本功训练的内容有:(1)身体的基本形态,包含正确的站立、手脚的基本位置、教室的八个方位;(2)躯干和腿的基本力量训练、软开度、基本舞姿、动作的协调配合,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全套把杆动作共12个组合;(3)中间动作,包含手臂、腰的配合练习(1~3个组合),简单的舞步和民族的舞蹈中选取。

【基本要求】通过这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掌握5~6个民族民间舞组合,具备自编舞蹈或小节目的基本能力。

10.音乐史【主要内容】包括中、外音乐史两部分。

中国音乐史侧重介绍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音乐概况、音乐理论、重要音乐成果。

外国音乐史侧重介绍欧洲音乐史。

【基本要求】中国音乐史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音乐发展的历史为线索,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进程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音乐成果;外国音乐史按音乐思维和音乐传播方式的沿革及社会音乐变迁的线索,通过总括性论述与个别性论述,使学生了解外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与重要音乐成果。

从而丰富音乐史学知识、扩大艺述视野。

11.合唱与指挥【主要内容】合唱部分:讲述合唱的组织方法及合唱演唱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合唱基本训练,以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合唱作品为教学内容。

指挥部分:讲述指挥的作用与任务,指挥击拍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图工工,指挥的姿势与双手的运用,合唱的总谱读法,合唱队和伴奏乐队的组织、排练与演出工作;指挥的各种技能技巧(包括呼吸、起拍、收拍,各种节在伯指挥法,速度与力度,乐句与旋律线条,双手分工与运用,高潮的处理,简化与细分的云彩等),以及多声部合唱与伴奏乐队的指挥等。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技巧,具备组织、指挥多声部合唱的能力。

12.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主要内容】(1)学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2)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学方法;(3)《音乐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课时计划》的编写;(4)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辅导的组织与评价;(5)音乐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具有较强的中学音乐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组织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教学评价能力。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采取导师制方式,由系统一安排指导教师,第八学期完成。

教学环节:(1)由导师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确定论文选题和写作提纲;(2)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一稿的修改和定稿写作;(3)论文答辩和评定成绩。

2.论文写作要求:(1)选题符合专业学科特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观点正确,思想积极,能提出一定的个人见解;(2)论点、论据、论证组织合理,逻辑清楚,语言规范流畅,符合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3)行文书写规范,写作提纲、参考书目、一稿和定稿等环节完备。

八.文化素质教育必读书目(以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考查)(1)《道德经》、《论语》、《孟子》、《韩非子》;(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3)《中国文化概论》;(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红岩》;(6)《鲁迅选集》;(7)《艺术概论》;(8)《唐诗三百首》;(9)《古文观止》;(10)《史记选》;(11)《物种起源》;(12)《新课程的理论与创新》九.讲座安排1.基础教育研究系列讲座;2.素质教育系列讲座;3.专业学术系列讲座。

主要利用第二课堂和双休日举办,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十.奖励学分(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设)学生可通过下列方式获得:1.各种“公益和社会活动”评奖;2.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4.参加地市级以上各种知识和技能竞赛;5.与地市级以上(含院级)教研科研课题研究等。

最终,由学院“创新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所获成绩、获奖等次及创新程度,给出相应学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