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简介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创办于1978年。
三十多年来,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立足地域民族特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学实力稳步提高。
截至目前,共培养全日制专科、本科、硕士毕业生3000余名,分布于宁、川、陕、蒙、鲁、甘、青、冀、晋、浙、赣、粤、京、津、沪等20省(市、自治区),在音乐教育领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学院现有教职工56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讲师14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49人(其中海外留学硕士7人),在读博士2人(其中海外留学1人)。
学院现有音乐学和舞蹈学两个专业。
研究生教育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课程教学论和艺术硕士三个方向。
学院综合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8000㎡,拥有可供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使用的音乐厅、琴房、舞蹈排练厅、多功能厅、视听室、录音室、MIDI制作室以及钢琴、数码钢琴、手风琴、MIDI制作合成器等各种乐器300余台(件)。
图书音像资料室有专业类图书音像资料和方便快捷的网络共享平台。
近年来,学院以宁夏大学步入“211工程”建设行列为契机,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四大功能,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教学管理上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先后制定了108项制度,使学院管理逐步进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2010年我院被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领导小组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基地”。
学院在抓好学科建设的同时,大力提升内涵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年会、报告、讲座和各类专业音乐会以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本科生“五项技能”比赛等,充分展示了师生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的丰硕成果。
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取得良好收效。
积极申报国家级社科课题立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各级各类教改课题30余项,主编、参编专著、教材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部(篇)。
2012年、2013年度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
2013年度获得自治区级教改项目3项、宁夏艺术科学规划课题6项、宁夏大学科学研究项目9项。
现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合作办学,不断增进交流与学习。
学院长期以来重视艺术实践活动。
近五年来,学院手风琴乐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和学生公益社团共获得国际金奖1项、国家级奖项17项、省部级奖项30余项。
主要有法国第33届国际手风琴公开赛金奖、 CCTV全国大学生“挑战主持人”大赛西部地区第二名、中国首届回族舞蹈大赛金奖、第六届全国“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大赛“编导十佳”、“作品十佳”奖、上海世博会文化周组织奖、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全国决赛优秀奖,先后跻身第十三届、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合唱决赛,在中国宁夏第三届回族舞蹈展演获三个作品金奖,在第三届全国校园戏剧节中获优秀剧目奖、校园戏剧之星奖。
获第三届“黄河大合唱”邀请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演奏二等奖、全区第四届学生合唱艺术节比赛决赛专业组一等奖。
2013年11月,回族舞蹈作品《花儿与少年随想》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作品银奖,并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直通春晚》节目竞争选拔,于2014年2月登上中央电视台马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音乐学院在“十二五”规划指导下,正在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艺术实践水平,不断凝练学科特色方向,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力争成为西部有影响、全国有一定学术地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音乐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基础扎实、人格健全、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人才。
毕业生应掌握教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
二、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本专业注重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构成如下:(一)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生能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艺术审美、鉴赏、评价、创造能力;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器乐演奏、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和声、曲式、复调、配器、音乐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并能用于具体实践;3.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四年不间断学习、选修与必修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运用计算机进行音乐课件制作和简单的绘制乐谱的能力。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1.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系统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及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及终身学习的能力;2.从事工作的能力:系统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备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3.创新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
(三)毕业生应养成的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专业意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2.文化素质: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方针政策,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团队意识;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积累。
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评估原则,具备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4.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尊重他人,具有团结精神和组织、协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音乐学。
四、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器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和声、曲式、复调、配器、音乐教育学、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五、核心课程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器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合唱与指挥、和声、曲式。
六、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七、学制、学习年限与毕业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为6年。
毕业总学分要求17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43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6学分;学科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59学分;教师教育必修课13学分,教师教育选修课1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18学分;创新能力实践环节8学分。
教育实习包括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3周,实习12周,研习、总结、交流1周,共计16周。
学生必须通过三笔字技能测试,获得普通话合格证,方可进行实习。
普通话训练不单独开课,取得相应合格证书即可获得学分。
八、学分奖励措施学院参照学校有关学分奖励文件的精神,制订学分奖励实施细则。
学生除必须修满创新能力实践环节至少8个学分外,学院创新活动中获得的其他学分作为奖励学分。
奖励学分作为评选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免推研究生、推荐校际访学等条件之一。
奖励学分的取得须经学生提出申请,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十、课程教学计划表执笔人:耿梦瑶舞蹈表演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的舞蹈表演人才,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编导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舞蹈表演能力和一定舞蹈编导能力的舞蹈艺术工作者。
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表演方向和编导方向。
表演方向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知识和舞台实践技能的舞蹈人才,能全面地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技巧,同时具备宁夏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的表演能力;能在各类文艺团体、艺术培训中心、群众文化艺术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艺术管理和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编导方向培养掌握舞蹈编导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运用编舞手段完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的能力;能在文艺单位、文化馆站、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广播影视部门,从事舞蹈和舞剧编创、排练、教学、编辑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本专业注重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构成如下:(一)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生能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艺术审美、鉴赏、评价、创造能力;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含宁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舞蹈表演基础、中外舞蹈史、舞蹈解剖学、舞蹈编导技法、舞蹈作品赏析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并能用于具体实践;3.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使用多媒体进行艺术类课程课件的设计和制作;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1.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系统学习舞蹈表演、编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及终身学习的能力;2.从事工作的能力:系统掌握从事舞蹈表演、编导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备舞蹈教学、舞蹈编导及表演的能力;3.创新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
(三)毕业生应养成的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专业意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2.文化素质: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方针政策,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掌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团队意识;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训练、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积累。
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舞蹈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舞蹈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评估原则,具备舞蹈表演、编导及教学的基本素质;4.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尊重他人,具有团结精神和组织、协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舞蹈表演、舞蹈编导。
四、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含宁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中外舞蹈史、舞蹈解剖学、舞蹈编导技法、舞蹈作品赏析、舞蹈艺术概论、基础乐理、舞蹈论文写作、毕业实习、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