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流程图、方位图、表文转换)01【考点解读】图文转换包括图、表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
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对图文转换题的考查包括流程图、徽标、漫画、图片和图表,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社会实践活动、奥运、节约水资源、网络语言等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
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化,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的趋势较为明显。
一、流程图及解题技巧流程图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
02【典例引路】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答案: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
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
【解析】表述准确1分,语言连贯1分。
模拟活动及每个阶段的内容如有缺漏,则扣1分。
03【基本方法】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
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
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二、方位图及解题技巧方位图答题注意:1.先说出它所处的位置2.看清楚参照物3.用准方位词(左西、右东、上北、下南)4.条理清楚(最好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积累一些表方位的词语:傍、依、靠、倚、近、望、接、邻【典例引路】请根据下边的示意图,对广州新体育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
(6分)三、表文转换01【考点解读】表文转换是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
表格的种类很多,有传统的列举表、统计表、流程表,还有由一般表格变形出来的柱形图、曲线图、扇面图以及圆面图等。
这种题型一般提供一个或多个图表,然后设计一至两个题目。
02【考查题型】1.文字转换题:即描述图表内容1.标志性词语有:“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2.答案与源信息要求一致。
即在归结中,答案要点要与图表反映的整体趋向、观点态度一致。
同时还要注意与题干中字数和句式的要求一致。
例2.记者随机抽取了500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他们的通讯方式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表,请阅读此表,归纳出两点结论。
(不超过80字)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2.重视数据变化(横向角度、纵向角度)3.注意图表细节(如图表下的“注”或图表题目等)4.把握考题要求(文字转换题还是信息推断题;字数要求)(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近一半(50%左右)”“大部分(比例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词语的选用。
)解读图表的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一、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思—写1.读:画面组成要素。
2.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深层含义)。
3.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
图表类题解答提示:1.看清题目要求。
2.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
3.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4.答题步骤:第一步,进行客观描述;第二步,得出观点和结论。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徽标类题答题技巧: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
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
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
漫画类题得分要点:1.细察漫画,抓住矛盾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2.分析细节,揣摩夸张之处的寓意。
3.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4.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音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多个角度思考创作动机,选择最佳的答题切入点。
5.答题格式第一步,概括说明画面:画面上有……(抓住空间关系如左右、上下、背景与主体等)第二步,揭示寓意:漫画讽刺了(揭露了……警示了……,歌颂(赞扬)了……)二、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高分技巧!图文转换看似只是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等多方面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使考生在复习备考中有更强的针对性,笔者针对图文转换三大类型(漫画类、图表类、徽标类)的题目,从考生在图文转换中的易错点出发进行分析,讲解解题技法,以期帮助考生有更大的突破。
漫画类1.漫画的构成元素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图画:是主体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2.漫画题答题要点a.细察画面,抓住矛盾。
(人、物、景不遗漏;细致分析)b.分析细节,揣摩寓意。
(分析图中每个元素的密切关系;夸张处有弦外音;细节处表达真正意图)c.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标题,漫画中的文字,标题中的提示)3.一般命题形式a.画面描述;b.揭示寓意;c.拟写标题;d.编拟公益广告。
4.解题指导(1)描述画面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描述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要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并揭示画面的寓意,以拓展答案的深度)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给漫画拟出标题。
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做标题。
(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易误分析:解答此类试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描述画面时观察不准,从而不能准确地概括漫画有关内容等。
如本题中,未注意从屏幕中探出头来的人、“e”形的鱼钩以及写有“优惠”字眼的诱饵等,从而不能从“e”(网购)、“优惠”等角度切入给漫画拟出标题。
2.概括寓意、说明启示时就事论事,不能上升到道德、哲理、人性等层面阐述事理。
如本题中,其寓意是网购中的“优惠”多有欺诈性等。
参考答案:(1)钓或欺骗何时休或警惕网购中的“优惠”欺诈(2)网购要谨慎,细心防范在各种“优惠”条件下店家的欺诈行为。
、技法点拨:1.读画面,把握画面要素。
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应当先对漫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关键信息,如主要人、物的特征,画中人物的言行等。
2.巧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漫画隐含的信息,比如讽刺对象是什么等,再结合漫画整体,进一步提炼画面的寓意。
3.抓关键,客观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描述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或物,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
一般有以下几种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主后次等。
流程图1.读图——全面领会题目与图示内容、要求。
(认真审题,不可答非所问)2.分清总分关系——总是什么?分是什么?(如明确什么活动?具体是什么?)3.表述——分层次表述;各个点都要说到。
(包含了框架中的所有内容)4.字数——不超字,标点要占一格。
5.注意流程——表述顺序是否符合这个活动的?6.语言——是否准确、流畅、连贯?【例】【2016年新课标Ⅰ】17.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分为活动和讲座两部分,活动是在体育课上练习太极拳,在手工课上练习中国结制作和剪纸,并在年终进行表演和展示;讲座包括旗袍类、围棋类和国画类。
图表类1.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2.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 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典型例题(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易误分析:解答此类试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没有审清试题要求。
如本题要求根据到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写一段话,有的答非所问,有的不符合题干中的字数要求等。
2.观察不细致,构图要点回答不全面,遗漏信息。
如本题中不能充分地将图表中所给的要点体现在所写语段中。
3.表述内容没有顺序。
不能将题目提供的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来,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述。
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