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第二学期初一生物期中质量监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樱花湖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一种植物并将其归类于藻类植物,他们的理由最可能是( )A.主要生活在水中B.可以食用、药用C.植物体很微小D.无根、茎、叶的分化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等诗句中湖水、江水泛起绿色,是因为()A.春天气温升高,岸边苔藓植物生长旺盛,有些苔藓植物流到湖水、江水中B.春天降水增多,空气中含水量升高,因而出现发霉现象C.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命漂浮在江水、湖水中D.春天的天空格外明媚,岸边树木花草也长出了绿叶,江水、湖水格外绿3.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是因为()A.植株非常矮小,容易死亡B.有假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质C.叶片只由一层细胞组成,毒气容易侵入D.有输导组织,有毒物质容易扩散4.某同学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 )A.衣藻B.葫芦藓C.铁线蕨D.大豆5.下列都属于裸子植物的是()A.大豆、水杉、银杏B.满江红、侧柏、雪松C.银杏、红豆杉、雪松D.苏铁、银杏、白杨6.下图表示受损部位不同的四粒菜豆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是( )7.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发现玉米和大豆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各不一样,但基本结构相同,它们都具有()A.种皮和胚B.种皮和胚乳C.胚和胚乳D.种皮和两片子叶8.图示葫芦藓、肾蕨、苏铁和木瓜的分类,其中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A.葫芦藓肾蕨B.苏铁木瓜C.木瓜肾蕨D.肾蕨苏铁9.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装置小麦种子数实验条件实验结果①50粒潮湿4℃0粒萌发②50粒干燥25℃0粒萌发③50粒完全浸没在水中25℃0粒萌发④50粒潮湿25℃48粒萌发A.①与④对照,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B.②与④对照,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不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10.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制的植物标本分成两类,一类是蕨、葫芦藓、海带、地钱,另一类是黑松、苏铁、侧柏、玉兰,他们这样分类的依据是有没有( )A.种子B.根C.茎D.叶11.近年来黑龙江农民大量种植玉米,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肥料。
肥料的作用是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 )A.水B.有机物C.无机盐D.氧气12.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后,在纵切面上会变成蓝色的结构是()A、胚乳B、子叶C、胚芽D、胚13.甜美多汁的桃肉、西瓜子、樱桃分别是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的()A.子房、子房壁、胚珠B.子房、胚珠、子房壁C.子房壁、胚珠、子房D.胚珠、子房、子房壁14.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5.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种子的哪一结构()A.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16.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有哪些元素的无机盐( )A.氮、磷、钾B.铁、硼、钾C.钾、钙、镁D.钠、钾、铁17.如图为幼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区段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②区段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C.③区段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D.④区段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部位18.如图所示为花蕊结构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雌蕊B.丙发育成种子C.乙是花柄D.丁发育成果实19.花生播种前常要松土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A.充足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C.适量的水分 D.一定的光照20.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设计了4组实验。
每组实验都用10粒绿豆种子,各组分别培养在下列条件下(其他条件都适宜且相同)最适宜萌发的是( )A. 培养皿底部有湿润的纱布,20℃B. 培养皿底部有干燥的纱布,20℃C. 培养皿底部有湿润的纱布,0℃D. 培养皿底部的水淹没种子,20℃21. 吃玉米棒子和葵花籽时,常发现玉米果穗出现“秃顶”、葵花籽出现空瘪现象。
其主要原因都是()A.光照不足 B.开的花较少 C.传粉不足 D.肥料不足22.右图为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构成种子的胚,是新植株的幼体B. 结构④为玉米种子提供营养C. ③胚芽只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叶D. 玉米种子的⑦遇碘液会变蓝色23.下图表示果实形成的简略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 子房、受精卵、果皮、胚B. 子房、胚珠、果皮、种子C. 胚珠、受精卵、种子、胚 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24.将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白花都变红了,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最先变红的是茎的表面B.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C.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D.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25.南瓜植株生长旺盛时,每天要从根吸收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水的去向是()A.组成植物体B.留在植物体内C.用于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散失26.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流”,其主要动力来自()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吸收作用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7.调节叶片气孔开闭的结构是()A.表皮细胞B.叶肉细胞C.筛管细胞D.保卫细胞28.下列菜豆种子萌发不同阶段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种子吸收水分②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发育成根③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轴和胚芽④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29.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培养几周,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变量是水分多少B.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无机盐C.实验变量是光照时间D.植株的正常生长只需要水分30. 右图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个带叶枝条,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将此装置移到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产生的现象是( )(制造有机物忽略不计)A .保持平衡B.左高右低C. 左低右高D.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二、简答题(本题共个大题,每空1分,共40分)31.(14分)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等几个连续的过程。
依据下图回答问题:甲乙丙(1)图甲中的种子要萌发成图乙幼苗,需要外界环境满足一定的水分、__________和适宜的温度,还需要种子的[ ]__________结构必须完整。
在此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 ]__________。
(2)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图甲中的[ ]__________。
根能够向下生长,是根尖的__________区细胞分裂和__________区细胞生长的结果。
茎中__________的细胞能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向外分裂分化产生新的韧皮部,从而使茎长粗。
(3)图乙结构中的A,它是由图甲中的[ ]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菜豆长成健壮的植株后要开花、结果,其中要经过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如丙图所示,花粉落到柱头后会萌发长出[ ]__________,精子通过【2】的输送到达子房,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图甲中的[ ]__________。
(4)丙图中的5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果实,6是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种子。
32.(9分)下图为几种植物的形态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植物(填植物类群),如图中的[ ]__________就是这类植物中单细胞的代表。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依靠茎和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以图中[ ]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植物(填植物类群)。
(3)图中A所示的植物属于__________植物(填植物类群),它的叶片背面有一个个褐色的隆起,这些隆起中又有许多这种植物的生殖细胞——__________。
同属于这种生殖方式的植物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B、C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_____。
但C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所以属于被子植物。
33.(5分)下图是桃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是桃花的主要部分。
(2)如图所示,桃花的花粉从一朵花雄蕊的__________传到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
(3)桃的一个果实中通常只有一粒种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4. (6分)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瓶子编号种子的数量(个)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A3少量水,20℃B3无水,20℃C3少量水,-10℃D3能将种子淹没的水,20℃(1)在四个实验装置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号瓶,它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__________两瓶做对照实验。
(3)A、C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6分)水是生命之源,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不分昼夜地循环流转。
绿色植物对维护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图。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较多的是__________装置。
(2)通过对照A、B两个装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C、D两个装置,__________装置能较准确地测定植物体散失的水分。
(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表皮上的__________散失到植物体外的。
(5)炎热的夏天,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阴影处感觉更凉爽,说明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能够降低大气温度。
(6)有资料表明,森林上空比无林地上空的湿度高20%~30%,每亩森林比无林地至少多蓄水20吨,降水多时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干旱季节又可以保持土壤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