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下定义的句子1. 下定义的句子有哪些下定义的句子: 1、商品就是劳动所得的产品。
2、历史小说是以农民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3、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4、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5、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如:无理数(一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扩展资料:下定义作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是说明文的说明方式,说明文具有以下三要素: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定义。
2. 说明文中举例子,下定义,打比方的例句各2个1.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又如《大自然的语言》中列举的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
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就给“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义。
《大自然的语言》中物候学的定义。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大自然的语言》中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
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3. 急需说明文中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之类的句子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钻石一、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
结果,巨大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位梦华《气候的威力》)二、70年代末激光录像盘面世。
它的外形和一张普通唱片差不多。
别看其貌不扬,本事可不小——能够记录108万张图象。
如果一本书有300页,那它就能贮存120本这样的书。
后来进一步采用数字化技术,每张录像盘竟能记录3200本书的内容。
这种惊人的贮存信息的本领,令普通的书本望尘莫及,在古代更是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录像盘带有双声道录音,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满足不同水平读者的要求,例如讲解一次外科手术过程,医生与护士,各听不同声道,各取所需而互不干扰。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举例子: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
诸如泰山,黄河,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香格里拉等。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列数字:这座塔占地300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