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反诈工作表态发言稿
近年来,金融诈骗案件频繁发生,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给金融行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常见的金融诈骗有3种:一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转账的违法行为。
二是电子银行诈骗。
电子银行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骗取受害人个人金融信息,并窃取受害人资金的违法行为。
三是自助设备诈骗。
自助设备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自助设备渠道,骗取受害人个人金融信息或者银行卡,并窃取受害人资金的违法行为。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免遭金融诈骗,是银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当前农村地区消费者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金融知识了解不透,最容易上不法分子的当。
例如,2012年7月12日,xx省
xx县xx集镇一消费者钟某接到犯罪嫌疑人打来电话称,有“家电下乡补贴款”将通过银行汇给钟某,于是钟某按照对方电话指令,在ATM上进行所谓的“转账收款”操作,分四笔转账,总共被骗44382.68元。
可以看出,不法分子都比较熟悉银行自助业务的操作流程,并抓住部分客户爱占便宜的心理,而农村客户又不太了解ATM机操作,最终不法分子得逞。
为维护好稳定的金融秩序,营造和谐金融环境,切实保护好消费
者金融安全,我行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充分利用营业网点分布广泛,农村和偏远地区网点数量较多的优势,大力宣传金融知识,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通过在各营业网点积极开展面向客户的防范金融诈骗的宣传,提高广大客户防范意识。
主要采用摆放或张贴宣传材料、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口号、群发宣传短信、柜面宣传指导、散发宣传手册或折页等方式。
针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客户宣传教育,我们还要求网点人员在介绍、推荐、解释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服务的时候,按照“多说一句话”的原则,提醒客户要加强对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资料的保护,保管好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切实防范密码泄露或账号被盗用等风险。
进一步提高客户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诈骗的能力。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协助防范金融诈骗。
主要是通过加强网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判断识别风险的能力。
网点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细心观察客户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对那些转账、汇款的客户,要善于沟通,了解其转账、汇款的用途,确认收款人与客户的关系,并及时提示风险,保护好银行和客户资金的安全,履行金融业社会责任。
三是做好投诉处理,防范风险扩散。
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做好解释说明,及时化解客户不满,防止客户出现重大误解,做好舆情监测,重点防范出现大规模纠纷事件。
网点人员要采取及时报告,增强风险报告敏感性和严肃性。
通过不断畅通重大风险事件、风险信息收集、
报告、处理渠道,提高工作人员重大风险事件报告意识和报告主动性,不断完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机制,切实防范风险扩散,维护好银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