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
一、实物法
实物法是指按工作实际完成的情况来制定劳动定额。
它依据客观规律,根据工作单位所发生的实际情况,量化为劳动定额,不受个人意见的影响,是制订劳动定额的主要方法。
根据实物计算出的劳动定额,既包括机器的效率,又考虑到了操作者的工作量,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便于监督检查,是制定定额的最理想方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定额的方法。
二、公式法
公式法是按照劳动单位的有关公式,依据工作的难易程度,采用一定的系数缩减标准定额,得出劳动定额的方法。
根据不同工种的作业,可以采用相应的公式,以满足不同的计算要求,结果比较理想。
三、平均法
平均法要求以某些有代表性的作业标准为基础,从一系列的标准中取出有代表性的平均标准,作为制定定额的依据,称为平均法。
此法具有综合性高,把握性强的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技能和熟练度的要求,但由于其难以量化,易于出现波动,容易使定额变得不客观和不准确,使用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
四、折衷法
折衷法是把前三种方法分别应用在同一工种,即同时考虑实物法、公式法和平均法,分别确定某一项工作的各项指标,然后得到一个综合的标准定额,再根据实际条件适当缩减,从而确定一个劳动定额,
称为折衷法。
五、时间定额法
时间定额法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要求,来确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根据经验可以推算出某一项任务,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量。
时间定额法受到操作者的熟练度的影响,不容易制定出准确的定额,出现误差较大,但是可以反映出技术技能的要求,是制定劳动定额的主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