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各个时期的理性
一、古希腊时期的理性
古希腊时期尚处在西方的奴隶制时期。
这个时候的理性主要体现在智者学派及其发展者的一些观点之中。
当时的希腊正值民主制度的全盛时期,人们的思想解放,热衷于讨论各种问题。
而主流的思想——自然哲学观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问题在自然哲学观的体系中也已经得不到解答。
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他们反对传统思想和宗教神话的束缚,否定神的意义和作用,肯定人的伟大和能力。
普罗泰戈拉认为神是不可知的。
他们极力贬低神的权威,抬高人的价值。
将“神学”变为“人学”。
从而树立起人的权威和尊严,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开端。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观点,标志着人类的理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智者们对未知事物的研究,不再从神的角度出发,不用所谓的神的观点来解释,而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很多新的有建设性的见解。
他们对事物进行了较为严密的论证,不再仅凭感性思维。
亚里斯多德由此得到启发而创造出了伟大的“三段论”方法。
智者们勇于追求真理,为了知识而去求知,抛弃了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知识更加纯净化。
同时,他们崇尚自然法,认为法律应该符合个人利益。
这对西塞罗的思想以及罗马法的精神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他们也肯定了人的自
主性的重要性,进而肯定个人参加国家事务的权利。
他们提出了早期的社会契约论的思想,这为以后的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由智者学派衍生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事物的关系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
由此他们提出“美是和谐”的观点,成为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究美的本源的学派。
他们的观点,使人们的思想逐渐脱离感性,渐趋理性。
此后的苏格拉底,继承并发扬了先贤们的思想。
当初智者学派更多的是讨论如何治理国家,而苏格拉底认为研究如何救国已经毫不必要,因此他转而研
究人类本身,即人类的伦理问题。
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虚伪,等等。
他提倡“知善合一”,认为知识就是最大的善。
因此他对知识汲汲地追求,并不断地启迪着世人的智慧。
在西方的思想史上,苏格拉底做出了“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为研究自我,他“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将理性运用到教育中,创造出金字塔形的教育模式,影响了欧洲一千多年。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更加注重理性,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的分支学科。
逻辑思维是亚里斯多德对人类思想史的巨大贡献,不仅贯穿于他一生的研究和思考之中,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时期的理性
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神学大一统的时代。
那个时候的基督教,统治着欧洲的大地,不仅凌驾于王权之上,还垄断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人们除了信仰基督教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文化来源。
因此,这
个时期的理性是如此之微,被神权压迫地无法翻身。
然而,正是这个时期理性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至于之后欧洲几百年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宗教是虚构的,又需要盲从和信仰来维持。
但虚构和盲从总会引来怀疑和推断,加之宗教本身的理论体系存在矛盾以及王权与神权的冲突,便引发了人们理性的思考。
在此背景下,中世纪哲学家依波修斯提出人“以理性为本质”,人的理性使人超乎万物之上,人的理性使人在理智上接近上帝。
他的这种宣扬人的理性的观点,具有鲜明的反信仰主义倾向。
而伊里吉纳更是认为当理性与信仰发生冲突时,就应采用理性。
他们的观点,与宗教思想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之后,阿贝拉尔提出“先理解而后信仰”的观点。
他认为信仰必须建立在人类的理智之上,必须要有事实的可靠基础。
他极力提倡的怀疑精神,使他成为弘扬理性的典范。
12世纪之后,阿威洛伊主义在西欧广泛流传。
人们开始了关于“双重真理”的讨论。
波伊提斯非常崇拜哲学和理性,认为两者虽是矛盾的,却是可以共
存的。
这些观点的提出,实际上提高了理性的地位,为理性争取到了一块独立发展的地盘。
中世纪后期,斯宾诺莎的哲学理论的出现,进一步弘扬了理性。
他的美学强调美在整体,认为通过理性的直观可以达到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审美。
这个观点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狄德罗的“美在关系”学说以及后来的格式塔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斯宾诺莎的观点中包含着一定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又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他认为感性知识
是不可靠的,只有通过理性的直觉与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
他通过对真理标准的重新确定,来证实思想的真理性并获得自由。
他的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人都产生过影响。
这个时期人们对理性的思考和坚持,弘扬了久已没落的古希腊罗马的理性思维,为文艺复兴时期理性的复苏打下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觉醒,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的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尤以文学影响最为突出。
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拉伯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一大批极具天赋的作家,创造出了数量惊人、思想积极丰厚的作品。
比如《神曲》、《十日谈》、《巨人传》、《乌托邦》、《哈姆雷特》、《堂吉诃德》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
要求人们摆脱教会的思想束缚,追求自由。
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神学和经院哲学的一切教条和权威。
同时,人文主义歌颂现实,蔑视天堂,宣扬以理性取代神启。
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要求把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个性自由。
人的发现,可以说是文艺复兴对人类历史的最重大贡献。
在中世纪,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
而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潜力,提出了人要获得解放。
文艺复兴中的巨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人的价值,积极提倡冒险精神。
为航海家们的壮举提供了思想依据。
他们更加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物质享受和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的禁欲主义。
重视科学,反对盲从,强调运用人的理智、创造力和潜力。
因此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一批自然学科上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
同时,他们提倡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将世人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推向资本主义,在思想上开拓了一个新纪元。
文艺复兴的巨人们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打破了神学的大一统局面,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
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方面成就不大,却推动了各种世俗哲学的兴起。
为以后的启蒙运动打下奠定了基础。
四、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
启蒙运动照射出人类历史上理性的最强光,其所宣扬的理性主义,将世人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性时代。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起初产生于英国,后来发展到法国、德国、俄国乃至全欧洲。
这个运动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并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而并非是单纯的文学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
从人文主义者手里接过理性的大旗,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不仅反对宗教愚昧主义,也同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树立起理性和科学的权威。
他们认为,人的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不合乎人的理性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权利。
这些观点给予宗教统治和封建王权以毁灭性的打击。
他们主张传播科学知识,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强人类福祉。
并大力宣扬“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人们参与政治,建立君主立宪的民主政体。
那些启蒙运动的大哲们,提出一整套改革方案和政治制度理论。
孟德斯鸠在他的旷世巨著《论法的精神》里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直接促成了美国国家政权的组建,并为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提供了政治制度的保证。
伏尔泰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思想,极大地抨击了封建教会和专制王权,引起了特权阶级的极大恐慌,给予民智以极大启迪。
而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亦对法国大革命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