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作者:————————————————————————————————日期:一、名词解释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预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外源性化合物(Xenobiotics): 不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或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由人类生活环境通过一定环节和途径与人体接触并进入人体,且产生一定的生物学作用,它们是一类“外来生物活性物质”。

生态毒理学(Ecotoxicology): 研究环境有毒有害因子对生态系统内的非人类种群和群落的生态学和毒理学效应,以及物质或因素的迁移途径和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

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从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生物转运(Biotransport):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污染物经生物体或其酶的作用而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或价态变化的过程。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 MFO)超量积累(Hyperaccumulation):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极限值与其吸收量和清除半衰期成正比,即吸收量越大,清除半衰期越长,则其积累极限值越高。

超量积累者(Hyperaccumulator):生物能够异常高含量积累外源化学物的现象称为超量积累现象,这种能力的生物成为超量积累者。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蓝藻和绿藻,有鱼腥藻属、微囊藻属、颤藻等)等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旺盛增殖,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用于监测和评价能够导致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改变的化学污染物。

活性氧(Activiated Oxygen或Oxyradicals):指在生物体内与氧代谢有关的含氧自由基和易形成自由基的过氧化物的总称。

自由基(Free radical): 又称游离基,是具有非偶电子的基团或原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SOD):是一种能够催化超氧化物通过歧化反应转化为氧气和过氧化氢的酶。

过氧化氢酶(Catalases,Ct):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的酶,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三磷酸腺苷酶(ATPase):ATP酶,又称为三磷酸腺苷酶,是一类能将三磷酸腺苷(ATP)催化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根离子的酶,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

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高,选择性水解Ach的必需酶,能使乙酰胆碱(ACh)水解成胆碱和乙酸。

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指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以及脂肪酸等。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由由微生物和植物产生的金属结合蛋白,富含半胱氨酸的短肽,对多种重金属有高度亲和性DNA加合物(DNA Addcuts): 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的亲电活性产物与DNA链特异位点上的共价结合物. 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 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超氧化物能使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非酶性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的过程。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ers 、EEDs):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水华(Water bloom): 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耐污种(Tolerant species):是指只有在污染条件下生存的物种。

敏感种(Sensitive species):是指对环境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的物种。

耐污值(Tolerance value,TV):是指生物对污染因子的忍耐力。

生物测试(Bioassay):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污染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

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N Test):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或称彗星试验(Comet Assay):当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DNA损伤因子诱发细胞DNA链断裂时,其超螺旋结构受到破坏,在细胞裂解液作用下,细胞膜、核膜等膜结构受到破坏,细胞内的蛋白质、RNA以及其他成分均扩散到细胞裂解液中,而核DNA由于分子量太大只能留在原位。

在中性条件下,DNA片段可进入凝胶发生迁移,而在碱性电解质的作用下,DNA 发生解螺旋,损伤的DNA断链及片段被释放出来。

由于这些DNA的分子量小且碱变性为单链,所以在电泳过程中带负电荷的DNA会离开核DNA 向正极迁移形成“彗星”状图像,而未受损伤的DNA部分保持球形。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致畸物通过母体作用于胚胎而引起胎儿畸形的现象。

微宇宙(Microcosm): 亦称微生态系统,微宇宙是一种实验装置,用来模拟自然的或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变化特性和化学物质在其中的迁移、转化、代谢和归宿。

生物监测(Biomonitoring):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3S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浮游生物(Plankton): 指具有很少或没有克服水流的能力、随波逐流地生活于广阔水域或大洋的微型水生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栖息在水底或附着在水中植物和石块上肉眼可见的,大小不能通过孔眼为0. 595 mm(淡水)或1.0 mm(海洋)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包括水生昆虫、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以及其它水生无脊推动物。

微型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水生态系统中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甲壳类等,它们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被此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一特定的群落,称之为微型生物群落。

PFU法:是应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收集水体中的微型生物群落,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以评价水质生物指数(Biotic Index): 根据某类或几类生物数量多少及其比例表达环境质量等级的简单数学形式。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衡量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及效应的生物反应。

接触/暴露生物标志物(Exposure Biomarkers):指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内剂量),或外源性物质与其些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生物有效剂量)。

效应生物标志物(Effect Biomarkers): 指机体内能反映生化、生理或其它方面改变的物质。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Susceptibility Biomarkers): 指反映机体先天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生态风险(Ecological Risk,ER):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产生的作用,这些作用的结果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从而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 一种将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与一个能够产生与待测物浓度成比例的信号传导器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装置。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利用生物加速去除或降解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的工程技术系统。

生物修复主要利用生物(天然的或接种的),并通过工程措施为生物生长与繁殖提供必要的条件,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与去除。

超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 大多数植物会将重金属排除在组织外,其重金属的积累只有0.1-100 mg/kg(即0.0001-0.01%)。

复垦(Reclamation):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二、简答题1. 什么是环境生物学?2.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的干预(Anthropogenic interference)包括两个方面:①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②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

1. 什么是优先控制污染物?我国规定了哪些种类?优先污染物:是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

我国的种类有:挥发性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多氯联苯、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腈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2. 简述生物转运及其在生物体内转运的方式。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①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作用;②特殊转运:异化扩散、主动转运、吞噬作业、胞饮作用3. 动物和植物吸收污染物的途径各有哪些?消化道:环境污染物吸收的主要途径,主要在胃和小肠。

呼吸道:肺是呼吸道中主要吸收器官。

吸收的化学物质不随同门静脉血液进入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并分布全身。

皮肤:皮肤对环境化学物的通透性较弱,是将机体与外界环境隔离的良好屏障。

但有不少外源化学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毒性作用,如四氯化碳(CCl4)和某些有机磷农药。

两条途径:①表皮(主要途径)。

②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

4. 污染物进入机体后贮存在哪些部位?①血浆蛋白:环境化学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大部分为可逆性的非共价结合,可以解离出来,随血液循环进行分布或再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