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港口管理

(完整版)港口管理

第一章绪论
1.港口的构成
①港口水域:航道、锚地、港地
②港口陆域、码头岸线、泊位、仓库、堆场即自港口岸线至陆上港界的陆地面积
③港口工程建筑(陆地:仓库房屋、道路、客运船;海上:航道、防波堤、护岸、码头包括引桥、浮筒、航标)
④港口装卸起重、搬运机械及配套设施
⑤港口管理与装卸生产组织机构
2.集装箱码头的分级P8-9
集装箱专用码头按照其所能接卸集装箱船舶的船型,划分为A型(等级最低)、B型、C型、
3.水陆运输的地位与作用P1-2
①水路运输利用天然水系,不占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②水路运输的运载工具容量大,运输成本低
③水路运输沟通全球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④引导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4.港口的作用P3-4
①港口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
②港口是工业活动基地
③港口成为综合物流中心
④港口在其所参与的供应链中发挥作用
⑤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
⑥港口具有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效应
5.国际航运中心应具备的条件P14-15
①具有强大的腹地经济实力,充沛的进出口货源
②区位条件优越,集疏运畅通
③为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国际大都市
④具有发达健全的航运市场,航线密集、运量巨大
⑤有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高效优质的航运服务
⑥具备积极扶植的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二章现代港口功能的演变与发展
1、港口的发展演变过程P28--39(老师说本章的内容都需要看的,以下只是两个方面) (1)第一、二、三、四代港口的功能区别:
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指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是运输枢纽中心;
第二代港口主要是指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港口,其功能除具有第一代港口的功
能以外,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功能,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港口主要产生于1980年代以后,其功能除了第一、二代港口的功能以外,更加强了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的联系,使港口的服务超出了原先港口的界限,增添了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使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第四代港口是在兼容第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础上,作为港口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强调港口之间互动以及港口与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互动,满足运输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提供精细的作业和敏捷的柔性服务,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

(2)第四代港口的发展趋势:港口合作化发展趋势,港口区域化发展趋势,港口精益化发展趋势,港口敏捷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港口管理模式
1.当前世界各国港口管理的模式大致分为哪三种?比较三种管理模式P41
(1)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管理的港口。

(2)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共同管理的港口。

又可大致分成两类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由中央直接控制和管理的港口)、分散管理模式(只要是将港口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

(3)私人企业经营的港口。

2、地主港模式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P44
(1)进行港口规划,界定港口的区域范围,成立政府主管的港口管理公司,并按照规划进行招投标和融资来建设港口基础设施
(2)岸线、土地及基础设施建成后,通常由港口业务经营企业提出租用和建设码头或库场的项目,港务局会对该项目的市场预测、工程技术、经济评估、环境影响从不同角度共同进行评估
(3)若该项目通过评估,经政府批准后,港务局将符合建设码头、土地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建设码头或库场等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土地出租费用,或者自行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并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库场租用费
3、港口私有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P47
①以盈利为目标,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利用私营企业的力量在竞争环境中经营管理港口,把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利润作为重要
目标
②减少政府干预,利用私营机构的资源代替公共机构的资源,减轻公共机构财务和行政管理的负担,是港口当局能自主的加快决策速度,迅速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③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扩大股份,减少政府财政负担,为港口发展提供更广泛的财源,增加政府收入,减少公共机构财务,减少公共投资的风险,并由私营企业投资建造和经营港口项目或购买现有设施经营权,从而使政府盘活资金,投向其他更需要的领域
④引进并强化竞争机制
4、是叙述政企分开的好处P59
①政企分开有利于港口经营人的多元化和平等竞争。

②政企分开可以保证港口经营人产权明晰。

③政企分开可以保证港口经营人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

④政企分开可以维持港口经营人之间及港口经营人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自主、平等、公平、合作、竞争的关系。

⑤政企分开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五章港口选址、规划与建设
1.简述港址选择的要求P110
(1)总体发展要求。

(工商业活动、环境、起步工程、新旧港区的协调)
(2)航行与停泊要求。

(航道码头的水深条件、维护性的挖泥量不太大、水域宽阔、水域地质条件好)
(3)岸线及陆域要求。

(有足够的岸线、岸线平均纵深深、疏港道路系统发达、少占农田
2.岸线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P109
①岸线资源的有限性
②港口长期规划的优先性(前瞻性)
③水域和临水地区规划的综合性
3.港口布局规划与港口总体规划的区别P109
①在港址选择上,赶快布局规划侧重于从宏观经济发展考虑,对港口港址做出地区性的合理安排;而港口总体规划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在有限范围内论证港址的具体位置
②二者层次不同:港口布局规划优先于港口总体规划
③二者概念不同:港口总体规划是一个港口发展的具体规划,是港口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港口布局规划是国家级(或地区级、流域级)的港口规划。

第七章码头企业运营管理
1、港口企业生产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有哪些P201
(一)生产准备过程:编制出装卸作业计划,并且根据计划完成货物操作过程及装卸工艺的确定,装卸地点、库场、接运工具的确定与准备,装卸机械的准备,以及货运文件的准备等
(二)基本生产过程:卸船过程、装船过程、卸车过程、装车过程、库场作业过程、港内运输以及其他生产性工作等
(三)辅助生产过程:装卸机械的维修与保养、装卸工属具的加工制造与管理、港口各项设施的维修,以及动力供应等
(四)生产服务过程:理货业务、仓储业务、计量业务
2、什么是工序?港口的作业工程分为哪几个工序P201
工序是组成归纳港口基本生产过程的最小的单元,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能起独立作用的部分
①舱底作业工序
②起落舱作业工序
③水平搬运作业工序
④车内作业工序
⑤库内作业工序
3、组织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P202
①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②生产过程的协调性
③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④生产过程的经济性
4、P228--P233看书,重点掌握算例1、2、3
第八章码头企业劳动管理
1、劳动定额的概念P282
劳动定额是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一定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标准,或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码头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产量定额与工时定额。

产量定额是指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作地点的生产能力,考虑到先进经验,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一个工人或一条作业线在单位时间内所必须达到的装卸货物吨数。

工时定额又称时间定额,是指在上述条件下,规定装卸一吨货所消耗的工时(人时)数
2、工时消耗分类及构成P283(图8-1)
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消耗从劳动定额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定额时间(有效工时)和非定额时间(无效工时)。

定额时间,是指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的时间消耗。

由基本作业时间、辅助作业时间、生理需要时间三部分时间构成。

非定额时间,是指那些与完成生产任务无关的时间消耗或停工损失,这类时间不能计入工时定额。

包括: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时间、工人责任造成的损失时间、客观原因造成的损失时间。

3、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P285
(1)经验估工法
(1)统计分析法
(1)技术查定法
(1)类推比较法(又叫典型定额法)
4、P287算例2
5、编制定员的方法P293
(1)按劳动量与劳动效率定员
(2)按设备定员
(3)按工作岗位定员
(4)按照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5)按比例定员
第十章港口经济活动评价
1、港口装卸作业评价指标的分类P364
港口装卸作业评价指标按其性质来说,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
数量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所应达到或已经达到的数量上的要求,反映现象的总体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通常用绝对数表示。

质量指标是反映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所应达到或已经达到的质量上的要求,是两个数量指标相除所得的结果,通常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2、P365--P371一、港口吞吐量指标二、装卸作业指标全部包括算例都是重点
三、车、船在港停留时间指标,没有公式及计算要求
P377--P382四、港口生产设备运用指标都是重点
P405--P406思考题:5、6、7、8、9
除了上述与计算有关的以外,整个第十章也需要看书。

第十一章港口发展战略
1、老师所有讲过的内容都需要再看一下
全书讲过章节的案例也需要再温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