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学习目标】
1.准确记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史实。
2.深刻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使用说明】
1.使用B 案,上课前预习勾划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记住基础知识并构建体系。
2.利用C 案,课堂上深化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并利用创设的新情景和问题将课本相应的知识活化。
3.全体同学课下限时完成A 案,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之效果。
【B案 课前自主预习】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 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制度:始创王位继承的 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 。
2.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2)制度: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制度。
①含义:内服: 外服:
②与商王关系: 商王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特点: 商朝是个弥漫着 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思维延伸】材料:“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体现了商朝的什么信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重点,须牢记)
1.分封制(即封邦建国)
(1)背景:公元前 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
(2)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3)含义: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侯国,以拱卫王室。
(4)内容
①核心: 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 。
②分封的内容:分封时除 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
分封 和 等。
③分封的对象: 是分封的主体;
异性诸侯国包括 、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
殷商的降族和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
(也可合称为先代贵族。
)
④诸侯国的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5)演变:开始于商朝后期,破坏于西周后期,瓦解于春秋战国。
(6)特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7)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分封制下,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势力增强,导致出现诸侯割据、国家分裂局面。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周人把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内容及特点
①核心是实行制度。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注意:嫡、庶区分?)
②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是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结合P4“大、小宗示意图”理解)
(4)影响
(1)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特别提醒】宗法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即以宗法血缘为核心,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密不可分。
●自我检测
1.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王朝为周所灭。
确切的说,此前的周属于商朝的()
A.内服 B.外服 C.封国 D.邻邦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3.“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B.扩大疆域
C.巩固周王室统治 D.团结功臣贵族
4.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
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A.等级 B.血缘 C.嫡长子继承 D.世袭
5.在西周的宗法制中,“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在这里,“小宗”相对于“群弟”而言,是
A.诸侯 B.大宗 C.小宗 D.卿大夫
6.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C案课堂合作探究】
●课堂展示:(课前预习展示,同学补充纠正,老师总结。
然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检查反馈。
)
●课堂探究:(分组进行讨论—形成结果—展示——老师点评—展示答案)
【探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
材料一
图一西周分封制形势图(见课本第3页)图二图三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材料二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1)据图一举例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 周王与诸侯之间有何关系呢?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3)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到什么作用?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以效仿西周分封治国吗?说明道理。
(4)图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图一、二、三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据此请分析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当堂巩固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4.“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C.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所以鲁国内部再分封当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缓和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5.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拿一梧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
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天子无戏言。
”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这则故事讲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 C.君主专制D.禅让制
【A案课后拓展练习】
●自我回顾总结
课后利用自主时间对课堂内容进行记忆和反思,构建知识体系,并标记疑难问题上交。
●知识拓展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
系。
如右图: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王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王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再依次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2.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维系“集权”政治,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逐步向集权过渡。
(3)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4)以礼乐制度为工具,从思想上强化王权。
(5)有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独立完成作业
1.下列关于右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C.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D.立嫡最看中的是继承者是否德贤、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