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一、绪论1.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言研究简史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19世纪以前)(19世纪初)(20世纪初/索绪尔)(20世纪中期/乔姆斯基)传统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二、语言的本质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有两种:口语和书面语。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然后才有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口语的发展演变而发展演变的。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开放的,语言是封闭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有阶级性,语言具有全民性。

联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的作用。

3.语言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语言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组织严密、互相制约的复杂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中语音是语言得以存在的物质形式,语义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是一种语言的存在基础。

4.语言的外部功能(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语言是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的生命,是语言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与条件,也是语言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正是由于社会交际需求的发展,才使得人类逐渐具备了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

离开了人类社会的交际需求,语言也就从产生;脱离了人类社会的交际需求,等待语言的也只能是消亡,因而也就谈不上发展演变了。

汉语、英语等语种之所以发达,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语言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强,交际范围越来越广泛,从而其生命力也就愈加旺盛,而巴比伦语、满语、鲜卑语等之所以逐渐消亡,就是因为逐渐不起交际作用的缘故。

其次,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极其丰富多彩,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限于语言这一种交际工具。

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人们还使用一些辅助手段来帮助语言进行交际,其中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至于旗语、电报代码之类则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用于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一旦脱离了语言或文字,它们不但不可能使人了解,而且也根本不可能产生和存在。

身势语等伴随动作尽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依然属于辅助性的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因为它们的使用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一般也都要以语言的交际为基础,所以也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

而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量几乎是无限的,几乎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是人类社会一天也不能缺少的交际工具。

再次,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能力的相互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练才形成的,在共同的劳动实践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语言。

可以说,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是动物不可逾越的鸿沟,与其他动物的所谓“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能否掌握语言仍然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2)语言是人类的思维(抽象思维)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语言在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思维活动不能脱离语言。

首先,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

其次,思维活动的成果(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思想交流成为可能。

再次,用哪种语言交际就用哪种语言思维,只有用这种语言思维,才能用这种语言交际,总之,不管用本族语思维,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一个人思维时总得用一种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如果没有思维活动,那么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的语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可以说,语言与思维是相依为命的,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语言与思维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没有民族性,而语言具有民族性,从而形成了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语言的单位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而且思维的单位与语言的单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任何一个语言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语言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语言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当中,小到语素,大到句子,前者便是组合关系,后者便是聚合关系。

所谓组合关系,指的是言语链条中语言符号相互间的结合关系。

例如在“吃饭”这个言语链条中,“看”和“书”这两个语言符号相互组合在一起,二者之间的结合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所谓聚合关系,指的是占据言语链条中的同一位置的一组语言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例如在“看书”这个言语链条中,“看”可以被“写”、“借”、“买”等语言符号所替换,且具有相同的语法作用——可以带上宾语“书”,这样的一组语言符号就具有了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之间两种极为重要的结构关系,语言正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构成的系统。

三、语音1.语音是什么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是语言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语言只有借助语音这种具体的可以被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价值。

2.语音的属性同其他声音一样,语音也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波构成的。

但凡声音都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这四种物理属性。

音高在语言中具有重要作用,汉语声调调值的高低主要就是由音高决定的。

音强在语言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形成英语、俄语中具有别义作用的的词重音以及汉语中的轻声等的基础。

音长在一些语言中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是形成不少语言中的长音、短音的基础。

音质受到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的制约,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是语音四个物理属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性,在各种语言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音素及其类别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各种语言的音素都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是这两大类音素最主要的区别。

任何元音的音质都是由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这三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因此,任何元音的描写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也可以依据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特别需要掌握“舌面元音舌位图”中八个标准元音(也称为基本元音)的发音描写。

辅音的音质则与发音时形成阻碍的部位(发音部位)及阻碍的方式(发音方法)有关。

依据这两个方面,可以对任何一个辅音进行描写和分类。

音素可以用音标来标记。

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一种音标是国际音标。

为了同汉语拼音字母或其他符号相区别,在使用国际音标时一般要加方括号“[ ]”标注。

4.音位及其归纳原则音位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归纳音位最重要的原则有对立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和相似性原则。

对立性是确定音位的最基本的原则。

所谓对立就是互相能够区别意义,如果两个音素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可以考虑划归为两个不同的音位。

可见“对立”讲的是音位的“分”。

要确定不同的音素是否具有对立关系,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替换法。

例如要确定[n]和[l]在汉语普通话中是一个音位还是两个音位,可以把这两个音素放到一个预先设置的语音环境中(如“[ u51]”)依次进行替换,如果替换之后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替换后形成“怒”和“路”两个不同的意义),这两个音素在普通话中就应该划分为两个音位。

互补性着眼于音位的同一性,亦即非对立性。

所谓互补指的是一组音素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它们永远不会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即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是互相补足的。

这样的一组音素就可以考虑归为同一个音位。

因此,“互补”讲的是音位的“合”。

例如在英语中,[k]和[k h]从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k]出现在[s]后面,[k h]则出现在其他位置上,是/k/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

相似性着眼于音素之间的音感差异,是对互补性原则的补充和约束。

所谓相似指的是归并为同一音位的音素在音质上必须非常接近,一般来说,只要使用某种语言或方言的人听觉上感到相似即可。

如果处于互补分布中的一组音素在使用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听来音感差异不大,就可以合并为同一个音位,如[i]、[ ]、[ ]三个音素既互补有相似,因此在汉语普通话中属于同一个音位;如果一组音素音感差异明显或过大,那么即使互补,也还是要考虑划分为不同的音位,如在普通话中,[m]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做声母,[N]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做韵尾,就分布而言,二者是互补关系,但仍将这两个音素划分为两个音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相似”讲的也还是音位的“分”。

5.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指的是音素在一定的语流中受前后邻近音或者语速、音量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临时性发音变化的现象。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如英语dogs中的清擦音[s],因处在浊辅音之后而被同化为[z])、异化(如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声相连要变调,前一个上声变成近似于阳平的调值)、弱化(如汉语普通话“好吧”中的“吧”,因处于轻声音节中,故其声母就由清塞音[p]弱化为浊塞音[b])、脱落(如汉语普通话“豆腐”一词中的“腐”,其韵母[u]就因处于清声音节中而脱落)、增音(如汉语普通话“啊”跟前面的音节连读时,会随着前面音节韵尾的不同而增加一个同部位的辅音)等。

四、语义1.语义是什么语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2.语义的主要类型(1)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语言形式包括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种,因此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义也有两类:一类是词汇意义,即由词汇形式表达的意义;一类是语法意义,即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是抽象的,但二者的性质不同。

词汇意义是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与人的认知能力有关;语法意义是从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中抽象出来的,同语言的特点有关。

(2)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人们通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除了思想之外,还有情感,前者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后者就是所谓的附加意义。

理性意义反映的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抽象的、概括的,是语义的核心内容。

由于认识程度的不同,理性意义可以分为科学意义和通俗意义两类。

附加意义则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上的表现说话人的态度、情感以及语体风格等的那部分语义内容。

附加意义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三种。

(3)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之分,其中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不需要依赖特定的语境、在通常情况下均能够存在的意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