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及应用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及应用


率=
某现象实际发生数 K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
(式 2.1)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二、比 比(ratio)亦称相对比,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 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换句话说,
分子和分母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相不重叠或包含的量。比的分子不一
定是分母的一部分,例如:孕产妇死亡比的计算是在某一特定人群中 孕产妇死亡数除以活产数,而不管妊娠的结果如何。简单地说,比就 是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值,所以率也是比,但是比不一定是率。比 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7.26倍。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三、构成比 构 成 比 (proportion) 表 示 事 物 内 部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所 占 的 比 重 , 通 常 以 100 为 比 例 基 数 , 故 又 称 百 分 比
(percentage)其公式如下:
构成比 = 事物内部某一构成部分的数值 100% 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数值总和
二、累积发病率 (一)定义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是指一组 无病的人群中,在一定的观察期内发生某病的人数所占的 比例。
从研究开始至某特定时间的发病人数 累积发病率 100% 研究开始时未得病的观察人群的人口数
(式 2.5)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甲指标 (或 100%) (式 2.2) 乙指标
相对比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例如,某皮毛厂职工癌肿粗死亡率为475.65/10万,而当 地面粉厂为65.56/10万。其相对比为:
475.65 10万 相对危险度(RR ) 7.26 65.56 10万
结果说明接触皮毛工人患癌肿的相对危险度比不接触者高
(式 2.3)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例如,某单位有职工 2000人,男性1200人,女性 80人, 其男、女构成比分别为60%和40%。
构成比和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统计指标,常见的
错误是将构成比代替率说明问题。表 2-1 是某地癌肿
的患病资料。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表2-1 某地居民年龄组癌肿患病情况统计
描述疾病在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特征是流行病学研究 工作的起点。其方法是将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和其他常规资料 按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分别进行测量、比较,发现 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本章将对临床流行病学常 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进行介绍,以期准确应用、正确测量,
为寻找和鉴别病因、监测疾病、评价措施效果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第三节 测量患病频率的指标
第四节 疾病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第五节 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一、率 率(rate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总 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故也称频率指标,以百 分率,千分率,万分率或十万分率等为比例基数(K)。分子和分母代 表的应该是同一人群,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如果分子被限定在某一 年龄、性别或种族组内,分母也应该有同样的限定。其计算公式为:
岁年龄组,而构成比却相反。构成比是各年龄组癌肿病人数 占全部癌肿病人数中的比例。其原因就在于两个年龄组的人 口数不同,≥50岁年龄组的人口数不足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 如果以构成比代替率比较两年龄组癌肿的患病情况就会得出 错误结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第三节 测量患病频率的指标 第四节 疾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第五节 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发病率是衡量某时某地某疾病对人群危险性大小的指标。常用于描述 疾病分布,探索病因及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等。
计算某病的发病率时,分母中规定的暴露人口应该是观察时间内观察
地区所有可能发生某病的人口数(或受威胁的人口数)。例如计算麻疹发 病率来评价麻疹疫苗的预防效果时,应以该时该地所有易感的婴幼儿人数
人口数。年中人口数可以是标准时点即某年 7 月 1 日零 时人口数,也可用上年年终人口数加本年年终人口数 除以2的平均数。婴儿疾病统计的暴露人口,不使用年 中人口数,而用当年活产婴儿数。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发病率的分子是指观察期内该地新发生某病的病例数。若在观察期间内
一个人发生几次同一疾病则应分别计为几个新发病例。对于急性传染病,
(二)应用 累积发病率与发病率有所不同,其分母为研究开始时的
观察人口数,反映的是无病的人群经过一定时期暴露于某种
作为分母,而不应包括已经获得免疫的婴幼儿。因此,不同疾病的暴露人
口互有不同,某些疾病是调查地区内的所有人口,也有些疾病只是调查地 区的部分人口。例如,妇女疾病的暴露人口仅限于女性。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般情况发病率常以年为单位计算,但观察时间
的长短可随需要而定,因此暴露人口数一般选用年中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 (一)定义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 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计算公式为: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新病例数 K 同期内暴露人口数
某病发病率
(式 2.4)
K=100%, 1000/千,或 10000/万
年龄组 (岁) <50 ≧50 合计 1577000 173250 1750250 人口数 癌肿病 人数 676 611 1287 构成比 ( %) 52.53 47.47 100.00 患病率 (1/10 万) 42.87 352.67 73.53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从表2-1中可知≥50岁年龄组癌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50
容易确定新病例,而对于慢性病或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次确诊 的日期作为发病日期来确定新发病例。 发病率可按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地区等特征分别计算,所得称 为发病专率。不同来源发病率资料对比时,必须进行发病率的标化,以消
除年龄、性别等构成差别的影响;或者直接比较发病专率。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