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TJ1.4屋面平板模板支撑搭设施工方案一、工程结构概况:本工程为鄂尔多斯机场改扩建工程停车库,建筑物地上一层,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框架柱网最大间距12.0 m×10.8m。
其顶板结构设计标高最高处为-1.62最低标高为-3.5m,顶板为300mm厚预应力空心板,双向梁截面550×1000。
模板立杆支撑于压实度经试验≥93%回填土上,立杆底座下设置垫板,其厚度不小于5㎝,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
模板搭设高度分别为6.58m、4.70m(含顶板)。
模板支撑的结平板荷载,属高大模板工程,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实施。
二、模板支撑立杆布置原则:模板支撑立杆布置设计,按顶板结构设计图选典型区域梁板布置,在确保立杆、水平杆满足施工承载能力的情况下,使双向水平杆相互贯通,梁下、板下立杆按结构截面尺寸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间距。
当局部区域梁板变化,需按实调整立杆布置时,其立杆布置双向尺寸不得超出下述搭设参数。
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1350×400水平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250厚负二层结平板模板支撑立杆平面布置示意图50085085085060085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60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885085060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60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850600D80008000CCB8000A45001280008000111098000375700700700750625700625700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62575750625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1350×600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刀撑1350×6001350×6001350×6001350×6001350×6001350×600400厚顶板模板支撑立杆平面布置示意图80009101180008000124500A8000BCC80008000D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750750750750750750750625750625750625750800091011800080001260085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60060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850600600850850地下室结平板模板支撑立杆剖面布置示意图二、编制依据: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3. 《施工手册》(第四版)4.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DGJ32/J30-2006(第四分册)5.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如采用竹模板、胶合模板、塑料模板等模板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
模板设计计算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①模板及其支架自重;②钢筋自重;③浇筑混凝土自重;④施工荷载;⑤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⑥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⑦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7.8.三、搭设技术参数:1.支撑体系杆件采用Ø48×2.8钢管(定尺钢管无接头);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 2. 双向水平杆步距:小于1500mm 。
3. 屋面平板300厚,板下立杆支撑间距控制在800mm×800mm 范围,立杆均垂直落地。
模板下木楞布置间距小于200mm 。
4.梁下立杆间距:截面550×1000梁底横向设三立杆,间距0.625+0.625m ;立杆梁横杆连接采用顶托。
梁底立杆、横杆纵向最大间距750mm ;侧模设置两道木楞;梁底模木楞@140。
5. 梁下立杆布置按主次梁之间实际间距调整均匀布置,具体布置详见上附平、剖面图横杆纵向@750立杆纵向@750顶托400厚板梁1350×600750750625625600600850850梁1350×400250厚板顶托立杆纵向@850横杆纵向@850连墙件示意图四、高支架模板支撑搭设安全技术要求:1. 模板支撑立杆基础为450厚钢筋混凝土底板。
地下室内框架柱须先行浇筑完成。
2. 模板支撑立杆钢管无接头,竖向须垂直。
3. 顶托外露螺栓高度小于200mm 。
4. 模板支撑架体双向水平杆与相邻框架柱,必须用钢管扣件与框架柱扣箍牢固,并顶紧。
5. 设置梁、板底斜撑杆件区域的各步水平杆件必须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0.5m ),设置三扣件。
6. 严格控制双向水平杆步距<1.50m 。
双向水平杆应贯通设置成一个整体。
7. 立杆底脚须双向设置扫地杆。
梁、板底水平横杆与立杆连接须采用双扣件。
8. 沿区域四周及双向主梁下,按图示设置垂直剪刀撑。
垂直剪刀撑与立杆紧固。
9. 按示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杆,即双向隔跨设置。
水平剪刀撑与水平杆紧固。
10.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控制在40N·m~65 N·m之间。
浇筑前进行复拧检查工作。
11. 浇筑混凝土时控制卸料厚度(超过浇筑高度小于100mm)及浇筑方向,均匀布料分层浇筑。
12. 安排专人在操作区域外巡查模板受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处理。
避免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13. 架体搭设须安排专业架子工按图示尺寸要求进行施工,并配合木工处理梁板底杆件的衔接。
14. 按设计要求对梁底模预先起拱处理。
15.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开始拆除负一层模板支撑。
16. 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布料,框架柱必须先行浇筑完成,顶板与外墙板一同浇筑,顶板梁板浇筑从中间向两侧分层进行。
五、高支架模板搭设安全管理措施1、搭设及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架子工和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双方在交底书上签字。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脚手架的所有构配件质量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搭设完毕,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每搭设完成一步都要及时校正立柱的垂直度和大小横杆的标高和水平度,使脚手架的步距、横距、纵距上下始终保持一致。
4、钢管脚手架搭拆时,当杆件处于松动状态下,不能中途停止作业。
安全带须高挂低用,操作人员不得过分集中,六级以上大风、大雾、雷雨天气及晚间不得搭设脚手架。
5、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6、设专人对脚手架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下列情况必须检查:(1)在六级以上大风与大雨后,停用超过一个月,复工前;(2)各主结点处杆件的安装、连墙件、支撑的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如有发现,应及时处理;(4)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屋面操作层外围四周设置栏杆防护。
六、高支架模板搭设应急预案1. 施工前对参与施工的各工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高大模板混凝土施工的各项要求及出现险情的处理措施。
2. 明确混凝土浇筑方向和顺序,严禁混凝土局部超高堆放。
3. 巡查模板的木工应在架体外观察,钢筋工在操作区外等候调遣。
4. 施工中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施工,操作人员先撤离,待处理完毕后继续施。
5. 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协调指挥,严禁野蛮施工。
七、模板拆除1. 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待监理批准后方可拆去梁、剪力墙侧模板。
2. 板底模板等砼强度达到70%的设计强度时拆除。
3. 梁底模板等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去梁底支撑系统。
4. 模板拆除应设专人指挥,不得抛扔,严禁使用撬棍。
5. 拆模顺序: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从上至下进行拆除。
八、高支架模板及支撑验算:(按最不利条件验算) 1. 板厚300mm 楼板模板计算模板面板采用15mm 高强度多层板E= 4.5×103N/mm 2 ,[σ]=10.0N/mm 2;g =0.04 kN/m 2 板主龙骨采用Ø48×2.8钢管,板底支承杆间距800×800;次木龙骨间距@200; 次木龙骨采用50×100mm ,E=9000N/mm 2,[σ]=13N/mm 2;[τ]=1.2N/mm 2, (1)荷载计算①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0.30 kN/m 2 ② 钢筋自重标准值: 1.124 kN/m 3 ③ 混凝土标准值: 24 kN/m 3④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2.5 kN/m 2 (验算模板、小梁) 1.5 kN/m 2 (验算大横杆) 1.0 kN/m 2 (验算立杆) (集中荷载P=2.5 kN ) (2)面模板承载能力强度验算 1)均布荷载设计值: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①+②+③)×1.2+④×1.4 (均布荷载取2.5kN/m 2) F 1=(0.30+24×0.30+1.124×0.30)×1.2+2.5×1.4= 12.90kN/m 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①+②+③)×1.35+④×0.7×1.4 (均布荷载取2.5kN/m 2) F 2=(0.30+24×0.30+1.124×0.30)×1.35+2.5×0.7×1.4= 13.03 kN/m 2 以上F 1、 F 2两者取大值,F 2=13.03 kN/m 2面模板可视为梁,取梁宽1.0m ,跨度0.2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