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技巧和常识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 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 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 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 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 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 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 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 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 形式——具体的体裁。
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 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 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 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 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 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
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 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 而细节 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 任 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 散漫如水,手法灵活。只要弄清以上四点,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 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 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意、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 过于拘谨地学习,其它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 中的 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 正象巴金所说“我 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这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 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又如刘半农所说, 散文要 “赤裸裸地表达”。还如一些人所说,“我是怎样一个人, 就怎样写”,“心口相应,信口直 说”, “反正我只是这样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 这是定 义的最大要素。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②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一 、 精 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 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 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 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 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 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 这才是文 学。”(《早晨的太阳》序)
魏巍的《我的老师》脍炙人口,师生百读不厌,这又是一篇朴素自然的美 文。作者“爱 戴——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在蕴含在平实的字
里行间,犹如一股涓涓细流贯串全文。你看,蔡老师对孩子们真挚的爱与孩子们对她举止的 观察,写得朴实自然又情真意切:“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清如水”的赤诚童心,水乳交融的师生关 系,全都透过浅显明快的文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文章读之 ,记您有一种“如坐 轻舟泛中流”的恰悦感;思之,令人有拨动心弦,激荡肺腑的感受。
鲁迅的《藤野先生》、冰心的《小桔灯》、朱自清 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 陆定 一的《老山 界》、萧乾 的《枣核》、陆芸芸的 《山的那一 边》„„ 都是妙语出 天然,具 有 朴 素 美的典范文章 ,是我们写作的范例。
美国著名诗人惠 特曼 谈写作时说过:“艺术的艺术,表达的光辉和文字的光彩,都在于 质朴。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当代著名文学家徐迟说:“朴素 的文采,本是与华丽的文 采相辅相成的。文章写得朴素,其目的就是为了显出文采来。”这些话的确是指导我们写作 的金玉良言,然而,有些青少年朋友总认为要写出好文章就非得多用“华丽的辞藻”、“优美 的语句”不可,其实这是写作的一大误区。不少同学作文时不从内 容需要出发,而是搜索枯 肠,东抄西摘。刻意雕饰,滥用形容词,堆彻成语,甚至有些人还专门摹仿港台腔,结果是 步入后尘,拾人牙慧,东施效颦,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矫揉造作,空洞苍白,毫无新意。语言 大师老舍谈写作的体会的确值得我们借鉴,他说:“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 服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不单不轻易用个形容词,就是‘然而’与‘所以’什么的也 能少用就少用,为的是教文字结实有力。”
这种向读者直抒胸臆的短平快效果,所带来的快乐感受是小说/诗词通过形象来表达的间
接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让语言从心坎里流淌出来.
“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富丽堂皇是美,而 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致。”著名作家徐迟的经验之谈鞭辟入里。事实上确 实如此,写作时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述事则如其口出”,文句像平时说的话那样质朴无 华,淳真自然,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美文佳作。实际上这样的朴实 自然是经过良苦用心、惨 淡经营而反璞归真的艺术美。
散文的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点是要以口语为基础,也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巧.
散文的唯一内容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和事是形.
散文主要分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
写小说的快乐是那 种一砖一瓦,一钉 一木盖房子的 快乐.(想法和情感体验 你自己去体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写随笔/散文的快乐,类似那种立刻成像的照相机,让人马上明白你在想 什么,你在讲什么.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 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 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 这就是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 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 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 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 可多可少的“形”。
二 、 善 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 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 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 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 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 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古人云:“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 让我们牢记这个道理,写作时千方百计让文句从心田中流淌出来,像平时说的话那样生动活 泼、质朴淳真、清新自然!
文体写作理论知识应由定义出发, 定义中的要素可以衍生出写作的各种要求和方法。 但是,不论诗歌,还是散文,传统认识集中体现在一般写作教材上 ,对其定义的认识既不准 确统一, 又片面地强调社会属性。 不合乎文体本质属性的传统文学体裁定义在本书中一概 不提。需要的是最终表现作者个体生命本真的文体定义。
吴伯 箫的散文 《记一辆 纺车》就是 一篇质朴 无华、清新 自然的佳 作。 文章以情节怀念 纺车为线索,记叙当年延安生产自救的革命战斗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延安军民“崇 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即“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文章 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质朴自然,明快清丽。比如,讲到当年同志们对自己亲手 纺线织布做成的衣服十分珍惜时,写道:“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 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自 然从心中吐露的真话,似在聊天,在拉家常,娓娓叙来,而字字句句饱含真情,表达了作者 的深切感觉和体验,真挚朴实,拨人心弦。在谈到纺线技术时,写道:“初学纺线,往往不 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满头大汗„„直等到纺 线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 ,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 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淳朴自然的大实话,从 不会纺线到熟练灵巧,从纺不成线的焦躁到成功的喜悦,都在实话实说中淋漓酣畅地流露出 来,感染了读者。说到纺线竞赛时,这样写道:“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 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发的气势„„” 用极其朴素的语言把场面记录下来,让读者去想象,去体味。这真是“大巧之朴”的质仆自 然美,令人感到“淡极始知花更艳”(曹雪芹语)。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 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作者在在散文中形象比较鲜明,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表现自我就需要大胆无忌." 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散文要赤裸裸的表达,我是怎样一个人,就写怎样的一个我,写真实的我是 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