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星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之间的关系;了解宇宙的构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经历学习活动,使学生保持好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了与研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宇宙。
教学重点
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宇宙的构成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点及大小;了解宇宙的构成及相应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银河系及其他星系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使用“手机”录像\录音\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师出示银河系的视频课件、图片资料与学生交流谈话,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新课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分析,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点及大小。
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氛围,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积极指导并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
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认真倾听他人的发现、研究成果,教师适时下发资料卡,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予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不断整理完善自己的观点。
教师通过计算感受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充分感知宇宙之大。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归纳,科学认识银河系的自身特点、组成以及太阳系与银河系之间关系等方面加以认知。
2.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浩瀚的宇宙。
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进一步交流讨论小组学习活动,教师适时出示相关课件资料,使学生通过了解银河系与宇宙的关系,从而推理出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与宇宙的关系,感知宇宙的广袤无边。
三、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提示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和获得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认知
空间,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三、结论总结
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小结归纳自己的观点,科学地认识银河系的自身特点、组成以及太阳系与银河系之间关系等方面。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认识浩瀚的宇宙。
四、课堂练习
1. 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的一条淡云薄雾般的白色光带,这就是________。
2. 天文学上用_______作距离单位,在太空中,光以每秒_____千米的速度传播,1光年就是光在_______内所走的路程,约有_______亿千米。
3. 银河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天体系统。
4. 银河系直径约______万光年。
五、作业布置
1.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2.做课后习题。
3.和同学一起讨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神秘星空
1.银河系的组成:
2.光年:
3.浩瀚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