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案2

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案2


职业教育心理学

二、智力的发展趋势 1 .智力发展的整体趋势 很多研究表明,个体出生后的前几年是智 力发展较快的时期,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 期。布鲁姆认为,出生后前四年智力发展最快。 皮亚杰也认为,出生至 4 岁是人的智力发展的 决定时期。而平特纳指出, 5 岁以前是智力发 展最迅速的时期, 5 岁至 10 岁智力发展速度 有所减慢。布鲁纳也指出,出生至 5 岁智力发 展最为迅速。由此,出生到 4 岁或 5 岁是个体 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职业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职业学习者的智力因素特点
一、智力理论 1 .我国传统的智力观:把智力分为观察力、注意 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其中以思维为核心。 观察力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它是指有目 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事物的能力。 注意力是感知、思维、记忆等各种心理过程进行 活动所必须的一种能力。 思维力是指认识事物本质及其联系规律的能力。 想像力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 造新想象的能力。
职业教育心理学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 (一)中等职校学生总体心理特点 1 .较强的独立性 2 .兴趣定向较早 3 .情感成熟较快

(二)中等职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2 .二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 3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职业教育心理学
(三)中等职校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1 .职业学校学生的经历与特点 2 .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状态 3 .职业学校学生家长的心理状态 三、影响职业学习的心理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性格等。具体来说,它又由以下一些心理因素 组成:成就动机、学习热情、求知欲望、自尊 心、自信心、好胜心、荣誉感、责任感、义务 感、独立性、自制性、坚持性

职业教育心理学 ( 2 )从来源方面看,智力是在先天遗传素 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发展 起来。即是说,智力包含着较多的先天因 素。而知识是个体后天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从来没有生而知之者。 ( 3 )从发展方面看,智力只在一定年龄内 逐步上升,到了一定年龄后就会停止发展, 甚至出现智力减退的现象,而知识随年龄 增长而日益丰富。

职业教育心理学

(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功能
非智力因素属于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各种非智力 因素在智慧活动中主要具有动力功能。 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构成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 两类: 一类为内驱力,它是由有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 起的,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这种倾向 一般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另一类为情动力,它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的体验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这种倾向既可以 是意识到的(如对工作的热情) , 也可以是无意 识的(如某些习惯)。
职业教育心理学 2 .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有人发现材料记忆(机械性)的发育最早, 到 10 岁左右一直急剧上升,然后停止,或 有微小上升;形式记忆发育稍晚,到 14 岁 左右急剧发展,此后也继续发育;逻辑记 忆发育最迟,右到 14 到 16 岁才急剧发育, 而后持续上升。 一般认为,从 11岁左右到14岁以后是从机 械记忆向逻辑记忆转化的时期。
职业教育心理学 2 .西方智力理论 ( 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 2 )瑟斯顿的群因素说。 ( 3 )阜南的等级层次论。 ( 4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 5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 6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 7 ) PASS 模型。
职业教育心理学 有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在 18 —25 岁 时进人顶峰, 36 岁以后开始衰退, 60 岁 以后加速衰退。也有研究得出结论,人即 使到了老 40年,虽然智力整体上在下降, 但智力某些方面还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 缓慢。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人到 18 岁左 右,智力已达到成熟时期(与成人接近)。 在此之后,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总的智 力能量虽然不会有显著增长,但某一方面 的智力可能还是以不同的速度增长着。”

职业教育心理学 2 .智力因素不同侧面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心理学


从表上可以看出,知觉能力发展较早,但下降也 较早;其次是记忆能力;再次为思维能力;比较 和判断能力 80 岁才开始下降;动作及反应速度 18 一 29 岁发展到高峰,以后仍保持较高水平。 瑟斯顿( 1955 )曾对 7 种基本能力的发展进行 了研究,他发现几种能力发展均不相同:知觉速 度、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 发展较早,语词理解和语词流畅发展则较晚; 12 岁时知觉已发展到成人水平的 80 % ,而推理能 力、语词理解、语言流畅等到 14 岁、 18 岁和 20 岁以后才达到相同水平。
职业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职业学习者的心理特点
职业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职业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概述 一、职业学习者的一般年龄特点
青年期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 期:思维上的独立性与固执性经常交叉;心理 上的交往欲与自闭性常常抗衡;求知欲与识别 力不成正比;感情与理智每每冲突;理想与现 实往往不相一致。 在认知发展方面,表现为 : 1 .智力的发展特点 2 .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3 .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4 .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职业教育心理学
非智力因素在智慧活动中的动力功能体现在以下几 方面: 1 .始动功能 在心理学的术语中也可称之为引起行为的激 活功能。不论是情动力还是内驱力,它们不仅是 驱动人们不断行动的内在力量,而且具有始动作 用。同样,智慧活动中任何指挥行为的产生,必 须由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和启动。原始的诱因转化 为一种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与一定目标结合时, 就产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动机,激励人们 积极行动。原始的诱因既可以来自主体外部,也 可以来自主体内部。不论是外部诱因还是内部诱 因,都需要进一步内化,才有可能成为始动力量, 驱使人们进行各种智慧活动。
职业教育心理学 3 .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据调查研究,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 的快速发展,一次是 6 岁到 8 岁,另一次是 9 岁左右。 4 .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研究证明智商分数与创造力测验的成绩之间 的相关是很低的。初三学生两者之间的相关 为 0 . 268 ,高三学生为 0 , 367 ,大学二年 级学生为 0 . 239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抽象 思维的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能力的 最佳时期。
职业教育心理学 创造力的要素中,认知风格、价值、目的、 信念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 。这些非智力因 素在人们创造发明活动中起到了特别重要 的作用 ,对人的成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非智力因素是怎样影响学习的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活动的关系的研究 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影 响学习效果。
职业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

职业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概括起来,人们使用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 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等。
职业教育心理学



在自我认识方面,随着性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 个体的自我意识开始发生突破性的进展,开始在 物质上、精神上追求独立,并在某种范围内开始 发挥具有成人性质的作用。 在社会认识方面,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世界的职责, 同时也有了一定的“政治头脑”,不再人云亦云, 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基本形成。 在社会交往方面,青年人希望扩大交往领域,走 向社会,寻求友谊。 在情绪发展方面,青年时代的情绪体验是颇为强 烈的,对人生已有初步的认识,对未来充满理想 和憧憬,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职业教育心理学

第四,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 决定,优化智力多为开发智力潜能的问题; 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 优化非智力因素则主要在于后天培养。
职业教育心理学 第五,智力因素的水平不厌其高,而非智力 因素的水平则应适当。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也是处于相 互影响的过程之中。 一方面,通过智力与认识活动,个体可以认 识世界,掌握其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与意向活动又会支配、 主宰智力与认识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在 它的主导下,智力与认识活动才会积极主 动、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职业教育心理学
2 .定向和引导功能 表现为选择活动目标和活动途径。任何智慧活 动都有其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方式,即操作对象 和操作程序。在智慧活动中,其操作对象及操作 程序一般说来不是单一的,这就需要非智力因素 予以定向和引导。 在智慧活动中非智力因素是怎样起引导作用 的呢?一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使 活动的目的或目标始终符合已定的方向。二是兴 趣的对象和情感的倾向性对智慧活动的引导作用,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使活动始终指向已确立的 方向。
职业教育心理学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区别: 第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在组成上不同,它们 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心理因素。 在一项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和华东师范大学理 科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学习优秀的青年学生的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特征是:独立积极、不甘落后、 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情绪稳定、自信心强、 有坚韧的意志、富有幻想等;智力正常的青年学 生的不同的学习效果主要是由于情感、意志、气 质、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不同造 成的
职业教育心理学 联系: 智力和知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促 进的。智力是知识的获得基础,没有知 识去发展智力是一句空话;而知识的获 得也必须有一定水平的智力作为保障, 并且知识越复杂、抽象,所需的智力水 平也越高。

职业教育心理学

四、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1 .类型差异:指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存 在质的差异。 2 .水平差异:是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 量的方面存在差异。 3 .时间差异:表现为人的能力显露存在 早、中、晚的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