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字经第三课

三字经第三课

第三课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
养:养育。

教:教导。

过:过错,失误。

严:严格,严厉。

师:老师。

惰:懈怠、失职,没有尽到责任。

子:子女,小孩儿。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不是。

宜:应该。

幼:年纪小的时候。

为:作为,成就。

何为:能干什么呢?
译文: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这是当爸爸的过错。

仅仅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失职了。

(在古时候,教育孩子只是爸爸的责任,但在今天已经是爸爸和妈妈共同的责任。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应该存在任何懒惰之心的,这是老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这是不对的。

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老了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附:故事《溺爱的下场》
从前,有一位妈妈在年纪很大的时候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因此非常疼爱他,把他宠得又任性又霸道。

有一天,这个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儿,看到院子里一只老母鸡下了一只大鸡蛋,他很好奇,就把鸡蛋拿回家。

到家以后,孩子兴奋地那吃鸡蛋给妈妈看。

妈妈问鸡蛋是哪里来的,孩子说是从邻居家的鸡
窝里拿的。

妈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说:“孩子,快把鸡蛋收起来,别告诉别人,一会儿妈妈给你煮熟了吃。

过了不久,孩子有从别人家里拿来几颗青菜,妈妈见了说:“我的儿子真能干!今天咱家不用买菜了,以后再有机会多拿几次,省下的菜钱给你买玩具。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

他认为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不用自己辛苦赚钱,还能吃得好,穿得好。

那些靠做工赚钱的人还不如自己过得舒服呢。

过了几年,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偷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贵重。

妈妈想管他,可是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去。

最后,他先偷东西太慢,竟然去拦路抢劫,结果失手将被害人杀了。

最后被抓起来,判了死刑。

当刽子手要砍他头的时候,他要求和妈妈说几句话,法官批准了他的请求。

妈妈哭哭啼啼地来到他身边,谁知他一口咬掉了妈妈的耳朵。

妈妈疼得大声喊叫,骂道:“你这个不孝的畜生,死到临头还要害你的妈妈。

”孩子说:“当初我偷鸡蛋的时候,如果你制止我,骂我一顿,就不会有今天了!
是呀,如果当初那位妈妈对儿子严格要求,儿子能成为抢劫、杀人的罪犯吗?正应了那句老话:惯子如杀子啊。

面对儿子被砍头的下场,妈妈后悔也来不及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