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早上好!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经验。
我今天主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英语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渗透,我会结合我们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跟大家分享。
说到核心素养,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中包括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此核心素养一出台,各学科也纷纷重新修订课标,制定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先来看看,这是2011版义务教育段英语课程标准,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当时我们还是五维目标,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2017年,在核心素养大环境的引领下,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其中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四个方面。
估计不久的将来,我们义务段的课标也会进行修改。
根据这个趋势,我们的英语教学也逐渐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下面我们来看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方面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指的是在生活、工作等日常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我们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听说读看写五个方面展开(过去我们提倡四个技能:听说读写,新课标出台后,我们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加入了对学生看的能力的培养。
增加“看”的能力,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和多模态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已经对以纯文本和语篇为基础的教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这类资源对听、说、读、写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Meet Robin这节课我们就是先通过一个短片的播放让学生对今天的主题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制作这个视频时我们考虑到五年级的孩子捕捉信息的能力还有限,因此,除了录音外,还添加了字幕,后期制作时,我们的技术老师也是很辛苦的尽可能把每句话和场景一一对应起来,以便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
)学习能力:《修订课标》提出“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这里使用了“积极”、“主动”、“努力”等副词,提出对学习态度的要求。
刘道义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将学习能力的形成分为了九个阶段:动机motivation,注意attention,建构construction,保持maintenance,整合integration,迁移transfer,解题problem solving,累积accumulation,反馈feedback。
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时如果能关注到这九个阶段应该会事半功倍。
具体到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培养。
(结合Meet Robin课举例)思维品质:小学英语课其实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带着学生做几个游戏学几个单词就OK了,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贯彻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例如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批判意识的培养,猜测,推断,判断,归纳,归类等,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英语学科的基本素养中,两种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很好地促进语言技能的发挥运用,适应未来的竞争。
在今天的Meet Robin课例中我也是从任务设置,提问设置等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
不光高段,即使是低段教学也要时刻注意对孩子思维品质的培养。
例如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时刻注重对孩子思维品质的培养。
比如一年级在教colours时,我会让学生先观察,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引出颜色;再有与数学相结合让学生找规律。
另外,我一直坚持让孩子制作思维导图,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很好的方法。
这些是我们学生制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呢?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课前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我们先来看课前备课。
这里我想先问问大家,你们平时都是怎么备课的?有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分享互动)我也总结了一些备课时特别需要注意的点:首先是要认清课型目标,找准主题。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图:这幅图表示的是英语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相互关联。
其中主题是魂,语篇是载体。
而我们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篇学习中帮助学生获得中间的这些知识和技能。
所以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我们应该先弄清单元主题,在此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然后根据不同的课型制定相应的目标及教学步骤。
比如Meet Robin这课,是在人与社会这个大的主题下,我们通过将文本碎片化的处理方式,帮助学生在理解语篇意义的基础上学会一些阅读方法以及写作的方法。
既然是主题意义下的语篇教学,我们的整个教学环境最好能够跟主题契合,所以从板书到评价等都尽可能与主题相关。
2、深挖教材,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
(解读文本一系列幻灯片并举例)所以说除了教材表面的词汇句型外,我们还应挖掘出教材深层隐含的情感,背景知识及价值观等。
3、对教材进行整合与加工,整合分为两个部分:a. 教材前后课时内容的整合(比如:Let’s talk与Let’s learn的整合)b. 学科的整合比如刚刚我们举例的colours里面有英语和数学的结合,还有英语和美术的结合,比如配色red + yellow=orange等等。
另外,我们在学五年级上册What’s he like?这个单元时,刚好美术课在学习人物素描,所以我跟美术老师商量把英语课和美术课结合做了一次英语综合实践课,让学生以自己最喜爱的老师为题分组做小书。
这是我们学生的作品。
4、了解学情大家有没有听过KWLM?K就是…W…L…M…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教学设计,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写教学设计,所以对于教学设计包含哪些要素什么的,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依然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点: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重预设目标(教学重点)+生成目标(非预期的目标)的结合。
目标叙写遵循ABCD原则(展示ABCD原则并举例)2、活动设计----以主题引领的学习活动。
刚刚我们一直在说修订版课标引领下的教学应该是主题意义下的语篇教学,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也应该是主题引领的学习活动。
仔细看下面这段话,尤其是标红的部分,这就是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要时刻谨记的。
3、提问设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层层递进。
问题应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问题是who,when,where ,what等,第二层次问题:how,why,第三层次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s your idea?A 级能力范畴的题目指向的问题就是What/Who/When/Where?学生只要知道某个要点是什么就可以了,目的是培养学生“感知注意、提取信息的能力”;B 级能力范畴的题目指向的问题就是How/Why?学生需要借助于语篇结构的知识分析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整合、归纳信息形成理性的认知;总结起来,教学设计过程其实就是: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语言、思维、文化有机融合----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引导分析评价----致力迁移创新。
接下来说到教学实施,其实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特点,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也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学校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比较有效的做法。
借用布鲁姆的认知理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记忆和理解都属于低阶思维的范畴,而应用分析评价最终到创造才是我们应该着力培养的高阶思维的范畴。
课堂上我们通过不同层次的提问以及不同层次的活动设计,逐渐培养学生由低阶思维晋升到高阶思维。
1. 1.四步听读法:低段英语学习主要以听说为主。
坚持每日听读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取得好的听读效果,听读的方法尤为重要。
在一年级时,我给学生家长推荐了我自己总结的“四步听读法”,学生使用这种方法听读后,课文背诵变得容易了很多,单词认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下就是“四步听读法”步骤:第一步:盲听.不翻书,只听录音;第二步:打开书,边听边用手指认所听内容;第三步:打开书,边听,边模仿指读;第四步:关掉录音,学生自己指读听过的内容.(其中二三步为重中之重,可重复.)2. 微视频教学:课堂,是教师施展才能最理想的舞台。
我校一年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微视频探索,通过录制形式多样的微视频,优化课堂设计,创设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促进了一年级学生对语音、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应用。
操作时,老师将课本每单元的重点句子和拓展内容,以对话或者故事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表演,并同期录制成3分钟左右的教学小视频。
这种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在老师创设的相对真实情境中,练习语言,运用语言。
课后,老师将该视频发送到班级qq 群。
要求学生看视频再次复习课文内容,并完成听读作业。
在每个单元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学过的单词和句子,创编成一个新对话,与小伙伴或者家长进行交流,并录制成微视频,上传到班级群里和老师及同学们互动交流。
(欣赏微视频)3.动感语音:语音教学方面,我们一般先给学生整体呈现一首节奏明快的儿歌,让学生在先听后读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要学习的字母并猜测其发音。
然后集体学习,并拼读一些含有该字母的新单词,再发散思维说出更多的符合本节课所学发音规律的单词,最后再尝试读1-2篇包含这些新单词的故事或文章,或用这些单词重新编儿歌或故事,要求在儿歌或故事中也是尽可能多地用到这些符合同一种发音规律的单词。
对高年级有时我也会随意抽几个同类发音的单词,让学生编童话故事。
(学生编的童话)这个环节其实是分层进行的。
4.主题式英语综合实践课:我每学期都会在班里开展主题式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以PEP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话题为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比如之前学到fly the kite,我就带学生到操场上去放风筝,四年级学习完水果沙拉制作过程,我们就组织了英语综合实践课—Making fruit salad; 学习完<< My clothes>>,我们在班里开展了English fashion show活动。
这是我们 English fashion show!的视频,服装秀结束后,小主持人还专门用英语采访观众最喜欢哪一套服装,并采访演员们的心情。
(服装秀视频)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的作业都是分层布置的。
比如:一段对话、一篇文章,一般学生要求完成最基本的听、说、阅读或抄写作业,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自主选择在此基础上完成篇章背诵,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鼓励自主对对话或文章进行口头改编、仿写或自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