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柱山导游词篇一:安徽天柱山景点的导游词安徽天柱山景点的导游词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大家好: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天柱山旅游观光!天柱山景区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倍添光彩!我是:安徽天柱山导游词)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
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导游内容:正门→野人寨→觉寂塔→三祖寺概述(佛道争山)→石牛古洞→飞来峰→鹦哥石→佛光再现→天柱云海→天柱山主峰→猪头石→佛光寺1很快我们就到野人寨景区了!现在我们过的这座桥叫旌驾桥,传说是当年汉武帝离船上岸,登天柱山起驾的地方。
好了,大家看,这里山青、岭翠溪谷环绕,再加上星星点点的村庄,景色十分优美,这便是我们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简称野寨。
如此景优美的地方,何以叫做野人寨?这里有两个动人的传说:一说是很早以前,这一带常有野人出没,伤害人畜。
当时的一位县令决心牺牲自己,解救民众。
他带上好酒好菜,深入野人洞中,陪野人喝酒,命人用生铁水将洞口凝住,和野人同归于尽。
其二,说是在南宋末年,本地土豪刘源率十万义兵在天柱山抗元。
他自号“刘野人”,在谷口扎的第一寨命名“野人寨”。
刘源抗元前后十八年,最后被内奸出卖壮烈牺牲。
后人为纪念他,野人寨的名字延用至今。
现在我给大家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可以随意拍照,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那我们一个小时后见吧!2觉寂塔千佛殿后身就是觉寂塔。
唐天宝四年,即公元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取三祖遗骨火化,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其中百粒塑三祖像,并出己俸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置三祖塑像于塔底层。
公元758年,唐肃宗李亨赐山谷寺名为“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赐三祖舍利塔名“觉寂塔”,赐三祖僧璨名“鉴智禅师”。
后来,寺院和塔多次被毁和重修。
现在的塔,塔宫里珍藏有三祖百颗舍利子,唐代的塔基、宋代的塔刹、明代的塔身。
宝塔为楼阁式塔体,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斗拱相乘。
塔高米,五层,外旋中空,螺旋而上。
每层四门相对,两虚两实。
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
塔顶置有相轮,由8条碗口粗的铁链牵制,链上系有400余只风铃。
风吹铃动,叮当悦耳。
登上高层,北可见天柱群峰叠嶂,南边是城市田畴,尽收眼底,远可眺大江东流,近看是潜水横陈,山谷流泉,茂林修竹,满目青翠。
九井西风轻拂,晨钟暮鼓相闻,好一派古寺风光,僧家幽境。
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觉寂塔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院东寮房有前任三祖寺住持宏行的纪念堂。
宏行和尚二000年圆寂,火化后,有五色舍利子三百多粒,这与三祖僧璨真是不谋而合,是当代和尚中的一个奇迹。
我们可前去参观图片和实物,以饱眼福。
塔院西寮房辟有“地藏殿”,殿内供奉有地藏菩萨铜像,这是一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菩萨。
他的两边,是他的两大助手道明和尚、闵长者。
这位闵长者原是道明和尚的父亲,他看自己的儿子跟地藏出了家,修成了正果,他也修行了。
不过,他没有落发,还是布帽布衣。
3三祖寺概述(佛道争山)我们现在来到了三祖寺前的广场。
举目望去,红墙黛瓦的寺院建筑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
整个山形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彩凤,觉寂塔就建在凤冠上,东西两侧逶迤的山岗呈环围合抱之势,恰如凤翼护卫着庄严佛地。
常言道:“远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
”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
追溯三祖寺的历史,要向诸位介绍一下天柱山的宗教文化。
在三祖凤形山,就有佛道争山斗法的故事。
公元505年,梁武帝的国师宝志和尚与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都奏请梁武帝,将凤形山赐之于己,建观造刹,传经布道。
武帝知道他们都有很高的法术,都不得罪,命他们各显灵通,以物为记,得者而居。
这宝志和尚就是我们民间流传的济公活佛,他是建康(今南京)道林寺的高僧,有名的疯和尚,手持锡杖,他说:“贫僧以锡杖卓地为记。
”白鹤道人手持拂尘,他的拂尘可以化为白鹤,他说:“贫道以鹤止处为记。
”说毕,白鹤道人将手中拂尘抛向空中,顿时化为一只白鹤,振翅飞向凤形山。
宝志见状,将手中锡杖掷向空中,顿时化为一条银色巨龙,尾随白鹤而去。
白鹤飞到凤形山上空,正要敛翅落地,忽见身后巨龙飞来,吓得掉头向东飞去,落在白鹿岗上,宝志的锡杖深深卓入凤形山。
当他收起锡杖,卓土处立刻涌出一股甘泉,这就是位于寺后的卓锡泉,又名“卓锡井”。
宝志便在凤形山开山建寺,梁武帝赐名为“山谷寺”。
白鹤道人在白鹿岗上建起白鹤观,宋徽宗赐名“真源万寿宫”。
唐宋时期,天柱山佛道两教盛极一时,寺观达百余座,房屋3600余间,史称“三千道人八百僧”。
从宝志和尚开山算起,三祖山谷寺到20XX年已历时1500周年。
(看情况讲解)下了拜岳台,我们右边的会真崖上,有一个怪石,这便是鹦哥石。
这只膘肥体壮的是雄鹦哥,雌鹦哥则在东关的牧羊河畔。
你看他昂首挺胸,尖着嘴,睑着翅,多象守卫主峰的哨兵,又象是等候远方爱侣到来的痴情郎。
这种景象在当地不足为奇,大家别真以为这是佛,其实他只是一个真正的游客,却给人信以为真的感觉。
大家是不是感觉很奇妙啊!6、天柱山主峰接下来,我们看那地方,它便是天柱山主峰了。
天柱山灵绝山水加上历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为仙山宝地。
《道经》说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
天下名山分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列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
因此,历代佛道两教都视天柱山为宝山,争相据为己有。
7我们沿着竹林小道而下,就到了石牛古洞。
所谓“石牛古洞”,因有巨石状如卧牛饮水,并有天然石印酷似牛蹄脚印,称为石牛;古洞是指这里石崖嵯峨,藤萝缠绕,松竹掩映,一弘清泉潺潺流出,幽深如洞。
我们来看看这个硕大的牛蹄印痕,旁边有“牛蹄”二字石刻。
在石牛古洞这一片,是整个摩崖石刻最集中最精华的部分,其中唐人石刻三块。
请看,“不信青牛曾入洞,分明石上印双蹄。
”由此,大家更可信就是石牛洞了。
8飞来峰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
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
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
同时又有一份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那个飞来石刮下来,可怎么办?传说天柱山在26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许多蛇妖鳖精在兴风作浪,扰得民不聊生。
后一太上老君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上,用来镇妖。
马祖庵西北1公里,,石龙峰顶.岩石形似猪头,张口仰望南天,正如俗语“八戒念经,有口无心”,又称八戒念经。
我们现在来到佛光寺,这是我们今天游程的最后一个景点。
佛光寺原名马祖庵,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唐代高僧六祖慧能徒孙马祖道一禅师云游至天柱山,观苍松挺拔,山水秀丽,圣即菩提,故在此参禅习静多年。
主题『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后人为纪念他,在洞旁建庵,名曰马祖庵。
欢送词:各位朋友,这次旅游活动在大家的极力支持与配合下圆满结束了,感谢大家。
在这次服务中,我及我们的旅行社(宾馆)接待方面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出来,以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改进,我在这里衷心说一声“谢谢”。
朋友们,我们天柱山还有很多景点没有很好开发,旅游设施还不够完善,我真诚盼望各位朋友以后有机会再来我们天柱山。
这次我们是新知,下次我们就是故友了。
祝各位万事如意,健康幸福,一路顺风!!!篇二:天柱山导游词天柱山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旅游,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斌,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坐在旁边的是司机李师傅,他驾驶经验很丰富,坐他的车大家可以尽管放心。
接下来的几天就由我们为大家服务。
能与大家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大家带去最好的服务,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几天玩得开心玩得愉快,现在呢由我小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柱山风景区,天柱山是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景点,自古就有‘南岳’之称,大家心中是不是有疑问?这导游讲错了吧!南岳不是湖南的衡山吗?怎么会是安徽的天柱山呢?那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天柱山南岳名字的由来。
在公元前106年也就是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刘彻南巡,来到了咱们天柱山,筑坛祭岳。
当时司马迁也随行来了,于是就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的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因此啊,我们天柱山就有了南岳之称。
那湖南衡山的南岳之称又从何而来呢?其实啊,在公元前589年,隋文帝杨坚开拓边疆,到了湖南衡山,于是就改封衡山为南岳,而天柱山就被称为‘古南岳’。
天柱山还有两个别称是什么呢?有谁知道啊?这位朋友说的非常正确,天柱山又叫皖山,皖公山。
咱们安徽的简称“皖”当然就来源于此,所以又称为安徽的“源头山”。
各位游客,1、大家现在脚下的大道就叫做天柱大道,是天柱山脚下的主干道,然而横跨天柱大道的门楼就是天柱山的标志性大门,门楼上面的写有六个字“古南岳天柱山”,大家有没有听过赵朴初先生?这位游客回答的非常好,赵朴初先生生前是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这几个字也是赵朴初先生的最后一块墨宝。
2、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三祖寺景区,现在我们准备下车,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不要将贵重物品落在车上了,等一下我们李师傅会替我们关好车门窗,还要请大家记住我们大巴的车牌号、颜色及停车地点。
3、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三祖寺前广场,三祖寺呢又叫做乾元禅寺,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后来隋朝僧人璨(can)师承二祖慧可衣钵,隐居于此,修建寺庙,弘扬佛法,于是后人就称其为三祖,三祖寺的名称就由此而来,三祖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古建筑有觉寂塔、藏经楼、立化亭、三高亭等等,198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寺庙。
请大家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探访这座古老而又悠久的寺庙,请大家遵守警示牌上的寺庙规定,尊重他人,快乐自己。
4、游览完了三祖寺,现在呢我们来到了石牛古洞内的摩崖石刻,以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年代之久而列各景区石刻之冠,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块石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各个时期的达300多幅石刻,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我右手边所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和我左手边所指的书法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的真迹,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荆公是别人对王安石的尊称,王安石一生很少留有笔迹,然而在我们天柱山却有幸留存了一幅,从而让我们能够一睹其书法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