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25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专题25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专题25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 域调配对区
高三地理组
考纲解读
1、结合实例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掌握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结合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对区域地 理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热点地区材料分析典型地区的经 济发展、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特征、成 因及影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原因。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区 域 发 富集区 自然资源区域分 展 布不均 与 贫乏区 自 资源跨区域调配 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 然 不具有流动性 资 源 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供 给 平 需求量>赋存量 各区域对自然资 衡
【满分解答】 (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 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 (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 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 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的大地震更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考情播报
1.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结合我国局部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对区域 产业结构、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考查
产业转移的意义。
1.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区内部产业升级 产业阶段 产业转移 地区之间产业转移 影响 迁入区 迁出区
② 西部地区
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处。
③ 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受到约束和限制,原因是: A 经济落后、资金技术短乏 B 西部市场需求量有限 C 远离东部、基础设施和交通不能满足生产外运
珠江三角洲 、 ④ 东部地区,特别是. 长江三角洲 、 环渤海 地区是我国天然气产品最短缺的地区 。 ⑤我国东部地区超大量利用煤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严重 A. 运输压力大 B. 。
跨区域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调配方案:
●
●空间分布 很不平衡
西电东送、晋煤外运
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①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高物能源之一。 然 气 ②天然气与其他矿物能源相比较具有: 清洁、 . 资 源 使用方便、燃料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等优点。 利 用 ③我国计划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 前 景 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 .的重点。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转移的意义:使某产业从 创新地 逐渐扩散到其他地 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 产业结构 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 合作 。 (3)改变了区域 地理环境 。 (4)改变 劳动力 就业的空间分布。
(2011·安徽卷)在地理研究中, 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 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 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 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 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 (1)~(2)题。
27
(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 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B ) A.a、b、c B.c、b、a C.c、a、b D.b、c、a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
产业转移规律 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 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
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
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误区警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 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叫 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产业 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设立研发 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 式。
(2)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各国汽车产业一样,都面临的问 题是 ( ) ①能源紧缺 ②环境污染 ③原料难以购买 ④技术水平 落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不少汽车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迁往中国,最主要是为 了 ( ) ①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②设计的产品更符合中国的汽 车消费文化 ③即时了解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以便迅速 作出反应 ④加强对中国劳动力的培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B (2)A (3)B
方法技巧
图解产业转移形成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球经济 一体化,国际产业转移不是资本简单的国际流动,而是受 价值链的内在规律制约。
考点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原因
图说考点
美国本土部分产业转移示 意
产业转移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和区 域两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 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目的相同但原因或影响因素并非也相 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 产业转移的规律 1. (1)先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 集型和重工业,最后转移技术密集产业。 (2)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 地区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2、市场 因素3、内部交易成本
32
(2)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 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搬家”所带来
的影响。
1、加快接收地的 经济结构调整;2、 加快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进程;3、 扩大就业机会, 提高经济水平;4、 可能会加大环境 污染程度。
【例题试做 2】 (2012· 安徽文综)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 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 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 防城港两市发展 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3.A
4.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年12月11日报道: 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加工贸 易占了全国的四成,然而,记者最近在珠江三角洲 地区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日 子越来越难过。
31
(1)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地租;广阔的市场
(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 距的是( D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28
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针对训练
1.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1 8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 预计2011年达2 000万辆,2015年达到2 500万辆,将占全 球汽车产量的30%。 (1)2010年4月23日至5月2日,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 的2010北京车展(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展览会),已成为“全 球第一车展”。其主要原因是 ( ) ①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②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③中国汽 车市场发展迅速 ④展览会组委会的服务周到、热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题方法探索
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 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 具体如下:
微笑曲线 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
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
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则是加工生产。 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在20%~25%之间,而处 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
南水北调 资源分布
调出区 线 路 影响 调入区
资源调配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水资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 铁矿资源
一、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原生产地 转移 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国际 产业转移 2.分类 区域 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追求更高的 利润 。
劳动力
内部交 易成本
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影响因素
原因 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
影响
①企业到 饱和 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 市场广阔 的国家 国际市场
市场
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 或地区投资建厂;
; ②企业的产业转移 ②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 方向随 市场 的变 往会受到多方面的 限制 化而变化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
“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 侧(价值链上游),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逐渐上 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 渠道的建立,附加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
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
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 价值链条中利润最低的部分。
④“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分析。
1
四川 ①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在:
柴达木盆地
、
陕甘宁、 、
塔里木盆地 等地区。
、
2.我国 天然气 资源分 布状况
②四大气区是: 新疆
青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