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新闻传播史_张昆_第十五章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陆新闻业

外国新闻传播史_张昆_第十五章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陆新闻业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 大陆新闻业
外国新闻传播史
1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大 陆新闻业
第一节 新闻界的拨乱反正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繁荣 第三节 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外国新闻传播史
2
第一节 新闻界的拨乱反正
一、拨乱反正与思想解放运动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我国的新 闻事业从多年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为了肃清极左 路线的影响,全国掀起了深入揭批“四人帮”的 斗争。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清算“四人帮” 的罪行。新闻界在这场拨乱反正中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
90年代广播工作改革全面深化,1994年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经过大幅调整,新闻节目增加了近一倍,实 现了整点有新闻,半点有信息,重点节目由主持人 直播。并且新增评论类节目《新闻纵横》,还在 《新闻报摘》和《全国联播》基础上做深度报道。
1992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建立,使得广播体 制改革浮出水面。
外国新闻传播史
15
从1995年开始,广播停止批建新台。强调合理配 置现有的节目资源。在所有节目中,突出新闻节 目的龙头作用。在全时段中,集中力量办好一套 节目。到1998年底,一个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 中心、各省级台为依托的遍及全国的广播宣传网 形成。
外国新闻传播史
9
一、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纸的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变 化。1978年,全国报纸只有186种。根据新闻出版 总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出版报纸 2137种。其中全国性报纸212种,省级报纸771种, 地、市级报纸893种。在全国出版的报纸中有日刊
491种,占报纸总数的22.98%。在报业发展中, 先后经历了晚报,经济报,和都市报繁荣的 局面。
外国新闻传播史
4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标准 只有一个》预示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将展开。
1978年5月11日,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发表特约 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 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这篇评论,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新华社在同一 天全文播发,《人民日报》等30多家报纸转载, 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出现第一批证券报纸。《中国 证券报》是第一份专业报。
2001年1月,《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3个月后, 《经济观察报》创刊。这些报纸采取现代金融理念 和媒介运作方式,借鉴国外财经大报成功经验,扮 演经济生活领路者的角色。
外国新闻传播史
12
都市报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界出现了创办都市报的热潮。 都市报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市民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10
晚报的繁荣
从1978年开始,我国晚报界日趋活跃。除一批老晚
报纷纷复刊外,还兴起了“文革”后第一次办报高
潮。1979年11月,《南昌晚报》率先复刊。1980年1
月,云南晚报社的《春城晚报》创刊。1984年7月
天津创办《今晚报》,1986年1月1日,南京创办
《扬子晚报》等。至1993年,全国晚报数量至104
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本世纪末,基本上 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重大战略。根据新闻出 版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全国共有广 播电台306家,广播节目套数1933套。
外国新闻传播史
16
(1)、中央台的改革
1983年3月-4月,广电部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广 播电视会议,提出要从局部到整体改革。在此之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缩短战线,精办节目,提高 质量,合理布局”为指导思想全面改革原有的广播 节目,推出栏目《午间半小时》和《今晚八点半》 等,反响强烈。
外国新闻传播史
13
外国新闻传播史
14
二、广播电视事业体系的完备
广播的发展新格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播事业也步入了全面改革 发展的新阶段。1980年全国已有电台近100座。 发射台和转播台500座,调频台90多座,初步建 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播系统。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出现,标志中国广播事 业的改革由局部向整体过渡。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 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 话中,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的伟大意义。不久,十 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 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外国新闻传播史
8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繁荣
一、报业的发展 二、广播电视事业体系的完备 三、新华社与中国新闻社的新发展
外国新闻传播史
5
外国新闻传播史
胡 福 明 : 真 理 标 准 一 文 的 作 者
6
外国新闻传播史
7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一场针对“左”倾 错误的舆论斗争,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对于 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发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都市报已经成为中国报业的独有现象之一。 《华西 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
截至1998年,全国36家广告收入超亿元的报社中, 有30家是都市报。这30家的广告收入为70亿,占全 国报业广告总收入 的63.6%。都市报的兴起,正逐 步改变着我国报业市场结构和格局,也改变着人们 的观念。
家。中国晚报界的“四大龙”(《新民晚报》、
《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和
“四小龙”(《扬子晚报》、《武汉晚报》、《钱
江晚报》、《深圳晚报》)彰显晚报风采。1996年
11月9日,《新闻晚报》率先推出《新闻晚报·美国
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
财经类报刊的发展
我国财经类报纸占全国总报纸数的40%,约合800 种。1978年 《财贸战线》周报创刊。1982年改为全 国性报纸《经济日报》,鼎盛时期发行量达190万 份。20世纪90年代后,其发展势头有所减弱。
外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闻传播史
3
正当揭批“四人帮”的工作在全国举行时,1977 年2月7日,两报一刊(《人民日报》、《红旗》 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 纲》,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 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 遵循”的“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表现出新闻界仍然没有摆脱左倾思 想的束缚。有的报刊对当时的中共中央负责人仍 然进行个人崇拜式的宣传。“两个凡是” 的口号, 是要为继续“左”倾错误、阻止平反冤假错案等 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