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幼儿园 教师资格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中公教育
幼儿园 教师资格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中公教育
裁决纠纷,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偿的法律制度。
?(二)、途径 ?1、行政渠道( 教育行政申诉和复议 ) ?2、司法渠道( 行政、民事、刑事诉讼 ) ?3、仲裁渠道( 非国家机关参与 ) ?4、调节渠道( 司法、行政、民间调节 )
第二节 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基本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
?2、分则: ? (1)教育基本制度 ? (2)办学机构 ? (3)教育者权利和义务 ? (4)受教育者权利和义务 ? (5)社会教育主体 ? (6)政府进行教育投入和提供条件保障 ? (7)对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定 ? (8)有关法律责任 ?3、附则:就未尽表达事项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二、教育单行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1986 年4月12 日通过, 1986 年7月 1日实施; 2006 年6月29日修订,
2006 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
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
性质和地位: 教师的行业管理和教师的权益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专 门法律。
(二)《教师法》基本结构和内容
?1、总则:规定了《教师法》的宗旨和法律适用范围。 ?2、分则: ? (1)权利和义务:各六项 ? (2)资格和任用:资格认定条件,聘任制度。 ? (3)培养和培训:职前职后培养、培训。 ? (4)考核:考核机构、考核结果。 ? (5)待遇:工资、精贴、补贴、住房、医疗、退休和退职。 ? (6)奖励: 奖金、称号等。 ? (7)法律责任:对教师的保护、教师自身违法的追责。 ?3、附则:就未尽表达事项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三)教育法基本原则
1、教育必须 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的原则 2、教育的 公共性 原则 3、教育的 保障性 原则 4、教育的 平等性 原则 5、终身教育 原则
二、教育法律关系
?(一)概念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
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权利与义务 的关系。
?(二)构成要素 ?组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
?3、内容: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表现为法
律关系主体渊源
?法的渊源:法源,法律渊源,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的外
在表现形式。
?教育法的渊源:指国家根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关于教育方面
的规范性文件。
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一)《义务教育法》基本结构和内容
?1、总则:对义务教育活动的总体规定。 ?2、分则: ? (1)学生:保障就学、平等教育。 ? (2)学校:各学校均衡发展、不得违规收费、校长负责制、不
得开除。
? (3)教师:教师权利、义务、行为、资格、待遇、培养培训。 ? (4)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教材要求。 ? (5)经费保障:经费来源、管理、使用。 ? (6)法律责任: 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附则:就未尽表达事项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主要有: ?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
1995你那3月18日通过的《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
四、教育法律责任
?(一)含义
?广义:法定义务,第一性的义务( 自觉性);
?
惩罚性法律后果,第二性的义务( 强制性)。
? 狭义:第二性的义务;
法律责任是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实施了违法行为,必须依法承 担的带有强制性和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一)《义务教育法》特点
?1、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的特点。 ?3、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 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统一性: 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
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 自然人和法人。
二、教育法律关系
?2、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又
称为权利客体和义务客体
?(1)、物:可作为财产对象的物品或其他物质财富; ?(2)、教育行为:教育关系主体的作为和不作 ?(3)、智力成果:主体取得或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发明权等。
(二)构成要件
?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2、损害行为违反教育法律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法律责任的类型
?1、行政法律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
五、教育法律救济
?(一)、含义 ?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通过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 一、教育法概述 ?(一)教育法的含义 ?广义: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调整教育
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我国指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指定的教育法律。
?(二)教育法的功能 ?指其属性内容及其结构所决定的教育法潜在的效用; ?1、规范功能 ?2、标准功能 ?3、预示功能 ?4、强制功能
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 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
教的新阶段 。
《教育法》基本结构和内容
?1、总则:对涉及我国教育全局的问题进行了规定,包括:立法
目的、使用范围、指导思想、教育的地位、教育的内容。
?强制性: 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
义务。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目的: 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 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 提高。
实施: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15号颁布, 1994年1月1 日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