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伟大的悲剧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重点)2.梳理事情脉络,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是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节选。
文学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法。
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文范读音频等。
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层出不穷、此起彼伏,耳熟能详的不必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玄奘西去印度求经,也不必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探险,单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伟大壮举,就使我们无比的震撼。
那么,在茫茫的南极大陆上,斯科特一行人又曾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随奥地利作者茨威格一起回到1912年,走进《伟大的悲剧》,接受心灵的洗礼。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毋.(wú)宁厄.运(â) 告罄.(qìng) 坚持不懈.(xiâ) 毛骨悚.然(sǒng) 吞噬.(shì) 贮.藏(zhù) 怏.怏不乐(yàng) 无垠.(yín) 战栗.(lì) 羸.弱(lãi) 风餐露宿.(lù)凛冽.(liâ) 海市蜃.楼(shân)忧心忡.忡(chōng)遗孀.(shuāng)癫.狂(diān) 姗.姗来迟(shān) 辜.负(gū) 疲惫.(bâi)(2)理解词义①吞噬:吞食。
②销蚀:消损腐蚀。
③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④告罄:指物资用完。
罄,尽、空。
⑤毋宁:不如。
⑥羸弱:瘦弱。
羸,瘦。
⑦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
⑧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⑨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⑩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11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12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1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14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15扬扬得意: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2.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
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如《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传》等。
他的传记小说不拘泥于史实,而是抓住历史人物的性格进行再创造,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他的中短篇小说成就独特。
其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躁》等。
小说集《混乱的感觉》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3.背景探寻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书信和文件,发挥想象,写下了这篇文章。
整体感知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本文节选了传记中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直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
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后,悲壮地死去。
2.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成功与否,而是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以长久的思考。
3.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①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②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
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
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下时,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③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④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写的。
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离开了这个世界的。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课文结尾处的这段议论可作为点题的主旨句。
茨威格在审视斯科特南极探险悲剧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事件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更多地思考事件所折射出的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课后作业阅读课文,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第二课时温故探新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五名探险队员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下面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文本探究1.第2段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分析。
“几百万个月”和“一个月”形成对比;“精疲力竭”和“夜不成眠”形成对比;设想“欢呼着冲向那里”与到达后的“失去希望”“冷漠”形成对比;阿蒙森等人“耀武扬威”“扬扬得意”与斯科特等人的沮丧形成对比;斯科特作为悲哀的失败者与作为坦然的见证者形成对比。
这些对比,突出了斯科特及其伙伴们的失望、沮丧、悲哀、无奈之情,也突出了他们的坚强与诚实。
2.第2段中引用斯科特的日记有什么作用?表现了斯科特没有战胜阿蒙森的极度失望、无奈、痛苦,甚至是愤激的感情,给人以真实感,令人信服。
3.第5段指出这段文字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心理描写。
说明了失去精神动力的探险者们,在失望心理的作用下,觉得归途异常漫长而危险。
4.第6段中威尔逊博士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表现了他冒死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研究的无畏精神,以及把科学研究看得重于生命的英雄气概和执着精神。
5.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
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7.怎样理解埃文斯发疯后斯科特的内心活动?斯科特此时的心理活动说明: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求生的愿望又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情谊又使他们无法做出残忍的抉择。
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8.第9段中,探险队员们为什么“惊慌到了极点”?因为天气越来越恶劣,大家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给养也越来越匮乏,尤其是能带给他们必需的热量的燃料越来越少。
这预示着他们将很难走出这片荒凉的区域,所以探险队员行“惊慌到了极点”。
9.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0.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11.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南极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
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