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翠华山旅游风景区旅游攻略指南翠华山风景区距西安约23公里,是终南山的支峰,山上名胜古迹很多,风景如画,因汉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又称太乙山。
翠华山由翠华天池、山崩石海、鹰崖珠帘、盘道红叶、双瀑飞虹等18个主要景点组合而成,它集山、石、洞、水、林、庙于一体,其山崩地貌奇特、自然风光优美,是游览观光、度假疗养、登山考察最佳去处。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旅游风景区特有的山崩地质遗迹规模巨大,地貌形态多样、特殊,保存系统完整,有残峰断崖、堰崖湖、石海三大部分组成,总面积29平方公里,山崩总体积约3亿立方米,目前在保护中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堪称中国独具特色的山崩地质、科普、教育、科研基地。
堰崖湖共有三处:一处在甘湫池,位于保护区的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
由于水源不足池中严重渗透成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另一处在大坪,由于石沙堆积,湖己被洪水冲击填平,故名大坪;最有名的一处称水湫池,又称天池,系山体崩塌石块堵塞太乙河形成的水面,水域面积0.14平方公里。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气候凉爽,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它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终南毓秀太乙钟灵,始悟翠华招汉武;冰洞垂凌龙湫池玉,应知胜景在长安”。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拥有山崩湖光、奇石异洞,气势蓬勃的天崩地裂壮景,更有其深厚的大文化、大自然背景和优质的服务。
当您在观赏山崩奇观同时,更多的会感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和地质遗迹与自然文化的相融,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最佳时间:翠华山四季景色都不同,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
夏季水量充沛,瀑布会有足够水流。
翠华天池内落差达25米的瀑布,飞瀑如注,倾喷而下,似滚雪涌潮。
巨流击石,轰鸣如雷,水花飞溅,雾气缭绕,一在阳光下,时现彩虹,甚为壮观。
投入到翠华山绿色健康的怀抱之中,徜徉于奇山秀水之中,在天池岸边,山里微风吹来,凉意顿然而至,自然的“空调”只有在翠华山才可享受。
冬季,天池就是一面宝镜,白得自然,白得丰润,白得有几分妖娆;瀑布已成冰瀑,全部结冰,发出幽蓝柔光,寒冷之余,神秘无比。
交通指南:市内交通:西安市明德门城南客运站乘401或西高新乘905旅游专线直达翠华山。
百科名片翠华山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此名。
目录1 基本信息2 自然景观2.1 奇石(崩积体与巨砾)2.2 奇洞--冰洞与风洞2.3 奇景-残风断崖2.4 奇湖-堰塞湖2.5 山崩天然博物馆3 人文景观3.1 翠华姑娘神奇的爱情故事3.2 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校训字迹3.3 摩崖石刻林3.4 终南山艺术创作基地3.5 地质博物馆3.6 太乙真人3.7 汉武帝拜谒太乙神道场4 旅游指南4.1 最佳旅游季节4.2 景区天气概况4.3 推荐浏览行程4.4 自助游交通指南4.5 住宿指南5 国家地质公园6 旅游开发门票优惠人群展开编辑本段1 基本信息翠华山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池东南翠华山风光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这里风景优美,清雅幽静,为西安远郊夏日避暑,游览胜地。
这里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举行翠华庙会,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自秦王朝起,就已是皇家“上林苑”、“御花园”之地。
秦王赢政曾经在次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
这里被人们视为三秦旅游胜地。
1992年批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推荐入“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
翠华山门票价格:70元,持学生证45元编辑本段2 自然景观2.1 奇石(崩积体与巨砾)甘湫池和水湫池旁,崩积物的总量可达3亿立方。
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
有一块巨砾的长、翠华山山崩奇观宽、高分别达60米、40米、30米。
当地有人将房子直接建在巨砾上,稳如磐石,这些山崩砾石沿沟谷堆积,形成大面积的砾石斜坡。
一坡巨石前挤后拥,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从高处俯视,砾石奇形怪状,或立或卧,或直或斜,千姿百态,嶙峋峥嵘,甚为壮观。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在崩落过程中,有时会沿节理断开。
水湫池旁,就有一砾石被锯齿状节理分为两块,犬牙交错的破裂面甚为典型。
风洞下面的玄关,是两块高30余米的巨砾之间的一道狭缝,缝宽仅数米。
这也可能是巨砾断开所形成的狭窄通道。
2.2 奇洞--冰洞与风洞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
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
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
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
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
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
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
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
2.3 奇景-残风断崖翠华峰与甘湫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两座小峰。
翠华峰海拔1414米,周围耸立着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残峰。
这些残峰规模不大,尖角突出,直指苍穹,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
在翠华峰旁有一孤立残峰,四壁如削,傲然耸立,气势不凡。
翠华峰侧的断崖峭壁高约200米,十分险峻,这里是山崩源地之一,大量崩塌积物就堆积在断崖下面。
甘湫峰海拔2145米,这里也是山崩源之一。
在这里,一条1500多米,宽260-900米,高400多米的山体,近南北方向就地崩塌,形成巨大的崩积体。
翠华山的悬崖峭壁几乎随处可见。
鹰崖瀑布正是在60余米高的断崖面上人工引水而形成的珠帘式瀑布。
2.4 奇湖-堰塞湖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
山崩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
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犹如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十分险要,气势及其磅礴。
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
可划船、垂钓等。
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
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当地群众称其为“天池”、“水湫池”、“翠华湖”、“太乙池”等。
在太乙河上游源头,还有一个堰塞湖—甘湫池。
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池水严重渗透,现已成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
甘湫池一带山崩堆积物规模更大,山崩堆积体厚达500多米。
据初步测算,整个翠华山山崩堆积物总体积达3亿立方米,山崩遗迹分布范围约5.2平方公里;目前初步开发范围1.5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天池周围。
2.5 山崩天然博物馆翠华山山崩形成的各种特殊地貌在中国十分罕见,因而被地学工作者誉为:“山崩天然博物馆”。
编辑本段3 人文景观3.1 翠华姑娘神奇的爱情故事历史传说有:“云从玉案峰头起,雨自金华洞中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赶上山来,烧香、祈祷,追求爱情的忠贞。
这里有翠华姑娘汉白玉塑像。
相传很久以前,泾阳县有个叫翠华姑娘,心灵手巧,美丽出众,与本村潘郎两情相悦,私订了翠华山姑娘汉白玉塑像终身。
由于父母早亡,兄嫂为图彩礼而将她许配给咸阳城里的王姓富豪为妾,逼令成婚。
眼看婚期降至,翠华思恋潘郎,日夜纺线。
有天夜里,姑娘来到潘郎门前,正欲敲门,突然有狗狂叫,吓走了她。
于是姑娘把纺线系在门前树上,纺线直奔太乙山,藏于山间湖畔,盼着潘郎能顺着纺线找到她。
妹妹跑了,兄嫂难以向王家交代,其韩玉就四处寻找。
韩玉听一南山翁说,上山打柴的村人在太乙山见到一位仙女,她头戴山花,身披女萝,绿叶遮面,不露红颜,似如翠华山姑娘。
其兄忙上太乙山寻找,果然见到妹妹坐在石洞旁。
他正待上前扯住妹妹,只听霹雳一声,地动山摇,立流成泉,山景骤变,天乐响起,天仙出现,在仙女们的陪伴下,翠华架风冉冉升空。
为了纪念这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姑娘,人们将太乙山改称为翠华山,又在山中天池湖畔建立翠华宫,其遗址今亦可见。
我们上山后便可参观。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姑娘,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翠华姑娘庙会,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赶上山来,香火旺盛。
3.2 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校训字迹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曾在民国二十九年在此留有校训。
字迹为:“生于理智,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
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校训字迹3.3 摩崖石刻林有历代诗人和现代书画家,其中有王维、祖咏、司马光、于右任等;现代书画家有赵璞初、刘自犊、魏俊秀、陈少默、邱星、茹桂、赵步唐、吴三大、杜中信、萧云儒、雷珍民、李成海、赵熊等尽百名人,为翠华山及山崩奇观留下100多幅墨宝,可供您大饱眼福。
3.4 终南山艺术创作基地是为了在翠华山现有的科普、科考、观光游览功能的基础上向文化旅游方面发展,景区向多功能、多层次全面发展,最大限度满足游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