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一、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下列不属于自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B 政府税收;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公债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
6、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 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D 减少货币供给7、通货是指()。
A 铸币、纸币;B 储蓄存款;C 活期存款;D 定期存款。
8、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而不是M1的一部分()。
A 活期存款;B 储蓄存款;C 旅行支票;D 其他支票存款。
9、如果人们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B 货币的谨慎需求;C 货币的预防需求;D 以上任何一种。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B 变得很大;C 不发生变化;D 难以确定。
11、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12、如果流动性偏好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C 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影响;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存在。
13、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 法定准备金率;B 现金存款比率;C 超额准备率;D 以上都是。
14、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A 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B 减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C 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D 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15、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 20000货币单位;B 80000货币单位;C 15000货币单位;D 60000货币单位。
16、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B 货币谨慎需求;C 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17、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A、接受储蓄存款B、给电视厂发放一笔贷款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D、以上都是18、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行保存准备金C、发行货币D、为政府赚钱19、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A、银行保留的准备金会增加B、银行保留的准备金减少C、银行保留的准备金不变D、以上情况均可能20、市场利率提高时,银行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都有可能21、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准备,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 、以上都有可能22、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增加贴现是为了()A 、增加贷款B 、减少吸收存款C 、增加储备D 、以上都有可能23、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是()A 、法定准备率B 、通货比率C 、超额准备率D 、以上都是2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A 、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 、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 、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应,提高利率D 、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2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A 、法定准备率B 、公开市场业务C 、再贴现率D 、道义劝告二、计算题1、某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据测算,流通中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存款)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为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50%。
试求:(1)活期存款乘数;(2)货币乘数;(指狭义货币M 1)(3)狭义货币供应量M 1。
解:已知25.0,05.0,15.0===c e d r r r(1)活期存款乘数22.225.005.015.011≈++=++=c e d r r r k (2)货币乘数 78.225.005.015.0125.01≈+++=+++=c e d c r r r r H M (3)狭义货币供应量:111() 2.78(100300)1112(c c u U d e d e c d e cr r M C D H C R R r r r r r r ++=+=⨯=⨯++=⨯+=++++亿元)2.下列等式描绘了一个经济体:0.8(1)C t Y =- 0.25t = 90050I i =-G=500 0.2562.5L Yi =-150CU =100RE = 0.2cu =0.1re =2p =这里,C 表示消费支出,Y 表示国民收入,t 表示税率,I 表示投资支出,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i 表示利率,L 表示真实货币需求,CU 表示通货,RE 表示准备金,cu 表示通货存款比率,re 表示准备率,P 表示价格水平。
(1)求IS 曲线和LM 曲线方程,并计算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2)计算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3)现在政府要改变需求的构成,减少消费100、增加投资100,从而保持当前的收入水平不变。
请问: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用IS LM -曲线模型表示你的建议,并计算出需要调整的政策变量变化量是多少。
(4)假设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4000,政府准备采用扩张性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请问:如果单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支出?如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政府购买支出和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量分别是多少?解:(1)由0.8(1)0.2590050500Y C I G C t Y t I i G =++⎧⎪=-⎪⎪=⎨⎪=-⎪=⎪⎩ 可得IS 曲线方程为:3500125Y i =- ①货币供给乘数为:m=110.240.10.2cu cu re ++==++ 因此,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为:M=m (CU+RE )=4(150100)1000⨯+= 实际货币供给量M/p=1000/2=500由 //5000.2562.5M p L M p L Y i =⎧⎪=⎨⎪=-⎩可得LM 曲线方程为:2000250Y i =+ ②由①、②两式联立可得均衡收入为:3000Y =;均衡利率水平为:4i =(2)财政政策乘数为:d 1d 1(1)/Y G t dk hβ=--+ 其中,β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本题中为0.8;t 为税率,在本题中为0.25;d 为投资的利率弹性,在本题中为50;k 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在本题中为0.25;h 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在本题中为62.5。
由此可得财政政策乘数为:d 15d 10.8(10.25)500.25/62.53Y G ==--+⨯ 货币政策乘数为:d 114d [1(1)](/)[10.8(10.25)](62.5/50)0.253Y m t h d k β===--+--+ (3)政府可以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来减少居民的消费,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水平,从而使投资增加,最终使总收入保持不变。
如图6所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使IS曲线从IS0左移到IS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使LM曲线从LM0右移到LM1,从而使利率从i0下降到i1,收入水平保持在Y0不变。
图6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假设政府的税收政策为增加一次总量税,而不是改变边际税率,征税总额为△T;政府增加货币实际供给量为△m。
由(1)可得原来的消费水平为:0.8(1)C t Y=-=1800;原来的投资水平为:90050I i=-=700。
要使投资水平增加100,则利率水平必须下降为:2i'=;要是消费减少100而总收入保持不变,则0.8[(1)]C t Y T=--∆=1700,解得125T∆=由//5000.2562.5 M p LM p mL Y i=⎧⎪=+∆⎨⎪=-⎩可得新的LM曲线方程为:20002504()Y i m=++∆③此时在原收入Y=3000和新的利率水平i=2下,可得m∆=125综上所述,为了使消费减少100,投资增加100,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政府税收应增加125,实际货币供给应增加125(即名义货币供给增加250)。
(4)a. 如果政府单独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假设政府支出增加△G ,则由()0.8(1)0.2590050500Y C I G G C t Y t I i G =+++∆⎧⎪=-⎪⎪=⎨⎪=-⎪=⎪⎩ 可得新的IS 曲线方程为:3500125 2.5()Y i G =-+∆ ④ 而此时LM 曲线保持不变,因此由3500125 2.5()20002504000Y i G Y iY =-+∆⎧⎪=+⎨⎪=⎩可得政府支出增加额为:G ∆=600b. 如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不变,即收入增加为Y=4000,而利率水平仍然为i=4。
由④可得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额为:G ∆=400;有③可得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为:m ∆=250,即名义货币供给增加500M P m ∆=∆=三、论述题1、请谈谈财政对我国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影响。
答:(1)实施财政措施促进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农业发展与财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然也是财政的基础。
农业又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
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农业的特殊性使得农业成为财政投入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村才能发展,才能实现现代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随之提高。
①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业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生产提供原材料;农业又是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之一,尤其对农用工业品和消费品,更是如此。
第二,农业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当农业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工业部门所需的原材料时,社会才会稳定,国民经济的运行也才能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