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国家水利部网上公告中了解到06,07,08三年中国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年:1、协同防控牤牛河水污染事件牤牛河是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于吉林市九站附近注入第二松花江,其下游距河口10km处有吉林市第五水厂,为吉林市江北区约10万人服务。

起因:2006年8月21日凌晨,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异地处理生产废液的运输途中,将含有二甲基苯胺的废液倾入牤牛河中,致使牤牛河约2~5km的河段受到污染。

处理过程:19时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接到电话报告后,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近300名消防、武警官兵一夜的连续奋战,22日凌晨3时30分,一道主吸附坝和两道分流坝全部建成,污染水头被成功拦在了距松花江干流8公里的地方。

8月23日,经对牤牛河11个点位取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牤牛河入江口N-N-二甲基苯胺浓度为0.001mg/L(前苏联地表水标准为0.1 mg/L,检出限为0.001mg/L),其他10个点位未检出特征污染物,水质符合水功能标准;第二松花江的3个监测断面未检出两种污染物。

8月25日上午,经各方专家论证和研究,吸附坝被及时拆除,确保不会对松花江造成二次污染。

吸附坝拆除后,环境监测部门仍坚持每4小时一次的水质检测。

据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郑庆子介绍,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干流从未检出这两种特征污染物。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科学的防控应对措施,使牤牛河水污染事故在进入第二松花江前得到有效控制,沿岸未发生饮水中毒事故。

2、黄河支流洛河发生水污染事故,黄委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妥善处置2006年1月5日,中国中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电厂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6吨左右柴油进入黄河支流伊洛河。

当天下午5点,黄委接到河南省关于油污染事故的通报,立即启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两个个紧急处理措施:(1)将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从275m3/s加大到600m3/s;(2)关闭洛河上游故县水库和支流伊河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根据现场指挥部总体部署,接力实施洛河入黄口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的石油类监测,监测频次为每小时1次。

本次污染事件由于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及时得力,没有对黄河下游沿黄饮水安全造成明显影响。

根据黄委和环保部门提供的水质监测结果,河南、山东两省分别于1月7日晚和1月11日晨解除警戒状态。

黄委在整个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到了反应迅速、信息及时、数据准确、处置得当,效果显著。

3、湖南省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镉废水污染湘江事件2006年1月4日17时,湖南省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由于施工不当,致使大量含镉废水通过老霞湾港集中排入湘江,造成镉严重超标。

事故发生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株洲、湘潭、长沙3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

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当即启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对湘江下游各城市供水水源地相应断面实施监测,及时监控湘江水质状况。

至1月9日上午,湘江长沙段水质恢复正常。

4、岳阳砷污染事件9月8日15时,湖南省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对岳阳县城饮用水源新墙河水质进行水质例行监测时,发现砷超标10倍左右。

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湖南省政府领导除及时报告外,还就污染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湖南省环保局当即启动了环境应急预案,当地政府及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确保了各项防控工作的顺利展开;国家环保总局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实施污染防控工作。

当地政府暂停对岳阳县荣家湾镇近10万居民饮用自来水供给。

经采取有效应急处置措施后,9月12日晚19点,砷污染警报被解除,自来水供应得到恢复。

5、贵州金矿矿渣坝溃坝污染下游水库事件2006年12月27日,贵州紫金金矿公司贞丰水银洞矿区尾矿废水库发生堤坝垮塌泄漏事故,20余万吨含有砷化物、氰化物及硫化物的矿渣废水涌入下游供5个乡镇数万人饮用水的白汶水库内。

事件发生后,当地省、地县政府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武警迅速到达事件现场,指挥应急抢险工作;贵州省水利厅、省水文水资源局、水质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带领技术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研究了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与措施,并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水质跟踪监测。

此次污染突发事件由于采取措施迅速、得当,未发生人畜中毒事故。

2007年:1、新立城水库水华事件新立城水库位于伊通河上游,距长春市城区南部16km,主要为长春市城区西部区域供水。

2007年6月是长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降水最少的时期,为藻类在泡塘中大量迅速繁殖提供了基础条件。

加上新立城水库汇水区突降暴雨,入库流量达到89m3/s,泡塘中的藻类大量进入水库。

自2007年7月11日起,水库坝前局部水体表面发现变绿,经监测分析,库区水体藻类中蓝藻占62.5%,绿藻占25%,其它藻类占12.5%。

7月15日,长春市停止从新立城水库取水。

8月9日,因蓝藻泛滥而停止供水近一个月的新立城水库恢复向城市供水。

2、江苏省沭阳县水厂取水口发生水污染事故2007年7月2日,淮河流域江苏沭阳县水厂取水口水质遭到污染,致使水厂停产2天。

主要原因是长期受到污染的沭河污染水体下泄进入新沂河北偏泓,超过地涵过水能力,使得污染水体外流进入南偏泓,对沭阳县自来水厂取水口造成污染。

事故发生后江苏有关部门紧急启用备用水源,实施洪泽湖调水冲污,到7月4日,取水口水质明显好转,于下午14时恢复供水。

3、太湖贡湖突发蓝藻事件2007年5月29日,太湖流域贡湖突发蓝藻,饮用水水源被污染。

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并部署了加大从长江调水力度,改善太湖水质、强化自来水处理、加强水质监测、加大蓝藻打捞力度、组织净水采购、实施人工增雨等6项紧急措施。

截至31日,累积调引长江清水3.67亿m3,入湖1.9亿m3,贡湖水域水质明显好转。

4、贵州省福泉市瓮福公司旧院拦沙坝决口坍塌导致水污染2007年8月7日,贵州福泉市翁福实业有限公司的旧院拦渣坝发生部分坍塌,数万吨磷矿渣汇同渣场应急水库9万m3的矿渣污水冲入下游农田,造成几百亩稻田受灾,并顺着山谷流入鱼梁江(清水江二级支流)翁福公司河段,造成河流水体污染。

事发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5、广西茅岭江支流那蒙江水污染事件2007年2月20日,广西钦州市茅岭江支流那蒙江发生水污染事件,造成下游那蒙镇水厂停止供水,影响到该镇1000多人饮用水安全。

调查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水污染事件主要是那蒙江上游南宁市一制糖企业污水氧化塘溃坝所致。

由于那蒙江河段闸坝较多,大量污水滞留库区内,水体发黑、发臭。

为此,广西地方政府迅速改建了那蒙镇自来水厂取水口,并要求污染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控制污染源,并从屯六水库调水冲污。

由于采取措施得力,未造成人畜伤亡。

在此过程中,水文部门对水量和水质进行应急跟踪监测,为掌握污染情况和处理污染事件提供科学的依据。

6、湘粤边界跨省镉、砷污染事故2007年5月12日,湖南省宜章县赤石乡“三无”铟冶炼企业排放含有剧毒砷化物和镉的废水,经武江支流田头水跨省界流入广东省乐昌市境内,造成田头水的砷化物和镉含量超标几十倍,部分河段出现死鱼,并影响了乐昌市黄圃镇和田头镇的居民生活用水。

经群众举报后,广东和湖南两地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关停了上游污染企业,利用武江梯级电站调水加大水量控制污染物下移速度。

由于处理及时,措施正确,污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未对武江干流水质造成明显污染,乐昌市、韶关市等地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供水未受影响。

7、贺江广西境内信都江段水污染事件2007年10月5日,贺江信都(距桂、粤省界约30km)江段发生了一起由于酒精厂排污造成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此次污染对居民饮用水影响甚微,但致使贺江信都段约20 km江段的鱼类死亡,沿江网箱养鱼户损失较大。

由于此次污染事故为有机污染,河流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桂、粤省界水体水质基本未受影响。

2008年:1、云南富宁县交通事故引发跨界水污染2008年6月7日,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境内发生交通事故,一辆装载33.6t危险化学品粗酚溶液的槽车从高速公路上侧翻,车上粗酚溶液全部泄漏流入者桑河(右江支流那马河的支流),造成者桑河及入流后的那马河及百色水库库尾水体(云南省境内)严重污染。

直接影响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居民饮用水,并可能危及百色水库下游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约20万人饮用水安全。

本次事件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李克强副总理分别作了批示,要求确保当地人民饮用水安全。

经过各级政府和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事件很快得到控制。

事件造成的水污染范围在事发地点至下游24km的河段内,基本控制在百色水库库尾(云南省境内),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界缓冲区的控制断面没有受到水污染的影响,污染水团在省界断面前16km处平息下来。

未发现人、畜饮用水中毒的情况。

2、淮河流域跨省河流大沙河发生砷污染2008年8月,淮河水保局在日常水质监测工作中发现大沙河省界断面包公庙闸上断面水质砷浓度严重超标,经调查是由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成城化工有限公司超标排放的含砷废水所致。

河南省和商丘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依法取缔了该公司,并进行了相关处理措施,阻止了污染进一步扩散。

3、陕西省山阳县发生钒矿尾矿库泄漏导致水污染事件2008年7月22日,陕西省山阳县发生一起由钒矿尾矿库泄漏导致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到汉江支流天河陕鄂省界的水质。

事故发生后长江水资源保护局迅速启动了Ⅲ级响应,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地方政府及水利和环保部门初步建立了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机制,此次事故未造成人畜伤害。

4、湖北境内汉江三条支流(兴隆河、田关河、东荆河)遭受污染2008年2月26日湖北省境内的汉江3条支流兴隆河、田关河、东荆河水体变红,水面有泡沫,沿线居民饮水受影响。

根据长江委领导的批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按照水利部《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暂行办法》要求,对事件及时进行了初报,并立即派出调查人员赶赴事发现场进行事件调查,完成《汉江下游支流污染造成大范围停水事件的调查报告》,此次水污染事件是受“水华”影响所致。

2009年:1、江苏省水源污染事件:数十万市民饮水受到影响2009年2月20日:当日上午,盐城市区全城停止供水,百姓开始到超市抢购矿泉水。

至少20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2009年2月21日:据环保部门初步查明,导致盐城水源污染全城停水事件原因系取水口上游一家化工厂偷排污水2009年2月22日:城区居民饮用水已部分恢复。

肇事企业被责令关闭,法人代表胡文标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2009年2月23日:盐城市城西水厂于23日凌晨2时全面恢复供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