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教学要求:* 理解力、质量、惯性参考系等概念;*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熟练地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力学中的两大类问题;* 了解自然力与常见力;* 了解物理量的量纲。
教学内容(学时:2学时):§2-1 牛顿运动定律§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2-3 自然力与常见力§2-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5 非惯性系中的力学问题 * 教学重点:*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难点:牛顿二定律微分形式)。
作业:2—03)、2—06)、2—08)、2—13)、2—15)、2—17)。
-----------------------------------------------------------------------§2–1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外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讨论:(1)肯定了力的概念从起源看: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从效果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说明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惯性。
(3)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谈到的物体,实际上指的是质点。
即这里只涉及平动而不涉及转动,在(2)中所说的惯性指的是平动的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是大量直观经验和实验事实的抽象概括,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原因是不受其它物体作用的孤立物体是不存在的。
(5)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对任何参考系都适用。
牛顿第一定律谈到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必然涉及参考系问题。
例:甲看到物体A静止,乙看到物体A以加速度a向后运动。
甲参考系:物体A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整个物体受合力为零,满足牛顿第一定律。
乙参考系:整个物体受合力为零,但它却以加速度a向后运动,与牛顿第一定律不符。
结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对任何参考系都适用。
(6)惯性系:满足牛顿第一定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否则叫非惯性系。
(a)惯性系不只一个,凡相对一个惯性系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参考系都是惯性系。
所以惯性系有无限多个。
(b )实验表明,以银河系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固定于银河系的参考系是很好的惯性系,以太阳中心为坐标原点的太阳参考系是一个较好的惯性系。
而地球由于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相对太阳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它可以看作精度不算很高的惯性系。
一般讨论常采用坐标原点固定于地球中心的参照系(地心系)或固定于地球表面上参 照系(地面系)2.牛顿第二定律动量为P 的物体,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 外力。
dtm d dt d )(v p F ==(2-1)* 在宏观、低速运动的情况下(质量m 可视为常量)表示为:22dtd m dt d m r v F == (2-2) ——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或aF m = (2-3)* 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质量m 明显发生变化,为:2201c v m m -=式中:m 0 —— 静质量讨论:(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和惯性系。
(2)牛顿第二定律表示的合外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关系。
)()(t m t a F =物体在t 时刻具有加速度与同时刻所受力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同,且为时间t 的函数。
(3)第二定律a F m =或22dtd m dt d m r v F ==是矢量方程 * 笛卡儿坐标系分量式为: zz yy xx ma F ma F ma F ===(2-4)或者: 22dtx d m dt dv m F x x ==22dt yd m dt dv m F y y ==22dt zd m dt dv m F z z ==* 自然坐标系tt nn ma F ma F ==(2-5)切线方向分量式方程可为:22dt sd m dt dv m F t == (2-5')加速度与力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F'F讨论:(1)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是同一性质的力。
例如: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决不可能是其它性质的力。
(2)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主从、先后之分。
(3)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根本谈不上相互抵消。
(4)牛顿第三定律谈的是相互作用,并不涉及运动的描述,因此它对任何参考系都成立。
牛顿力学适用的范围质点——质点系宏观物体(物体线度大于10–10m数量级)低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惯性参照系。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一 SI单位国际单位制(SI)的构成为:国际单位制(SI)SI单位SI单位的倍数单位SI基本单位SI导出单位表2.1 SI基本单位二量纲 (dimension)(导出量和基本量之间相关的物理规律性)力学中SI基本量:长度 —— m —— L 质量 —— kg —— M 时间 —— s —— T 某一物理量Q 的量纲则为:γβαTM L Q =dim( 式中: α、β、γ 称为量纲指数) 例如:速度的单位m/s ,量纲为:1dim -=LTv(量纲指数1,0,1-===γβα)力的单位N ( m ⋅kg/s 2),量纲为:2dim -=LMT F (量纲指数2,1,1-===γβα) ----------------------------------------------------------------------§2-3 自然力与常见力一基本自然力(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按表现形式分为:重力、正压力、弹力、摩擦力、电力、磁力、核力……等等。
按本质分为四种基本自然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
表2.3 四种基本自然力的特征讨论1.万有引力r rm m Ge F 221-=式中: r e 为r 方向的单位矢量;负号表示F 与r 方向相反-----—引力;G 为引力常量 G =6.67⨯10–11m 3/kg ⋅s 2; m 1、m 2 —— 物体的引力质量 2.电磁力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电磁力遵从库仑定律。
r rq q F e 221041πε=0ε为真空介电常量(也称真空电容率—常量) 3.强力核子间的万有引力很微弱,约为10–34N ,库仑力表现为排斥力,约为102N ,但是原子 核相当稳定,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存在着强大得多的作用力——强力(短程力,比电磁力大两个数量级)。
粒子间距为0.4⨯10–15m-----10–15m 时表现为引力,粒子间距小于0.4⨯10–15m 时表现为斥力,粒子间距大于10–15m 后迅速衰减,可以忽略 不计。
4.弱力弱力也是各种粒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它支配着某些放射性现象(在β衰变等过程)。
弱力的作用力程比强力更短,仅为10–17m ,强度很弱。
二 技术中常见的力 1.重力通常把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叫重力,方向指向地球中心。
当物体距离地球表面h ( h << R )高度处时,所受地球的引力(重力)大小为mgm Rm Gh R m m GF E E =⋅≅+⋅=22)(2. 弹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彼此发生相对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一、两个物体要接触,二、要有形变。
弹力的方向永远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
① 正压力mm(a ) (b )图2-1 不同力学环境中物体所受正压力大小不一样1N F3N F2N F1N F3N FNF (a ) (b )图2-2 物体受正压力示意图② 拉力1T F2T F图2-3 绳中的拉力③ 弹簧的弹性力(a ) 弹簧保持原长(b ) 弹簧被拉伸x(c ) 弹簧被压缩xx x xOOOF F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沿它们接触面的表面将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阻力,称为摩擦力。
①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静止,而又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出现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F Fs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最大静摩擦力与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N S S F F μ=max ,(S μ为静摩擦因数)静摩擦力规律为:max 0⋅≤≤S S F F② 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滑动时出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N k k F F μ=(k μ是滑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F k 的大小与相对速率v 的关系v F kO(滑动摩擦力F k 的大小与相对速率v 的关系)注意:通常k μ和S μ有明显区别,一般S μ大于k μ,教科书常不加区别地使用。
-----------------------------------------------------------------------§2-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a F m = (2-3)或:22dtd m dt d m r v F == (2-2) *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1)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求物体的受力。
(2)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 分析程序:1 隔离物体,受力分析选择研究对象。
作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隔离法”“整体法”2 对运动状况作定性分析作直线运动或者曲线运动?是否具有加速度?彼此之间是否具有相对运动?加速度、速度、位移具有什么联系?3 建立适当的坐标简化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运算求解。
例如: 斜面运动既可以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建立直角坐标系,也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4 列方程一般先列出牛顿二定律的矢量方程(2-2)式或 (2-3)式,然后沿各坐标轴方向列出分量方程(2-5)式或 (2-6)式。
方程的表述应当物理意义清楚5 求解方程,分析结果先用文字符号运算,可使各物理量的关系清楚,既便于定性分析和量纲分析,还可避免数值重复计算。
----------------------------------------------------------------------例2.1 质量为m1倾角为θ的斜块可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