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理论与方法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理论与方法

(3) 手工方式的运行图调整工作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难 以从全局出发保证运行图综合效益,也难以适应特殊 的运行需要和环境的要求。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第三节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特点
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具有以下特点: (1)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处理手段,减轻了列车运行图编制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第二节 传统手工编图存在的主要问题
编图问题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复杂、技术难度大,因此 在人工编图的方式下,编图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受到 了极大的限制,编图的速度和质量得不到科学的保证。现有 的人工编图所呈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 由于手工编制列车运行图周期长、不能作多方案比选
过模拟列车的运行过程,确定最佳的信号配置方案及闭 塞分区长度,进行人员的培训和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的能力 测试,对运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措 施等。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英国也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编图研究。1965 年英国借助计算机,首先在较短的区段上进行列车运 行模拟,后来发展到在包括30个车站、300架信号机的 单线自动闭塞区段上进行列车运行模拟。从1971年开 始,英国用计算机直接指挥编组站的作业过程,广泛 采用列车运行图自动描绘系统。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日本应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主要采取人机对话的 形式,编图人员使用光笔进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大 大的减少了编图的工作量。近几年,日本在研究“人工智能” 的基础上进行列车运行图编制专家系统的开发,采用搜索树 原理和经验制约作为知识规则进行驱动,利用启发式手段 (HEURISTIC),进行局部自动调整,从而把人的判断能力 和计算机的高速运行能力结合起来,开发了列车运行图编制 系统(DIADS),并在1991年后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此外,德国、比利时、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也先后进行了计算机编图的研究与试验,在不同程度 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原苏联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对列车运行图的计算机 编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模型及模式进行了多种试 验、改进和完善。采用的基础算法主要为模拟人工方法, 不追求运行图最优,而是着眼于实用,采用人机对话方式, 应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烦琐的运算工作,在计算机给定方案 的基础上进行人机对话方式的修改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从而减少了运行图编制时间,但优化效果甚微。
国外对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研究,一般开始于五十 年代后期 。
日本从1960年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时刻表。 1964年在列车作业计划中利用计算机编制了具有实用价值的 运行时刻表,并进行了以尽可能减少编制时刻表所需劳动和 时间为目标的研究。 1973年日本应用计算机编制了东北、高 倚、上越、倍越、东海道、山阳等六条线路中部分区段的列 车运行图,效果显著,节省了约2/3的编图时间。
和评价,运行图质量缺乏科学的保证,编图机动性 差,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2) 手工编图在从资料收集、准备,到编调图工作的完成 以及指标的计算、时刻表的打印和运行图绘制的全过 程中,重复劳动量大、牵涉的人员和部门多、组织工 作复杂、效率低、出错率较高;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的作用
列车运行图是运用坐标原理表示列车运行的一种图解方 式。列车在任一时间的运行位置都有唯一的点与之相对应。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工作计划,它决定着列车占用各区 间的顺序、列车在车站到达和出发(或通过)的时刻,列车 在各区间的运行时分,列车在车站的停车时分等。通过列车 运行图,可以把整个铁路网的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把车、机、工、电、辆等所有与行车有关的单位组织起来, 严格地按照一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因此,列车运 行图是铁路运输工作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的理论与方法
主讲:彭其渊 教授/博导 E-mail:qiyuan-peng@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第一部分 列车运行图的理论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列车运行图的作用 传统手工编图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特点
(3) 实现了系统资源共享,保证了编图信息的存储、传输 及处理,改善了数据信息的管理和交流,实现了编图 业务的整体化,提高了编图效率,为实现铁路运营管 理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4) 缩短了列车运行图编制全过程的时间,提高了铁路适 应市场和特殊需要的应变能力,改善了铁路运输服务 水平,提高了铁路运输经济效益;
和数据资料处理中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 降低了出错率;
(2)保障了列车运行图编制的科学性,提供了多方案辅助 决策的信息,有利于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吸取 人工编图的先进经验,使列车运行图成为智能化的产物,从 而保证了列车运行图的质量;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美国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开展 “应用计算机编制列 车运行图”的研究工作,其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是计算机模 拟方法和逻辑判别方法。1958年,美国GRS公司开发了模拟列 车运行程序。该程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牵引计算程 序,确定任意的列车运行位置及行车速度;第二部分为逻辑 进路程序,用于确定某一列车在站停车或通过,列车的会让 方案,根据列车的等级、到达会车地点的时间以及该方向区 间是否空闲等条件确定。
(5) 促进了全路技术设施合理配置和设备能力的协调,有 利于设备应用效率的综合发挥,有利于促进员工素质 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人员设备及应用间的良性循 环,提高了铁路参与市场竞争制胜的能力。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来自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研究发展概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