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图

建筑构图

建筑构图课程性质1、是关于建筑创作理论;2、是关于建筑形式艺术规律的理论是研究建筑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的发展规律;3、是与建筑设计、建筑历史课程相联系的1、绪论·1、基本概念——构图建筑构图建筑构图原理2、相关艺术的借鉴与联想3、本课的学习方法·在《辞海》解释“构图”——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这里的空间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或者说是二维或三维的空间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这个术语(构图)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把构成整体的那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创作者的表现意图。

1.2基本概念——建筑构图的定义·建筑构图是指: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各个部分的布局和组合形式,以及它们本身彼此间和整体间的关系。

它是由建筑物的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要求所决定的,是建筑物构成的基础。

·特点:1、丰富性:取决于建筑的复杂性和建筑形象的丰富多样,同时取决于地域和环境条件;2、科学性和艺术性:建立在科学和艺术规律基础之上;3、同时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美观要求;4、整体性:整体和局部之间所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协调、有机统一和相称。

1.3建筑构图原理1.3.1建筑构图原理概念:研究建筑构图的要素、手段、手法及其形成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建筑构图理论(原理)·是总的建筑理论的一部分;·是关于建筑形式构成和艺术处理的规律与方法的理论;·是研究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构图因素和手段,构图的手法原则和规律,以及它们的运用方法。

·是随着建筑本身的发展而日益丰富着的。

·1.3.2建筑构图原理的范畴:1)空间体量组合——建筑空间组合的规律(空间的艺术)是建筑构图中首要的、基本的特有的要素,是建筑师完成构图任务的基本手段。

空间体量组合的形成,不仅受建筑物实际功能和艺术要求的影响,而且也受社会物质、精神发展规律影响。

建筑技术的发展规律影响着空间体量的组合经济水平在空间体量组合的形成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构造学——建构的艺术性表达:是建筑构图中最重要的手段。

依靠它形成建筑作品(结构和材料)的物质外壳,表现为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是建筑物坚固性和稳定性的艺术表现。

比如:斗拱、柱式3)形式的艺术创作手段——(协调手段)为创造完整、协调的建筑物,起辅助、加强和完善(空间体量组合、构造学)作用的一系列构图手段。

包括:对称与不对称:韵律与节奏:对比、微差:比例与尺度:4)建筑装饰——建筑构图的辅助手段:包括:光和色彩及建筑材料的质感:经济、灵活的构图手段装饰、雕塑、绘画:能使建筑艺术形象更加丰富精致的构图手段实用艺术和室内设备:是处理建筑室内空间构图的有意义的手段·建筑的特殊任务是适用、坚固、经济、美观。

这个公式决定着建筑构图,是建筑的基础。

不应当把构图的任务只从属于思想艺术任务,而应当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物的用途、建筑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要求。

在满足本身用途的情况下,按照建筑物各种相互联系和极其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剧场影院等)·建筑还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

当把基础挖到坚硬的地基,对每种材料慎重选择充足的数量而不过度节约时,就会保持坚固的原则。

当正确无碍地布置供使用的场地,而且按照各自的种类朝着方向正确而适当的划分这些场地时,就会保持适用的原则。

其次,当建筑物的外貌优美悦人,细部的比例符合于正确的均衡时,就会保持美观的原则。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小结——由相关艺术所引发的与建筑构图相关的联想·1、舞蹈——限定的时空中,瞬间的画面;连续的画面表达整体的艺术构思肢体语言与动作的组合构成整体的美感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的统一·2、书法——布局与章法(立意的综合体现)单个文字与篇章的整体关系(字体的间架结构、笔画的粗细浓淡,虚实对比与整体美感的统一)表达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统一:书体与内容的对应;分离:书体、墨像的抽象美感装饰效果:笔墨浓淡、印章建筑———立意、平面分区、功能安排、单元空间的形式与组合关系及空间体量组合;画笔:空间限定要素的组织,点线面的关系;形式与功能,造型与建筑性格之间的关系反映共同的构图艺术规律·统一性:最基本的规律,可以说“有统一则有构图,无统一则无构图”,寻构图的统一是形式创作的首要规律。

雕塑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对称与不对称:简单重要的手段,表达均衡与变化的手段。

·韵律与节奏:来源于自然界、功能、技术和艺术本质的一种协调手段。

·对比:用对比(建筑物)不同因素的相反性质达到构图协调统一的有力手段。

·微差:利用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似性即细微差别形成连续展开的统一系统;·比例:在作品各个部分的相对数量关系(物与物的关系)(建筑物)中能把构造学关系、节奏关系、对比关系,微差关系等结合在一起的数量关系的一定系统,皆所谓比例。

在构图上其巨大的作用。

·尺度:(物与人的关系)用以达到人、自然、建筑、环境均衡的手段,是最复杂的综合性协调手段3学习方法·了解构图的一般性规律,掌握建筑构图的特有艺术表现规律特点。

·1)全面的观点:明确建筑构图规律是构成建筑形式(建筑作品)的规律,这个建筑形式应理解为多种现象,即不仅包括建筑作品的局部或个别配件,而且指整个作品本身;·2) 辩证的观点:避免形式主义:建筑构图:是纯形式;仅由功能过程决定;完全取决于思想上的自由;只有技术基础起决定作用。

这些看法都是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认为内容与形式是毫无关系的两个范畴,此外,为了规定构成形式的规律,把建筑的多种多样内容的某些方面割裂出来。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构图规律是相对独立的现象,他们的产生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以建筑三维多方面内容为基础的是受多种多样内容制约的建筑作品形式的构成规律。

为了分析的方便,才抛开创造建筑作品的多方面条件,把构图规律本身抽象出来。

但决不可割裂它在表现内容上的作用。

3)历史的观点建筑构图规律是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律,建筑师的构图技巧从来不是凭空捏造的,总是继承的发扬历史的经验,并且,每次都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加入到历代的精华的总和之中去。

4)现实的观点:它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构图规律来源于实践,并被记载在现有的建筑物及建筑学的社会实践的成果中。

它的发展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不等于排除构图规律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局限性。

任何时候构图规律脱离了建筑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时代,也不能作为一定的构图概念而形成建筑风格。

5)发展的观点理解建筑构图原理是发展和变化的,不应死记硬背和照抄现成的形式,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性和方法建筑构图原理的这两方面内容在建筑艺术创作实践中总是想结合的。

就是说,“建筑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要按构图一般原理”去组合和处理。

建筑表现手段是会随历史发展而演变的,所以在建筑构图原理学习方法上就不应是去记住和搬用建筑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些现成形式,而应注重和学习其演变的规律和方法。

诚然,对其具体形式是有必要多加接触、多加熟悉的,甚至对有些适合自己设计方案的局部,搬过来用用也无妨,但多加接触的主要目的,应是为了扩大眼界,多看到好的也要看到坏的,有比较才能鉴别,眼界开阔了,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设计能力,或称修养,主要不是为了搬用。

·加强积累,向姊妹艺术学习和借鉴提高修养。

提高审美能力,辨别好坏。

·把握规律。

举一反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1建筑构图原理的范畴:1)空间体量组合——建筑空间组合的规律:(空间的艺术)是建筑构图中首要的、基本的特有的要素,是建筑师完成构图任务的局部手段。

它包括:·室内外环境的建筑空间效果及其构成要素的组织;·空间形体的组合·空间的比例与尺度·空间的限定和组织·2)构造学——建构的艺术性表达:是建筑构图中最重要的手段。

依靠它形成建筑作品(结构和材料)的物质外壳,表现为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是建筑物坚固性和稳定性的艺术表现。

例如:·建筑结构体系的空、实对比关系的比例尺度调解处理·结构构件的细长比和墙的厚薄感的条件·墙面划分的结构造型表现·结构体系中构件与构件相交接部位的造型处理·以材料表面的色彩与质感效果作结构造型处理3)形式的艺术创作手段——(协调手段)为创造完整、协调的建筑物,起辅助、加强和完善(空间体量组合、构造学)作用的一系列构图手段。

包括:对称与不对称:韵律与节奏:对比、微差:——所有艺术形式构图的共同规律4)建筑装饰——建筑构图的辅助手段:包括:光和色彩及建筑材料的质感:(色彩、配色、材料质感的表现)装饰、雕塑、绘画:艺术综合效果实用艺术和室内设备:是处理建筑室内空间构图的有意义的手段·1)空间体量组合——建筑空间组合的规律;·2)构造学——建构的艺术性表达;·3)形式的艺术创作手段——协调手段、共同规律·4)建筑装饰——建筑构图的辅助手段·在建筑构图理论研究的范畴中:第一、二、四部分可以看作是建筑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第三部分是建筑构图中反映的建筑与各种艺术门类都共同运用的规律好方法。

2构图的一般原则·所谓构图的“一般原则”,是指它是各种艺术门类都会应用的原则,甚至可扩大到一切需要进行表达、需要吸引人们注意和感受的非艺术类形态,如做报告、写文章等,都会应用的原理,故我国古代把这方面的内容称为“章法”,甚至把用在绘图领域的这套构图一般原理也称为“章法”。

·“构图一般原则”就是指:能指导对艺术形式(以至非艺术的形式)进行构成(组织结构)的处理,使之达到更明确、更能有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更能充分使人感受其整体效果的原理。

应用这些原理之所以能奏效,在于这些原理适应了人类感觉器官感受外界刺激时的感受规律。

·在西方主要始于二十世纪初,首先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明确认识到:——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具有一种与该形式所表现的内容无关的(形式之美)。

——造型艺术家也大约在同时期已有些人开始探求不表现任何内容、不表现任何客观物象造型的艺术作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