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建筑构图

现代建筑构图

现代建筑构图美学初探内容摘要:美更多地来源于构图中各种元素的和谐组合,而不是元素本身,因此需要始终用构图来引导建筑的整个设计过程。

建筑作为艺术的本质是其所包含的美学规律, 组织画面的秩序与变化是其手段,几何图形是其组织要素, 空间关系是其依据。

本文从建筑平面构图和建筑形式美规律两方面对现代建筑构图形式中所范含的美学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建筑平面构图形式美规律多样统一美学艺术创作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一方面, 它激发人类的感情活动另一方面, 反映作者的理性思维,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人们对艺术的鉴赏, 往往是通过视觉画面的形式来进行的, 画面是否优美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构图的好坏来决定。

所谓构图是指选型艺术家在一定的空间或平面对形象进行组织、安排和组合, 构成一定的结构形式, 它能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构思意图和具有对观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并且通过对造型和用色包括明暗的反复推敲、组织、刻画,进一步表现和深化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和意念。

“建筑是艺术, 建筑的最高层次是艺术”贝幸铭语。

建筑要上升到艺术阶段,需要具有构图美学的修养。

由于建筑形式与空间必须要考虑到功能服务对象, 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建筑所在地的周围环境, 这就决定了建筑中必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层次差别, 这些又是通过一定的秩序和变化组织起来的。

有秩序而无变化, 结果是单调和令人厌倦的有变化而无秩序, 则是杂乱无章, 不得章法。

建筑构图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手段, 它能使一个建筑中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空间, 在感性上和概念上共存于一个有秩序的、统一的整体之中。

但它必然受到人的视觉规律的制约, 因而也具有均衡、统一变化、对比呼应、比例和量比关系、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感原则以及具体的点、线、面、形、色、透视等构图结构形式的表现要素, 这是与美术构图相统一之处。

1、建筑平面构图建筑构图是以几何图形为基础的。

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方形、圆形等通常在人的视觉中被认为是最基本的、稳定的图形, 作为三维的建筑构图中的要素, 其通过一定空间关系组合的复杂、多变的视觉效果, 更具有无穷的魅力,产生不一般的美感。

其基本的空间形式关系有以下几方面。

(1)包含式空间构图一般是一个封闭的大空间, 其中包含若干个小空间, 两者之间很容易产生视觉及空间的连续性, 此时封闭的大空间是作为小空间的三度场地而存在, 大小空间的相对形体和尺寸对空间构图形式有很大的影响。

这在构图美学上属于对比与统一的形式美感原则。

如图1, 约翰逊的玻璃住宅中, 作为卫生间的圆筒体盗立在长方形玻璃宅中, 使空间富于动势, 构图更加生动而不呆板。

(2)辐射式空间组合构图它兼有集中式及线式组合的要素,由一个主导中央空间和一些向外辐射扩展的线式组合空间构成。

它与集中式不同, 集中式组合是一个内向的图形, 趋向于中心空间聚焦, 而辐射组合则是一个外向的图形, 它向组合的周围扩展,通过线式的“膀臂”向外伸展, 并与建筑场地的特定要素和场地特点交织起来。

辐射式又有与集中式相同的地方,即中央空间一般也是规则的。

如图2,斯特令的圣安德鲁大学宿舍,辐射式组合变化的一个特殊变化体是风车式构图, 这是一个富于动态的图形, 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围绕中央空间旋转运动的联想。

如图3, 意大利某风车形独立单元住宅。

(3)邻接式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形式是由两个空间或多个空间构成的平面, 其各个空间相互重迭而形成一个公共空间地域, 当两个空间以这种方式贯穿时, 仍保持各自作为空间所具有的界限及完整性。

这空间构成在于使建筑内部的空间相互渗透, 组织过渡自然。

在中世纪教堂和现代一些追求空间穿插渗透的建筑中较多,如图4, 密斯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展示了空间的渗透性和流动性。

这充分体现了构图美学中“统一与变化”的形式美感。

第二种形式是空间的主次连接。

这是建筑构图中最常见的形式, 它允许各个空间根据各自的功能或象征意图的需要, 清楚地加以划定。

其目的在于增强空间的各自独立性, 并产生相异的效果。

这种构图形式因符合大多数建筑的功能要求而普遍应用。

如图5, 帕拉弟奥的圆厅别墅, 各个空间通常由一主要空间为中心, 彼此分隔明确, 应用于功能性要求强的建筑物。

这种构图形式在构图造型上是一种主次形象搭配得当的完整形态。

(4)集中式空间构图是以一个中心空间主导周围一系列的次要空间, 其构图表现为四周的次要空间明显有向中心空间集中的方向性,这是一种稳定的向心式构图。

在这种构图形式中心的统一空间应是较规则的完整大空间, 所具有的气势应足以统摄四周的次要空间, 多用于古希腊罗马的教堂等需有震慑力的巨型空间建筑。

如图6,罗马万神庙, 以这种集中无方向性的大空间象征上帝的灵魂。

这种构图更强调了其主要部分, 次要部分只作为主要部分的呼应。

(5)轴线构图也许是建筑空间形式构图中最原始的方法。

空间中的两点连接成一条线以此线为轴将形式和空间呈规则或不规则排列, 轴是想象的, 并不能真正看见, 它只是通过形体审视线的观察而存在, 但它却是强有力的支配全局的手段。

它虽只是暗示着对称, 却要求平衡各要素沿轴的具体布置, 将在视觉上决定轴线组合的力量是捉摸不定还是压倒一切, 是松松散散还是条理井然的, 是生动活泼还是单调乏味的因轴线的本质是线形状态, 因此它具有长度和方向, 具有引导作用。

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一般都有一条控制的轴, 中国的古建筑群堪称这方一面的典范, 如图7,故宫, 轴线统一建筑群,形成序列(6)线式空间组合构图实质上是一个空间系列的组合。

这些空间既可直接地逐个连接, 类似于图案造型中的二方连续。

在这种组合中,在功能方面或者象征方面具有重要性的空间, 是构图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可以出现在序列的任何一处, 以尺寸和形状来表明其显著特征是“长” , 因此它表达了一种方向性, 具有运动、延伸、增长的意味。

同时线式空间组合的构图形式本身具有可变性, 容易适应场地的各种条件, 既能采用直线式、折线式, 也可采用弧线式, 可水平横过场地, 也可沿斜坡而上,还可如塔一般垂直盛立。

如图8, 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宿舍楼。

(7)对称构图对称构图与轴线建立需要两个点不同的是, 对称的状态需要沿一条共线轴线或一个点中心来平衡地布置相同的形式和空间图案它有两种基本的对称式, 即同等的要素均衡地分布在相交于一点的两轴线或多轴线的两侧图。

对于一个建筑构图, 可利用两种对称方法进行形式和空间的组合。

一种, 是整个建筑组合都是对称的, 通常是辐射对称式另一种, 是对称状态仅出现在建筑局部之中, 而围绕着它本身组合起不规则的空间和形式的图案。

后一种方法, 可使建筑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 因而具有特别的意义。

(8)变形的构图其原理是设计者针对不同的基地环境, 选择一个其形式、结构及要素秩序都是合理适当的典型建筑模式, 通过一系列的处理, 使原本的设计概念得到明确和加强, 并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如图9, 某扇形平面公寓楼, 通过变形以达到形体突出的目的。

建筑是一个多样、复杂和多层次的统一体, 设计过程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因素, 因此, 它应是一个多种构图形复合的空间体,只是有可能某种构图形式在一个建筑构图中起主导视觉(9)网格式构图即在网格结构或三度网格的范围中组合的空间构图,其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是通过一个三度的网格图案或范围而得到其规律性。

因网格图形在空间中确定了一个由参考点和参考线所连成的固定场位, 因此, 即使网格组合的空间尺寸、形式或功能各不相同, 但仍能合为一体, 具有一个共同的关系。

同时, 三度的网格是由重复的空间模数单元构成的, 它可以进行削减、增加、层迭、形变、中断、位移和旋转。

这些手段使整个构图形式规整中有变化, 变化中求统一。

如图10, 矶奇新的群马县美术馆,以正方形的网格元素为组元, 通过削减、增加、中断、位移等手段进行构图的。

(10)韵律和重复的构图韵律是指线条形状、形式或色彩有规律的重复或者和谐的再现的基本意图, 使之成为组合建筑空间和形式的后种手段儿乎所有类型的建筑都含有本质上可以重复的要素, 门窗的重复, 空间的重复, 细部的重复, 材料的重复,对于一个形式美的建筑构图, 就是要用重复图案来组合一个美的视觉韵律。

最简单的重复形式是将众多的要素排列,并具有韵律感还有辐射状的重复形式, 它可以下列方式构成围绕一个点辐射或集中或按尺寸形成一个序列或任意组合, 但以形式相同或位置接近作为联系。

如图11, 马赛公寓。

悉尼歌剧院图帆形体作为重复的元素, 并由尺度的不同形成序列, 组合成一富有强烈韵律感的视觉篇章。

作用。

现代建筑构图又是一个全方位的构图形式, 它不仅通过平面构图、外观造型, 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在其中活动的“立体感受”来体味其深奥的形式美的规律和原理。

形式美规律体现在一切具体的艺术形式之中,尽管这些艺术形式由于审美观念的差异而千差万别。

以建筑来讲,它们都共同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多样统一。

2、建筑形式美规律人类的建筑空间除了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功能外,人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思维能力认识建筑空间,对建筑提出人类特有的心理功能的要求,因此人类对建筑空间既具有物质功能的要求,也具有精神功能的要求,所谓“精神功能”也可称之为建筑艺术要求。

凡符合艺术性的建筑都必须遵守形式美的规律,建筑师们通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它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是人类通过长期反复实践、认识而总结出来的。

任何艺术的形成必须具有统一性,这是一条长期为人们接受的原则;建筑本身功能要求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建筑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建筑艺术就是将最为复杂的变化转化成为最高度的统一,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就是建筑形式美的最基本法则。

古今中外的优秀建筑作品,尽管在形式处理方面有极大的差别,必然遵循一个共同的准则———多样统一。

因而,只有多样统一堪称之为形式美的规律。

而主从、对比、韵律、比例、尺度、均衡等,都不过是多样统一在某一方面的体现。

多样统一,也称有机统一,为了明确起见,又可以说成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或者是寓杂多于整一之中。

既有变化,又有秩序,这就是一切艺术品,特别是造型艺术形式必然具备的原则。

反之,如果一件艺术品缺乏多样性和变化,则必然流于单调;如果缺乏和谐与秩序,则势必显得杂乱,而单调和杂乱是绝对不可能构成美的形式。

由此可见:一件艺术品要想达到有机统一以唤起人的美感,既不能没有变化,又不能没有秩序。

建筑的美是通过它的形式来反映的。

人们在长期的建筑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利用,总结出一系列形式美的规律,并把它们应用到建筑创作的实践中,作为对建筑形式美评价的基本原则.以下探讨几种建筑形式美规律在现代建筑构图中的体现手法和具体的表现手段:一、建筑形式美规律的体现手法(1)统一与变化变化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统一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