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暨阳中学2019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根据课文默写。
(1)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关雎》)(2)窈窕淑女,____________。
(《关雎》)(3)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蒹葭》)(4)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蒹葭》)(5)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7)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字词书写2.根据拼音写汉字。
(1)怅wǎng (______)(2)和xù(_____)(3)liào望(________)(4)苍qióng(______)三、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场大雪过后,大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各种建筑仿佛是粉妆玉砌,置身在这冰天雪地真的是十分的惬意..。
B.这块闪闪发光的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玲珑剔透....。
C.这些雕塑诗情画意浓郁,寓意深刻隽永,让人浮想联翩....。
D.时光岁月匆匆流逝,恍惚..而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秋天。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A.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B.功.宜为王(功:功劳)C.皆刑.其长吏(刑:惩罚)D.杀之以应.陈涉(应:响应)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有诗歌305篇,《关睢》《蒹葭》是其中的名篇。
B.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学过的《陈涉世家》就是选自该书。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一名潜,东晋诗人。
D.《鼎湖山听泉》作者谢大光,《画山绣水》作者杨朔,当代散文家。
6.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和寓言讽刺的笔法,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做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B.“小人国”曾发生过很多可笑的事情:根据“怎样打破鸡蛋”而分成了大端派与小端派,为此引发了多次战争。
C.格列佛在大人国的语言是农夫的女儿葛兰达克利赤教的,大人国的国王是个虚伪自私、管理无方的国君,所以格列佛在大人国有许多危险的经历。
D.小说中,格列佛游历的先后顺序是小人国(利里浦特国)、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国)、飞岛国和马国(慧骃国、智马国)。
四、名著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在飞岛国的“设计家学院”(拉格多)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三个来?(2)请结合《格列佛游记》中的具体内容,说说“慧骃”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五、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盂。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赇:贿赂②寝丘:楚邑,即今河南固始县。
8.下列选项中虚词”之”用法与其它不一致...的一项的是()A.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B.楚人怜之.。
C.怅恨久之.。
D.渔人甚异之.。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从穿戴和言行上极力模仿孙叔敖。
B.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优孟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C.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在生时,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国因此而得以称霸。
他死后,他儿子穷得要卖柴度生。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的尴尬。
如果贪鄙求财,将会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如果奉公守法,家人则会面临穷困的悲惨境遇。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病且.死②属.其子曰③庄王许.之④楚相不足.为也:11.翻译下列句子。
(1)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2)“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2.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13.“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当代中国缘何出不了文学大师?①中国当代文坛,一年出版上千部的文学类的书籍,但能让大多数人知道作品名的有多少部?一年颁发的文学类“大奖”和“桂冠”有多少种?这些获奖的作品,又有多少人能记住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实现经济前所未有腾飞的同时,为什么当代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转轨,当今社会信仰已发生大转变,趋向功利性,一些作者已沦为商人,而不具有独立创作灵魂和具有独立人格的创作目的。
中外文坛证明,文学家应是人类的精神导师,而现在恰恰相反,出现了难于言说的怪现象:当今文坛,是作家的作品影响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读者的低级动物需求来影响一些已丢失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而中国绝大多数读者的文化娱乐方式兴趣点已侧重在影视娱乐、网络游戏、旅游等方面上,对文学已不感兴趣或者说已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看文学作品。
③再加上许多出版社、报刊、影视单位等行业在市场经济下已是自负盈亏的单位,大多数为了生存不愿冒市场风险一切向“前”看,这些文化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发展壮大扩大自己的影响,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图书的市场效应,于是实用性学习类图书、考试类图书、学生用书工具书、儿童类图书、科普类图书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文学类图书除经典名著等外,大多呈低迷徘徊之势,陷入低谷甚至被迫关门也就不足为奇了。
④当然中国当代文坛,还是有不少肩负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他们在深受种种挤压下还默默无闻坚守1%的阳春白雪的“阵地”,在贫瘠石缝中植根。
他们,是民族文化的希望和脊梁。
但是,他们步履维艰。
当前,要使文学真正的回归,除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外,还必须端正读者的审美观,营造清新的环境,包括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纯洁的学校教育和清风气正的社会大环境等;同时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地深入民间市井广大民众心中,使主流信仰占据制高点;另外,要改变中国文坛迎合世俗避免“走火入魔”之态势,必须培养一批德艺双馨具有高尚人格操守的文艺家,以创作出大量经得起时代考验、人民考验,历史考验、集伟大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文艺精品,以使之似轻风细雨潜入夜般滋润人们的心灵,正确引导民众心灵回归至崇高审美之轨道上来,为在广袤沙漠前行迷路的人们指点前行绿洲之迷津。
14.通读全文,说说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6.请简要概括当代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
小说阅读拾荒万吉星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