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

第八章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

第八章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
1、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概述
2Hale Waihona Puke 1.1 工作时间的概念 工作时间是劳动者在本职工作岗位进行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即使不在工作单位也属工作时间)
计量标准有两个: (1)工作日:一昼夜内工作时数的总和。(8小时工作日) (2)工作周:一周之内工作日的总和。(5天工作周)
3
案例:
4
就餐时间是否算是工作时间?
苏州一职工李某在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将单位告上法庭,要求单位将就餐时间算作工作时间补发加班工资给他。
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讲过审理后认为:按照劳动法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在此期间的用餐时间是否计算 为工作时间,尚无法律规定,因此法院对李某主张在这一时间段内支付加班工资的请求难以支持;然而,职工在每周40小时之外的加 班时间中的用餐时间,按照劳动法规定,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出发,该用餐时间应当计算为工作时间,并应支付相应的加班 工资。据此,法院判决单位支付李某周工作40小时之外加班时间中的用餐时间工资150元。
1.4 确定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应遵循的原则
11
(2)应考虑劳动者生理和心理上能够承受的限度
工时标准的确定必须以劳动者的生理承受限度为基础。 同时,随着劳动者对休闲的需求心理越来越强烈,对工作时间长度的承受力越来越低。
1.4 确定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应遵循的原则
12
(3)需考虑一国的人口因素及国家风俗习惯 当一国的人口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缩短劳动时间意味着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国家倾向于制定较短工时标准。
农民被资本家逐出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为了强迫劳动者与资本家建立雇佣劳动关系,国家颁布一系列血腥的“劳工法 规”,如用鞭打或肉刑强迫流浪者去工厂做工,规定最低工时制度。
1.6 国际工作时间立法的起源和发展
17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阶段:最高工时立法和8小时工作制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壮大,单靠经济关系的无声强制就足以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被看作现代意义上劳动法产生的标志。(工时立法是一个劳动者不断努力和抗争的过程) 保护范围:童工 女工 成年男工 1886年5月1日,美国40多万工人举行全国性罢工,才迫使资本家承认8小时工作制,这也是国际劳动节的来由。
休息时间的特点: (1)休息时间制度的性质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2)休息时间由劳动者自由支配,用人单位不能随意占用,依法占用要给予补偿。 (3)休息时间是劳动者用来休息的一段特定、持续、能达到一定总量的时间。用人单位不能变相分占用劳动者的休息时间。
1.3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关系
7
(1)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主体只能是劳动者
29
延长工时制指在法定的特殊条件下实行的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时形式。 主要适用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限制,季节性、突击性比较强的工作岗位的职工,并且只能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忙季)实行;忙 季工作时间可以超过标准工作时间,但每日最长不得超过11小时,闲季应当以实行缩短工作日或者补休的方式,抵补超过标准工作日长 度的工时,确实无法补休的,可按照规定加发工资。
25
我国主要有标准工时和非标准工时两种工时形式:
(1)标准工时形式 (2)非标准工时形式
缩短工时制 延长工时制 不定时工时制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非全日制工时制 计件工时制
2.1.1 标准工时形式
26
标准工时形式又称为标准工时制,包括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 现行法律规定,标准工作时间为:
每个工作日8小时,每周5个工作日
1.7 我国工时制度的立法原则
23
工时立法思想演变:单一任务保护说 保护和管理双重任务说 单一任务保护说:单一强调保护劳工权益 保护和管理双重任务说:工时立法除负有保护劳工权益的任务外,还负有从管理的角度规范工时组织与安排,提高工时利用效率的 任务。
保护任务为主要任务,管理任务为次要任务
1.7 我国工时制度的立法原则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主体是( )。
A
A.劳动者 B.非劳动者 C.不以工资为生活来源的学生
D.农民
E.用人单位
(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1.3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关系
8
(2)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自然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就短;反之亦然。
工作时间过长,不利于劳动者休息,恢复体力;工作时间过段,休息时间过长,不利于社会生产总量的提高。因此要合理确定 两者的长短。
30
适用范围: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需要机动作业的 员工,其他无法按照标准工时衡量的职工。 法定审批手续:中央直属企业经国务院行业主管部分审核,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地方企业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 动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工资计算办法:不受日延长工作时间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不执行加班加点工作时增加工资的制度。但有些地方额外规定(如 上海),不定时工时制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享受工资标准的300%工资。
工作时间不仅包括实际工作时间,也包括和本职工作有关的相关活动时间,包括: (1)工作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和工作结束后的整理时间。 (2)因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的等待工作任务的时间。 (3)参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并有法定义务性质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时间。 (4)连续性有害于健康工作的间歇时间。 (5)女职工哺乳的往返途中时间,孕期检查时间。 (6)法律规定的其他时间。
业工人实行“三工一休”制、6至7小时工作制和“定期轮流脱离接触”制; 煤矿井下实行四班6小时工作制;建筑、冶炼、地质、勘探、森林采伐,装卸搬运 等行业部门均为繁重体力劳动,实行各种形式的缩短工时制。
夜班。夜班工作时间实行缩短1小时。
(夜班工作时间一般指当晚10时至次日晨6时)
28
(未成年工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仲裁观点:杨某身为J公司财务总监,应为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故其适用不定时工时制。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杨某 不再享受加班工资待遇。因此,仲裁委驳回杨某的申请请求。
32
概念: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的 工时形式。 适用范围: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 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亦工亦农或由于受能源、原材料供应等条件限制难以均衡生产的乡镇企业的职工等。 法定审批手续:与不定时工时制的基本相同。 加班工资计算办法: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 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按规定支付150%的工资;法定节假日安排工作的,支付300%的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 月不得超过36小时。
34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月计薪天数=(365-104)÷12月=21.75天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标准工时形式目前是我国实行最广泛的工时形式,也是我国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最长标准,被作为确定其他工时制长度的基准。
2.1.2 非标准工时形式
27
又称非标准工时制,是由法律直接规定只适用于特殊情形,包括多种形式。
(1)缩短工时制:劳动者从事少于标准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主要有4种情况: 特定岗位。纺织部门实行“四班三运转”工时制度;化工行业从事有害作
1.5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5
(3)对企业管理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工作时间的合理规范,企业才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内部考勤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以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同时,有利于劳动者确定何谓工伤和处理劳动争议。
1.6 国际工作时间立法的起源和发展
16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国家强制最低工时立法
19
工时不断缩短的同时,工时制度出现多样化、灵活化趋势。弹性工作制、紧缩工作制、变动工作制等丰富了传统的固定工时制 度。
弹性工作制
20
企业规定一个固定且必须遵守的核心工作时间,在此前提下,员工可以自由选择上班或下班时间,但所有时间加起来必须达到规定的工 作时间。
比如,某公司实行8小时工作制,规定核心工作时间是10:00-16:00,员工可以8:00上班,17:00下班,也可以9:00上班,18:00下班。
紧缩工作制
21
职工可以将一个星期的工作压缩在3天或4天完成,即每天工作13小时或10小时,剩余时间由职工个人支配。 职工上下班时间减少,既可节省交通费用,又可提高企业设备利用率,缓和人手不足的矛盾。比利时广泛采用这种方式。
变动时间制
22
企业对职工的劳动只考虑其成果,不指定具体工作时间,只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就照付工资,而且还按 工作质量发放奖金。
1.6 国际工作时间立法的起源和发展
18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时不断缩短,工时制度多样化、灵活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工时不断缩短,如1982法国将工作周由40小时缩短为35小时,最短的如北欧等国,只有30小时。 工时缩短的原因:
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使缩短工时成为可能。 劳动者收入提高使闲暇对劳动者显得更为重要。 经济衰退,企业通过减少工时以节省开支。
1.3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关系
9
(3)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法律规定的时间标准限制内协商确定
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工作时数,否则就是违法。
1.4 确定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应遵循的原则
10
(1)需考虑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国的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同样的价值总量就要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工时标准就会较长。反之,亦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