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协议
一、通讯格式:
1. 通讯方式:RS-485/RS-232
2. 波特率:9600
3. 数据位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无校验位,1位停止位命令格式A.标准控制指令格式(8字节):
字节7(校验)= 字节1+字节2+字节3+字节4+字节5+字节6
二、矩阵切换指令说明:
标准控制指令说明:(矩阵系统使用主控键盘等正常控制时使用。)
CAM_L:摄像机低位地址
CAM_H:摄像机高位地址,容量为FFFF(65535)
MON:监视器号(01-40)
例:3号图像切换到2号监视器:
F8 03 00 81 02 00 00 86
2号图像切换到2号监视器:
F8 02 00 81 02 00 00 85
256号图像切换到5号监视器:
F8 00 01 81 05 00 00 87
注:拼接屏软件只用本条指令即可。
MON:监视器号(01-40)
T:自由切换时间(01-F0)秒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CAM_L:摄像机低位地址
CAM_H:摄像机高位地址,容量为FFFF(65535)
MON:监视器号(01-40)
T:图像停留时间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键盘操作:数字+cam+数字+F2
5、屏蔽图像
CAM_L:摄像机低位地址
CAM_H:摄像机高位地址,容量为FFFF(65535)
MON:监视器号(01-40)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MON:监视器号(01-40)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键盘操作:62+PROG
MON:监视器号(01-40)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键盘操作:62+PROG
MON:监视器号(01-40)
TU:0-监视器自由切换,01-40监视器系统队列切换组号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MON:监视器号(01-40)
TU:单组号(01-10)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MON:监视器号(01-40)
SA:通步切换组号(01-40)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MON:监视器号(01-40)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MON:监视器号(01-40)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MON:监视器号(01-08)
FUN:
01-09 -编程数字(0-9)
10-进入编程状态
0A -编程光标上
0B -编程光标下
0C -编程光标左
0D -编程光标右
0E -编程光标上一页
0F -编程光标下一页
10 -编程光标停
11 -退出编程状态
12 -进入子菜单
13 -退出子菜单
14 -数字清除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
MON:监视器号(01-40)
ID:操作员号(键盘号、用户号)四、键盘通讯指令说明
CPU每隔20ms查询键盘数据。
KID:键盘号(A0-B0)
USER:用户号(01-40)
M_L M_H:4位密码值
RST:当RST=0x55时为系统复位,
键盘操作:锁置编程位置,55+F2,三秒内,99+F2
KID:键盘号(A0-B0)
USER:用户号(01-40)
键盘开机发进入系统命令,主机收到此命令后,发键盘密码(4命令格式)给键盘。
KID:键盘号(A0-B0)
USER:用户号(01-40)
ML、MH:密码值,共4个字节,十进制为8位
KEY_ID:键盘号
MON:监视器号
CAM_L、CAM_H:摄像机号
HOUR:小时
MIN:分钟
SEC:秒
五、报警通讯指令说明
B1~BF:报警器编号
说明:当报警器收到查询码后,有数据回答数据
ARM_ID:报警区域B1~BF
ARM_L:报警号低位(BIT7~BIT0),BIT0代表该报警区域第1个报警点
ARM_H:报警号高位(BIT15~BIT8),BIT15代表该报警区域第16个报警点
AUX:附属开关
DL Y:重布防延时时间
ARM_ID:报警区域(FF全部布防)
AUX:附属开关
DL Y:重布防延时时间
ARM_L:报警号低位(BIT7~BIT0),BIT0代表该报警区域第1个报警点
ARM_H:报警号高位(BIT15~BIT8),BIT15代表该报警区域第16个报警点
AUX:附属开关
ARM_ID:报警区域(FF全部撤防)
AUX:附属开关
MON:要设防的监视器号
KEY_ID:键盘号/用户号
MM:设防码
1-SSI 顺序方式、立即清除
2-SSA 顺序方式、自动清除,20秒之后
3-SSMA* 顺序方式、手动清除,按ACK键
4-SHI 固定方式、立即清除
5-SHA 固定方式、自动清除,20秒之后
6-SHMA* 固定方式、手动清除,按ACK键
7-
六、解码器通讯指令说明
CAM_H:摄像机高位地址(1-FFFF)
COM:功能(01:上02:下04:左08:右05:左上06:左下09:右上0A: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