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04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43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首先提出“染丝说”的教育家是( C )上3-47A.老子B.荀子C.墨子D.孔子3.首先提出“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35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4.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C )上3-40A.善言B.类比C.列举D.设疑5.八股取士起自( D )上4-78A.汉代B.隋代C.唐代D.明代6.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 C )上4-105A.战国时期B.秦代C.汉代D.唐代7.四次“禁毁书院”发生在( D )上4-100A.汉代B.北宋C.南宋D.明代8.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家是( A )上4-104A.朱熹B.吕祖谦C.陆九渊D.张栻9.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C )上6-181A.北洋水师学堂B.上海电报学堂C.京师同文馆D.广州同文馆10.陈鹤琴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是( B )上7-219A.实用主义B.活教育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1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 B )下1-299A.希腊学院B.吕克昂学园C.雅典学院D.阿加德米学园12.柏拉图认为要想成为哲学家,必须学习( C )下1--298A.音乐B.文法C.辩证法D.修辞13.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为( A )下2-313A.修道院学校B.宫廷学校C.堂区学校D.城市学校14.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B )下2-319A.英语B.拉丁语C.德语D.希腊语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D )下4-346A.“文法学校”B.“公学”C.“星期日学校”D.“导生制学校”16.1786年,俄国颁布的第一个实行国民免费教育的法案是( D )下4-363A.初级学校章程B.国民教育章程C.学校教育章程D.国民学校章程17.夸美纽斯编写的《世界图解》是一部( C )下5-391A.教育小说B.教育漫画C.教科书D.教育百科18.1918年,英国通过了以文教大臣命名的教育法案,该法案是( D )下6-439A.巴尔福法案B.巴特勒法案C.斯宾斯法案D.费舍法案1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最经典的代表作是( B )下7-497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C.《学校与社会》D.《明日之学校》20.前苏联著名幼儿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主张要把儿童培养成为( A )下7-520A.集体主义者B.个人主义者C.理想主义者D.社会主义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子以四教”中的“四教”指的是( ABCE )上3-38A.文B.行C.忠D.孝E.信22.下列典籍属于《四书》的有( BCE )上5-145A.《学记》B.《论语》C.《孟子》D.《乐记》E.《大学》23.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举措有( BDE )上7-228A.教学做合一B.囊括大典,网罗众家C.尚自然,展个性D.设评议会E.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24.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进行了文化教育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E )下4-363A.翻译西方著作B.开办专门学校C.颁布大学规程D.加强神学课程E.创建科学院25.19世纪末法国颁布的《费里教育法案》中明确规定,国民教育制度的原则包括( ABC )下4-355A.义务B.免费C.世俗化D.民主化E.个性化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在止于至善。
上3-6527.《学记》认为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两个方面。
上3-6728.荀子提出解蔽救偏,兼陈中衡思想,意思是认识事物一定要独立思考,避免被各种假象所蒙蔽。
上3-6329.战国时期儒家主要有八派,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孟子和荀子。
上3-3130.科举制的基本涵义是以考试办法选用人才。
上4-11031.从13世纪起,中世纪大学的神学院的主要教材是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和《圣经》。
下2-31932.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打破传统惯例,只设法律、哲学、医学三个系,不设神学系。
下4-3633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中,可能的目的与职业相关,必要的目的与道德目的相关。
下5-41634.裴斯泰洛齐重视慈善教育和普通教育,为此,他被誉为“贫苦者之友”。
下5-40635.杜威全部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就是“做中学”。
下7-499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监生“历事”上4-85答:明朝国子监实行过的做法,将监牛派至政府各部门,历练事务二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
37.学部上6-195答: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并将原国子监并人,学部最高行政长官为尚书,下有左右侍郎辅之,又有左右丞、左右参议、郎中、员外郎等事务官,在尚书侍郎之下处理具体事务。
38.导生制下4-346答:导生制也称为相互教学制,由英国国教会教师A•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师J•兰开斯特创立,在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中安置一排排长桌,每排约10多个学生,其中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掌生做导生,教师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
39.日本《教育基本法》下6-468答:1947年3月31日由日本国会通过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包括一个简短的前言及十一条条文。
前言说明,制定这一法令是“为了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为新日本奠定教育的基础”,因此它对有关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其第十一条说明,为了实施这些原则,还可以制定各项相应的教育法令。
可见,《教育基本法》是战后日本的一项根本教育大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荀子的教师论。
上3-64答:(1)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
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
(2)为学必须接近贤师,仰承师训。
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
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所以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的同等地位。
(3)荀子接着便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当教师有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说;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至于一般的传习学问,不在其列。
41.“壬戌学制”的学制系统是什么?上7-213答:(1)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以学生身心发展,中学三三分段增加了办学的灵活性,增设高中一级有利于提高整个中等教育的水平,满足社会对中等教育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单列系统地位更加突出。
(2)中小学加强了文科和理科课程,并废除了男校和女校的区别,体现了时代的新要求。
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减轻大学的负担和提高其教育质量,设置单科大学,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水平。
42.简述洛克关于绅士教育的基本主张。
下5-394答:洛克认为英国教育的重点直当放在绅士教育上。
(1)在洛克看来,一个社会只有对绅士进行教育,以绅士为榜样,社会才能进步与此相适应,洛克指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绅士。
通过教育使绅士具有四种品质,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2)洛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自己子弟的要求,即有为统治阶级所接受的道德观念与品质,有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广泛知识和能力,有在各种场合与人进行交往的礼仪和规范。
(3)洛克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
他主张由父母聘请优秀的家庭教师来培养绅士,而反对他们到学校去接受教育。
他主张绅士教育应当在家庭中进行,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其子弟举止文雅、思维敏捷,学习容易和迅速。
总之,在洛克看来,绅士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是不能获得的。
43.简答美国的“初级学院”。
下6-461答:1902年,美国创立了欧美第一所两年制的初级学院。
(1)这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教育。
学生在学完两年课程后,即可以成为中等专门人才直接就业工作,亦可以不经升学考试进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完成正规高等教育。
(2)这种初级学院的课程设置和专业门类,完全按当时当地社会劳动市场需求来开设,其经费亦完全由地方和州的税收来承担,因此亦称社区学院。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4.试论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上6-197答:(1)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张之洞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2)他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
其中,尤其强调“明纲”,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
张之洞认为,西学包括“西政、西艺、西史”三类,并着重分析了西政和西艺。
(3)他强调:“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
”即学习西学是为“强中国”、“存中学”服务的,实质是抵御外侮入侵,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45.述评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下7-518答: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60年代发起了一场课程改革运动,提出了依据儿童的心理结构给予结构主义知识教学的主张。
布鲁纳认为,受当今科技大发展与知识量猛增的现实所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智育的新目标应是教育改革中最高的着重点。
他具体地提出,应该关注“我们将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的问题,并作出了明确的回答:(1)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学生掌握了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原理,他就能根据这个基本原理去独立地理解、扩展基本知识的领域,如学会了代数方程式中的交换、分配和结合律,他就能独立地解答新的代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