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对孩子叛逆期很多家长处理不当

面对孩子叛逆期很多家长处理不当

面对孩子叛逆期,很多家长处理不当!
面对孩子叛逆期,很多家长的处理方法其实是有欠妥当的,那么,到底家长应该如何处理才比较稳妥呢?
抚养孩子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在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而叛逆期也许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

孩子叛逆,是让父母们最头疼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当孩子总说“不”,当孩子对我们的所有要求都顽强抵抗时,当我们对孩子无计可施时,我们通常脱口而出:“这个孩子太叛逆了!
有人说孩子的叛逆期有两个,有人说三个。

管它有几个,我们又不是拿来作研究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区分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孩子成长的需求。

只有区分清楚这三者,才能设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也才能让这三个需求变成一致。

所以,学姐从孩子生理成长角度: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的一些案例,来为各位家长们见招拆招。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懂“叛逆行为”和“叛逆期”的不同之处:
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叛逆行为”,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处于叛逆期。

比如,六七岁的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往往会变成“为什么”先生——不停地问“为什么”,并且一副“你不说个清楚,我就不照着做”的架势。

当父母们无法回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时,就会觉得孩子像小魔头一样难缠。

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只是一种独立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这时,他们显得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强调自己的意见和价值,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尊重。

而“叛逆期”是指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孩子会快速集中地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和能力,并且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抗衡,显示自己的价值。

但他们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别人的力量,这些特点和表现,需要父母客观地认识和对待。

青少年期
渴望获得尊重的小大人
9岁也就是处于三四年级的孩子,会出现更多的“叛逆行为”。

在经历过幼儿时代的敏感期后,这是他们再次强调“自己”的开始。

这个阶段,孩子对于自己的隐私、权利、意见都非常敏感。

父母们发现孩子们会突然锁门,会要求父母进自己的房间要先敲门,会开始注意外形,会不愿意透露好朋友的信息。

面对孩子叛逆期,90%的家长处理都不正确!
除此之外,孩子们会抗拒早已和我们形成的身体接触的习惯,他们会躲闪父母的拥抱和一些亲密动作。

叛逆期的孩子会变得非常敏感,特别强调自己的价值和意见,“凭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成为了他们的口头语。

虽然叛逆期的孩子们如同刺猬,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比任何时候都柔弱,非常渴望获得尊重和爱。

支招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冷静。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孩子的突发行为会很多,无论他们如何蔑视我们,我们千万不要被自己的焦躁打败,要保持冷静,甚至可以云淡风轻地问孩子一句:“你确定吗?不再想想?”这会让孩子们冷静下来。

我们还可以用更聪明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

这位在美华裔资深教育专家画云博士就遭遇了一次记忆犹新的孩子叛逆过程,事情是这样的:
“妈妈,今年圣诞节我要把头发染成白色。

”当时12岁的女儿突然向我宣告她的决定。

我心里咯噔一下:“妈亲啊,她这是想干什么呀?”
深陷在沙发里的我瞬时坐立起来,说实在的还从来没有这样被女儿挑战过。

不过,有了12年妈龄又在积极研究沟通技巧的我,做到了见怪不怪:“真的?谢谢你能提前通知我。

”这样说是给自己一点时间来消化她的话。

“你没生气,是吗?”女儿见我感谢她,反而心虚了。

“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染白头发?”我迷惑地询问着。

这事要是发生在过去,我最好听的话恐怕是:“你到底想干什么?想丢尽我的脸是不是?”可是训斥,发号施令对在美国长大的女儿根本就是苍白无力的。

“别人都把头发染成棕色或红色,没有人染白色,我想与众不同。

”女儿振振有词地解释道。

“标新立异!”我在心里喊叫着!
“哇,我做梦都没有想过会有一个白头发的少年女儿,这实在是太突然了。

”我半对女儿半对自己嘀咕着。

“嗨,不管我的头发是什么颜色,我还是我,只是看起来不一样而已。

”女儿辩解着。

我一时没有说服她不染白发的好理由。

然后她边强调边撒娇:“染头发不伤害任何人,妈妈你还是要允许我啊!”
是啊,染发一不犯法,二对女儿人身安全没有威胁,三对他人没有害处。

可是,可是我可不想和一个染了白发的女儿生活在一起,不想和她一起在公众场所出现,更不想让其他的妈妈告诉自己的孩子:“那个白发女孩太怪了,离她远点!”原来,我亲爱女儿的叛逆期来了!望着在一边期待着许可的女儿,我商量道:“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考虑?”我边想边问。

女儿觉得公平。

这要是发生在以前,我们一定会有一场战争,以致互相憎恨。

我怎么才能说服女儿不要染呢?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女儿如期来问我的想法,我实在没有很好的说法,就要求她再给我三天时间。

三天后,女儿再来问结果时,我告诉她我要带她到购物中心去试白色假发套,她将是决定是否染白发的人,而不是我,她高兴得又蹦又跳。

到了卖假发的柜台,我告诉店员拿两个白色的假发套,一个给女儿,一个给我。

女儿顿时呆住了,她瞪着我,好像在问:“你要假发套干嘛?”
“哈哈,我想看看能不能把头发也染成白色,和你做伴。

我们一起做与众不同的事,一定有趣。

”我佯装快乐地解释道。

店员按我的要求拿来了两个雪白的假发套,这时不试也不行了。

我们各自把假发戴上,还没来得及照镜子就被对方的奇异模样逗得哈哈大笑,把那个店员笑得一头雾水,也跟着我们傻笑起来。

笑够了,我们各自在镜子里端详自己头发瞬间花白的形象时,我发现女儿站在那儿好像被巫师施用了定身法一样。

过了好一阵子,她转过脸来喃喃自语:“我想我需要再想一想。

我们去看别的店,好吗?”
女儿再没有提起染发的事。

过了很久,出于好奇,我问她是否还想染白发。

她说她不会是唯一一个染白发的人,要想与众不同,不能通过染发来实现。

因为女儿对我处理染发事情非常满意,后来她遇到吸烟、毒品的诱惑时,都和我分享。

我们走过的路尽管不是平平坦坦的,但是现在22岁的女儿和我基本上无话不说。

不知道你看完之后有没有茅塞顿开?学姐再教你一招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

方法简称为“CCTC”:分别对应的招数是:Chanel(渠道)、Chance(机会)、Trust&Training(信任和训练)、Comments(评价)。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结合上面这个例子来看。

渠道(Chanel)
主要指与孩子沟通的独有方式,并且应该是长期稳定的沟通默契。

靠近孩子的秘诀:握手、拥抱、亲吻。

而“画云妈妈”在上面的故事中则用到了“我际关系”。

通常我们把国与国的关系叫国际;人与人的关系叫人际;现在我把我和我自己的沟通关系叫我际!我际关系决定我们的行动,进而决定人际关系。

在染白发故事中的,从事件到我对这事件的认知过程,就是我和我自己的沟通,是这个事件中的我际关系,这个我际关系决定了画云妈妈和女儿的沟通方式。

机会(Chance)
机会主要指孩子成长的机会。

作为父母,不仅要探求孩子成长中需要怎样的机会,还要主动为孩子去创造机会,进一步为孩子搜索资源和提供方法,让他实现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在染白发故事中,孩子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而妈妈并没有因为当时束手无策,而扼杀孩子的想法,而是给了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

信任和训练(Trust&Training)
信任不仅是要信任孩子的能力,更要信任孩子这个人。

很多孩子抱怨“我妈总催我写作业”,其实催促行为本身就代表着不信任,会招来反感和逆反行为。

但“坚持训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和孩子们一起设置合理的目标,更要提供科学的方法让他们能真实有效地达到目标。

其中,父母的耐心和等待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们需要时间。

在染白发故事中,画云妈妈填补了自己的知识空白,找到理解孩子行为的说法,锻炼了孩子的选择能力。

在后来的生活,也给了孩子足够的信任,并且和孩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评价(Comments)
要对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给出明确结果,无论输赢都要给出明确答案,要让孩子自己清醒认识结果。

其次,对这一结果和实现方法给予具体分析,包括认可、表扬、批评和鼓励。

在染白发故事中,女儿自己决定不染了,成绩归女儿,画云妈妈对女儿的做法给予了肯定,深厚了母女关系。

青春期是变化的,也是充满机会和危险的。

青春期的叛逆,就像家里来了不速之客,它最终会离开。

当孩子抛来这个棘手的问题时,我们不要针锋相对,可以像接篮球一样,退一步接住。

还要注意一点,其实孩子并不害怕批评,只害怕指责。

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而指责则上升到人格判断。

如果父母说得孩子都不爱听,可能就是在言语之中不自觉地就上升到人格评判了。

正确的批评孩子是可以接受,也能令他们更好地进步。

如果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叛逆,你就会发现,青春期的问题真的会容易了很多。

家长多一些耐心,不要摆太高的姿态,处理孩子叛逆问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