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提示作文天地05-17 0733:一、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7年广州市一模作文题)在枫叶上露珠红红的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写作提示: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审题立意。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说明: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都能焕发光彩。
二、(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星星雷诗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1、距离产生美。
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
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
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
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
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
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
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三、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可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进行立意: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
四、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沙苗得雨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
(2007济南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写作提示: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
“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
“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
“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
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
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你知道”也好,“你不知”也好,“你爱惜”也好,“你厌恶”也罢,“太阳”都会“天天升起”。
也就是说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主观意愿都左右不了太阳的升起。
在这里,“太阳天天升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你知道,你爱惜”“你不知,你厌恶”只是一种主观情感。
主观情感是难以左右客观存在的。
因此,尊重客观存在是这首诗所要思考的核心。
比如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当然,这样思考过后,还可引申为我们要“适应”客观规律。
所以,这首诗的最佳立意是“尊重与适应”,按照这个方向构思,文章是不会走题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杜运燮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走进阳光”与“躲避阳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种虽有“阴影”,“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一种虽没有“阴影”,“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走进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人生的人生姿态。
“躲避阳光”是退缩,是逃避,是不思进取,更是消极心理的集中反映。
这首诗给我们的有正面的积极的思考,也有反面的消极的反思。
这两个方面皆是我们的思考方向,想深想透,巧借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感受与体验,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激情四溢的妙文。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错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合肥市2007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写作提示: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
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
这个解释很好理解。
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
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
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
②有了初步的解读,再进行深入的想深想透。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
但这只是思考的初步,关键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对自我的认知。
重拾信心,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处处皆风景,就会发现我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
“一切欢乐”“快乐”自己也拥有。
因此克服这种“错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
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等。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统一 (法)雨果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向他说道。
这首诗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读这首诗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济宁市2007学年度期末考试)写作提示:这首小诗包含“大与小”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太阳”与“银菊”正是一大一小两个意象。
“太阳”的“大”体现在它有广阔的背景,“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是一朵“光芒万丈的鲜花”。
“银菊”的“小”体现在它有“野草丛”“残破的墙”这样的生存环境,它只能“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
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的差距很大,但“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这一惊天动地的心声,写出了“银菊”虽“小”但志向远大,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要重点思考的地方。
这“小”蕴含着“大”,“小”只是相对的,“大”也是相对的。
“大”与“小”是辩证统一的。
思考到这一步就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的一些鲜活素材构思行文。
你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写某个小人物做出的大事件。
你也可以就生活中的小与大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立意高远的议论文。
你也可以写一篇寓言故事,揭示“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总之只要言之有物,切合题意就完全可以写一篇上乘的佳作。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是条航船让风留给帆方向留给舵船长站的位置留给我在生活的海洋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
引领自己的人生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你,准备好了吗?请围绕“做自己人生的船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作文的立意取决于诗的立意。
这首小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很明白,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自我意识都很强。
比起他们迷失过自我的父辈,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然而,做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一种责任。
所以,每个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应当问一声自己:我,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会把人生航船引向成功的彼岸;准备不充分,也会有帆破楫折的危险。
当然,也可以以站在大海边渴求冲浪、渴求风口浪尖的战斗豪情,对未来做一回畅想和憧憬,像暴风雨来临前勇敢的海燕一样。
如果将镜头聚焦别人,那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有的是一部辉煌夺目的史册,有的是写满了遗撼和沮丧的残片。
面对人生之海,珍重书写吧!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浪前浪:是你推着我前进吗?后浪:我以为是紧随着你。
于是,前浪和后浪扬声大笑向海。
浪,每个人都见过;由浪联想到生活,联想到人生,却是诗人的独到发现。
诗里的“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它给人一种怎样的人生启迪?请以“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与“浪”的意境有关。
写作提示:前浪说后浪推着自己前进,后浪说自己是紧紧跟随着前浪。
前浪把功劳归于后浪,后浪由衷地赞许前浪。
后浪和前浪彼此谦让、推功、称赞并感谢对方。
这是一种豁达大度的胸襟.令人倾倒的品格。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襟怀和气度,才前浪连后浪。
一浪又波,形成了一川奔流到海浩荡澎湃的巨浪。
大海,是它们共同的目标。
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联系社会生活,可以写老一辈和新一代的人生接力;可以谈相互谦让的美好品德;可以讲团结互助形成合力的重要;可以说伟人目标凝聚人心的作用;也可以从反面入手,鞭挞争功邀宠、相互倾轧的陈规陋习;还可以由浪的团结想到和谐,等等。
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土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土壤的功用是无比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