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材料作文怎么写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关键。
诗歌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
而形象往往来自于生活,同学们在解读诗歌时只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定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会拥有独特的感悟,此时也就找到了写作切入点,只需言之有理便是成功之作。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诗题“错觉”的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
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
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
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少些攀比……二是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的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
要知道,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活中学生对生活的体悟。
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
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
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
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
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参考题目】《抓住身边的幸福》、《给错觉纠偏》、《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何必攀比》、《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做自己主人》、《别只盯住远方》等。
【佳作赏析】幻想照进现实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窗前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阅读卞之琳的诗,常使我感到迷惘。
是什么虽经历时间的淘洗,却历久常青,时读时新?他编织的各种五彩缤纷的谎言,让人们无法自拔地陷入这精心的罗网之中。
我就是那深陷其中的一位。
因此,在我审视一件事物或是评价一件东西时,常常会不经意间带上网一样的思绪。
秋日,阳光一般的午后,我常常喜欢趴在窗台上,品一杯清茗,持一本喜爱的书,陶醉于文字本身带来的美感与迷幻;但我更沉醉于一层一层地剥开文字背后的秘密,思索这些符号所传达的“大智慧”。
最初的思考,是唐诗带给我的。
初读《枫桥夜泊》,只触摸到一位失意才子无法排解的愁绪,没由来地陷入到了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编织的凄美意境之中,幻想自己就是张继,沉迷在伤感的幸福中。
所以之后读这类诗,我都会不自觉地自我陶醉于其中,自我徜徉于幻美中,沉浸于忧郁的畅想。
在这些伤感的意境中,我以为自己找到了幸福的全部。
但后来见得多了,当这些错觉无法再唤起我心灵的美感时,我开始重新打探它,这首诗便也在我心头隐现,由一鳞半爪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首诗最令人无奈的,就是在于借寒山寺的钟声敲醒人的梦境以后,把人搁在这荒寒中没有着落,并让人用一生的经历来消解这梦后的凄苦,这何等的厚重的无奈啊!而我竟然只是错误的以为这是一种美丽的忧伤,而且把这种忧伤当作了青春那如迷雾般的幸福。
解读之后,心中悚然一惊: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别处,一直生活在错觉中,却很少把目光投注到身边的风景上;心中那些“幸福”的畅想是飘浮的,像无根的萍。
所以,真正读懂了一段文字,也就经历了一种生活。
箫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我曾深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他把占有欲未得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
但后来又有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比起箫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它所达到的思想高度,也是应当值得景仰的。
曾经以为,我的所谓的对生活的评价是无懈可击的。
但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若再来反复推敲,便觉得好像宇宙空间里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总那么轻飘飘的,甚至很难守住自己心灵的大树。
所以,我不会再像泰戈尔诗里叹息的人--“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而会紧紧握住现实的手,抓牢眼前的幸福。
一直以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须伸出手臂,便能掂出它的厚重,不是么?当幻想照进现实,当错觉变成“真视明”,幸福便开始蔓延……幸福还在人们往往容易贪慕别人的欢乐,却遗忘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题记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富人腰缠万贯,周身绫罗绸缎;而穷人只有一间破草屋。
富人问穷人幸福吗?穷人个回答很幸福,富人觉得不可理喻,拂袖而去。
后来,富人家里发生火灾,全部家产化为灰烬,他自己也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夏天很热,富人又累又渴,于是他敲开一间草屋的门,开门的正是当年那个穷人。
富人向穷人讨了一碗水,喝完,穷人问他什么是幸福。
富人回答说,幸福就是手中的这碗水。
一碗水能有多幸福?可它却是富人心中幸福的全部定义。
那么你呢,朋友?你的幸福是什么。
赚大钱,还是考上名牌大学,抑或是做一个万人瞩目的明星呢?无疑,当你拥有这些的时候你会是幸福的。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你来说,不过是你心中的一种渴望,都不是你最需要的。
而幸福恰好是你最需要的如同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的物质。
也许我不该说是物质,因为幸福它本就不是有形的,它是属于你掌心的一丝温暖;他是属于你眼角的一个表情;它也是属于你心灵的一块绿洲,滋养你的生命之树。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投向别处,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幸福,既而心生羡慕。
于是,幸福就在这样的彼此歆羡中悄然流逝了,如同蒸馏水渗入土壤,并未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任何养料。
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它们可能是在寒冷的冬夜等待你回家的一盏灯,可能是朋友送你的一双手套,可能是萍水相逢的人对你道一声“你好!”。
更有甚者,幸福就是你在某天清晨醒来看到窗外阳光正好,草长花红,那一瞬间你不觉得被幸福撞了一下腰么?曾经以为别人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足够特别;我不幸福是因为我的幸福不及别人的好。
募然回首,终于悟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无法分一杯来;同样,我的幸福是我独有的,别人也无法带一分去。
这样想着竟享福起来。
那么,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其实幸福就如同一批零件,有合格的也有不合格的,需要我们的检验。
用什么呢?当然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
一个常怀对生活的感恩与珍惜之心的人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睁开眼睛能够发现幸福,闭上眼睛能够聆听幸福,就算他看不到听不到,也能用心感受得到幸福的存在。
人生如虹,岁月如歌。
在时光流转之中,记得常常摸一摸自己的口袋,看看,幸福还在吗?纵向幸福“当我拾起幸福马车留下的金鬃毛时,我才知道自己曾经见过他。
”常常在发现时间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消逝之后,就会条件反射般的慨叹过去的美好,也难怪有人说:“过去的总是幸福的。
”因为在时光流逝之后,我们会以一种不同于当时眼光看待当时的事情,改变的不是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
那为什么我们不换个未来的眼光看视现在呢?仅仅把自己和别人比较而得出的幸福与否是浅薄的。
生命不过是借来一段光阴,然后冠以自己的名字来话出一个自我。
幸福应从本我出发,与自己的过去甚至是未来作的纵向比较,而把眼光着眼于别人的横向比较是很难得到幸福的,纵使这样比较让你获得了一种成就感,那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只不是是一种陶醉于自己的满足感中罢了。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说河彼岸的花总是比此岸的花得要好,这样总会让人想起有些人说国外的月亮中国的都圆般的幼稚可笑。
幸福感的缺失就和小学课本中的那是看见香蕉就丢了西瓜看到了芝麻就丢了香蕉的小猴子,总是因为有一种不满足的欲望让我们迷失在幸福缺失的回廊里。
再看看泰戈尔的诗题,名为《错觉》,此岸从彼岸感受到的美仅仅是一种错觉。
自己的不幸福不过是水雾交错的悲伤影子它最终会消失于心灵的晴朗。
纵向才能幸福。
假想你已经过了这个青春的年代,你会不会体会到一起学习的美好感觉呢,你会不会怀念此时温暖和熙的阳光呢,你会不会想起这时风卷起你衣角的画面呢,你还会不会想起那些试卷上奋笔疾书的沙沙声与寝室里疯狂的呐喊呢?我们那时觉得青春记忆是人生中无限美好的一部分。
为什么现在我们不去好好的触摸到这份幸福呢?球场上挥洒的汗与泪,学习中的甜与苦,与朋友的欢笑与尴尬,甚至是羞涩时绯红的面颊和生气时的铁青的面容,都是这些人纵线上的一粒粒五色的珠钻,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可以在他们熠熠光辉里看到无数的幸福马车载着我们走过。
【请你试笔】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统一(法)雨果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向他说道。
这首诗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读这首诗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济宁市2007学年度期末考试)2、阅读下面诗句,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