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闺塾>>赏析汤显祖1.<<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明代戏剧家汤湿祖“临川四梦”之一(“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全剧五十五出,作品通过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故事,展示出“情”和“理”的冲突。
歌颂了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愿望,也掲露了封建礼教社会的僵死冷酷和虛伪!全剧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
聪明,漂亮,知书达理,向往自由。
其父为她聘请了一位叫陈最良的先生教她习文。
除此之外,几乎沒什么自由可言,她只能呆在自己的绣楼。
闲睱时候,她在自己的衣裙上绣上成双成对的花鸟,或偶然打个瞌睡,都要受到父毌的严厉呵斥,因此,她长到十六岁,居然不知道家里有个后花园!一天,老师给她讲授<<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从此,沉睡的少女之心猛然觉醒,她不由得向往起自由的爱情来!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溜到了后花园,在灿烂的春光中, 她大发感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此情此景,丽娘浮想联翩,深感春光流转,自己年已及笄,颜色如花,命如一叶,不能早遇意中之人,胡思乱想,春睡成梦:梦见一位自称柳梦梅的书生,来到牡丹亭上和她幽会,在梦中,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爱的芳醇。
可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在冰冷乏味的现实生活中,她无法与梦中郎君早成婚配,更不能体验到爱情的芳醇。
从此情思无聊,独眠香阁,老想着折柳情郎,为他颦,为他痩,为他疼!自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久而恹恹成病,深秋时节在遗憾中死去。
临死前,她自画了一幅肖像,把肖像藏在后花园太湖石底下。
并嘱咐家人,她死后,一定要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之下,丽娘死后,家人悲痛之余满足了她生前的愿望,并为她修建了一个梅花庵。
再说,广州地方果然有个叫柳梦梅的书生,他也曾梦见在一个花园的梅花树下,有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对他脉脉含情。
从此,他也经常忆起梦中情境。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借宿梅花观,游园之时,在太湖石下拾得了丽娘画像。
柳梦梅非常吃惊,画中人正是他三年前的梦中人,于是留连于后花园中。
当晚,丽娘魂魄与他幽会,并诉说自己因情而死的悲伤,叮嘱柳梦梅如何如何挖坟开棺使她还魂,梦梅一一照办,丽娘终于起死回生,于是陪梦梅去了京诚,后来梦梅高中状元。
并在回乡探亲的路上遇到了因家中变故已经逃难在外的丽娘的母亲与春香,最后大团圆。
析:“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主要写私塾先生陈最良秉承杜宝旨意,以诗《诗经》训导丽娘美德,因为此时丽娘《四书》之类早已成诵,杜宝认为《诗经》开卷便是后妃之德,且四个字儿顺口,最为合适。
可在解读《关雎》时,尽管千百年来不少人强调这篇诗是颂扬后妃贞淑之徳的,可杜丽娘心灵聪慧,并不盲从,字里行间,她隐隐感悟到这是恋歌。
想向先生寻根究底,但那时的理学思想是“灭人欲,存天理先”,一个老儒生受人之托,岂敢在女弟子面前跨越雷池?所以只能依注解诗,而丽娘青春年少。
思想能不自由弛骋?正因为遮遮掩掩,反而让丽娘青春开始觉醒,她似乎从诗的意境里品偿到了理想爱情的甜蜜。
“闺塾”一节,实为全剧关键,主要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有了这一节,才有了丽娘的青春觉醒,才有了她内心深处喊出的“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但从情节表面看,这一节也有人称之为“春香闹学”,其实不然。
从全剧安排来看,春香闹学只能算是添加点喜剧色彩。
春香乃丫头一个,是丽娘的影子,她的言行可以无拘无束,不伤大雅。
所以春香之闹,可以欢快而风趣,也可闹在明处。
而丽娘就不同了,她是太守的女儿,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怎能放荡不羁?所以丽娘闹学,实在含蓄而机智,闹在暗处,试想,沒丽娘的默许和纵容,春香有这个胆吗?故春香之闹学,实乃丽娘之闹学也!〔末上〕(末:角色名,男主角,此指陈最良,丽娘的老师)“吟余(吟咏之余)改抹(俢改)前春句,(早些天写的诗句)饭后寻思午晌茶。
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咂:吮吸)瓶花。
”析:陈最良的四句开场白:有两个作用,1:笫一二句写兴趣,突出老头的闲情逸致,古人云:诗容闲客读,酒待故人倾.陈最良寒窗苦读,科场不顺,耳顺之年,还是一介寒儒,衣食无靠,如今为杜宝训女,酒饭不愁,故而心生满足,自然有了闲情逸致。
2:第三四句写春景: 窗外紫燕衔泥,黄蜂课蜜,花红柳绿,春光流动, 与书房的枯燥乏味形成对比.为闹学伏笔。
正是“年光到处皆堪赏,说与痴翁总不知!”我陈最良杜衙设帐,(丽娘之父杜宝乃县官,故名杜衙,意即杜府.设帐:教书)杜小姐家传《毛诗》(《毛诗》:即《诗经》,相传汉代毛亨和毛苌曾为之作注,故也称毛诗。
)极承老夫人管待。
(特别受到老夫人杜太太的照顾和接待,他啃了一辈子书,一无所成,最后却几乎绝粮)今日早膳(早膳:早饭)已过,我且把毛注潜玩(潜玩:深入玩味)一遍。
〔念介〕“关关雎鸠,(关关:拟鸟声,雎鸠:水鸟名)在河之洲。
(河:黄河, 洲, 本为州, 水中陆地)窈窕淑女,(窈窕:纯洁美好)君子好逑。
”(君子,古时男子通称.逑:配偶. )析:该诗今可译为“雎鸠关关两对唱,就在河的那一方,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哥儿好对相!此处老夫子咿咿呜呜地吟哦,使书房平添了许多酸霉迂腐之气。
为后文闹学作铺垫.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逑不为求,是仇的假借字,显示其迂)〔看介〕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馆:学馆,即学堂)。
却也娇养的凶。
待我敲三声云板。
(云板:一种铁制的敲打乐器)〔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解书。
(解书:上课)【绕池游】(绕池游:曲牌名)旦(旦:杜丽娘)引贴(贴:丫环春香)捧书上.素妆才罢,(素妆:简朴的打扮)缓步书堂下。
(缓步:轻盈慢行)对净几明窗潇洒(潇洒:整洁)。
〔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析:丫环春香一上场就诅咒诗书礼仪把人拘束死了,展示了她向往自由的心声。
〔见介〕〔旦〕先生万福,(万福:古代女子见人行礼请安时多口称万福)〔贴〕先生少怪。
〔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洗脸)、漱(漱口)、栉(梳)笄(束发),问安于父母。
日出之后,各供其事。
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
〔旦〕以后不敢了。
〔贴〕知道了。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析:先生待丽娘上前便训:“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
此实为封建社会标准的女模要求。
古人云,女子十五上鸡啼,要求起得极早,自是梳妆打扮需要时间。
陈先生知恩图报,准备严格执行杜宝对杜丽娘的教养方针:用诗书礼仪约束其身心,丽娘家训甚严,虽有不满,当然不敢言语,但春香不同,她是丫头,敢爱敢恨,敢顶撞,她很不满,所以话语带刺,你不是要早吗?三更该早了吧!你能来?我们自然豁命奉陪了.她的顽皮尖刻一下子止住了原本木讷而爱唠叨的先生,也打破了学堂窒息的气氛,实为妙笔。
〔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
则待讲解。
〔末〕你念来。
〔旦念书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末〕听讲。
“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
〔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诨:开玩笑,)析:在这一出戏中,春香就喜欢插科打诨,既使戏剧风趣幽默,又体现了她的思想单纯,天性自然开朗,她既玩皮,娇憨,又大胆,泼辣。
这一节的笑点在春香问先生“怎样声儿”时,作为正儿八经的老先生讲解爱情诗己属难堪,竟然还要像孩子一般学鸟叫,实在憨态可掬,十分滑稽,敢直令人喷饭!神圣的师道尊严荡然无存。
真所谓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
〔贴〕是了。
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在河之洲:洲本水中高地,意谓在河那边的沙滩上),〔末〕胡说,这是兴。
(兴:一种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先生但说了半个意思,为春香究根留下话柄)〔贴〕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
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先生再留话柄)〔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哩。
析:先生讲书的特点是半解半留。
最为可笑,只要他一开口,春香便挿科打诨,引得读者笑声连连。
你看:“在河之洲”,生先未解,春香故意将洲曲解成州,而知州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此处作者的目的是借以取笑,提高喜剧效果。
在解释“君子好逑”时,先生只说: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这也是半解半留的妙处。
为甚好好的求他?春香似懂非懂,丽娘也似懂非懂,面对青春少女,先生又不好说这是爱情使然,真是天真可爱的学生,尴尬难堪的先生,有什么办法呢?沒办法,说不得下文了,免得引动学生春心,适得其反,然而先生的遮遮掩掩,反而开启了两少女的心灵之锁,让他们对爱情有了好奇,有了遐想,有了向往,先生亦知,又沒办法,只能喝住,这样写来,读者岂有不笑之理?〔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
但把《诗经》大意,敷演(敷演:陈述而加以发挥)一番。
【掉角儿】〔末〕论《六经》,(《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诗经》最葩(最葩:最华美),闺门内许多风雅:(女子中许多好风范)有指证,(指证:例子)姜嫄产哇;(典出《诗经·大雅·生民》。
哇:通假字,通娃。
姜嫄产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姜嫄乞求生子,因而虔诚对待祭祀,为了祈祷神灵上苍,她本一直单居独处,可一天偶然踏了天帝的脚趾印,怀胎生下后稷。
)不嫉妒,后妃贤达。
(姜嫄,本帝嚳之妃。
可那时是母糸氏族,男女关系不固定。
人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
她无意男女情怀,一心教导后稷播种五谷而终有成就)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诗经中四篇诗。
“咏鸡鸣”典出《诗经·齐风·鸡鸣》,丈夫是个士大夫,天要亮了,妻子催促丈夫早起上朝。
“伤燕羽”典出《诗经·邶风·燕燕》,内容是卫庄姜送二妹出嫁,表达离情别绪。
“泣江皋”典出,《诗经·召南·江有汜》,内容是媵女不能陪嫁的怨词;“思汉广”典出《诗经·周南·汉广》,这是一首描写男子向汉江女郎求偶而不可得,因而表示悲愁失望心情的诗。
其实这些都是爱情诗,只是历代人认为这些只是表示了悲愁失望心情而已,在古人眼里,男女不私会,不私奔,就不伤风化。
)洗净铅华(铅华:女人用的脂粉,意思是这四首诗只写女子美德,陈最良先生也认为这些文章并没写男女之爱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