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西周初年,政治中心在丰、镐。
对于黄河下游,特别是原来商代的中心地区,不便统治,故周武王时,曾命周公在洛阳附近新建王城及成周两个城市,传说都曾经过相宅,而且有一定的规划。
建城的目的是将殷商的“顽民”集中管制。
丰京、镐京、洛邑、成周。
丰京、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洛邑用于监视殷“顽民”,在东周时曾是都城;成周用于集中管制殷“顽民”。
简述《周里·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以解释。
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方九里应为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竖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有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经涂九轨指为路宽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
前面是行政办公,后面是市场。
市与朝各方百步。
“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都按这个制度,而且越往后,都城的建设越严格按照此制度,如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清北京,这也与儒家思想受推崇有关。
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大统一、中央集权与郡县制、驰道建设、重农工商。
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会嵇、琅琊、之罘、咸阳都城改造、地方古都城等。
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部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因素。
利用秦代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安宫,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汉武帝在城西修建章宫,城内桂宫,明光宫;王莽时在城南修建辟雍等礼制建筑;东汉时改为陪都,称西京,光武十年修长安高庙,修西京宫室,东汉末年被董卓烧毁,南北朝修复,隋文帝时废弃。
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矩形;有城门12个,通城门的大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中为驰道,帝王专用;城中大部分为宫殿所占;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城南至曲江终南山为上林苑;城内九市,集中设市,商业发达,闾里多;城周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未央宫,利用龙首山的地形,因地制宜先建前殿,舍弃以前将大殿建在人工夯筑的工程浩大的土台上的作法。
以秦长安宫为基础修建;西南龙首山要求修建配合地形;修建过程中有战争破坏;人口增多,城市扩大;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富豪,修筑陵城。
汉长安城门、道路、市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城门:十二个,每边三门,是旁三门制度,每门容4轨,共12 轨。
道路:通城门的大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与门道宽度大致相同,中间应为驰道,为帝王专行。
街道都是南北向与东西向直交的。
市肆:城内九市,于南北主道东西两侧,有的不在城内,集中设市,商业发达,需要管理。
居住区:一般的称闾里,子城内各宫殿之间,一些院子并联排列。
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里也可能不全在城内;闾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
单圭灵昆苑最大,周围约11里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城市有明确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廊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但分区更明确,这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
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如唐长安城等。
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春秋末年越城——战国筑金陵邑城——三国建都城建业——晋改名建康宰相谢安和大匠毛安人主持扩建、建“建康宫”——建军政中心东府城,建西州城安置诸王,形成宫城、东府城、西州城鼎足之势;三城之间是坊里商市;城共九门,每门三道,上有重楼;秦淮河为商市码头;佛寺园林新建。
建康城因位于长江岸边的丘陵起伏的地区,山湖河等地形较复杂,而且是各朝逐步扩建,因而整个城市呈不规则形,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
但其中宫城部分则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比较方正规则,坊市地区则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情况。
建康城实际上是一组城市形成的。
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经济中心转向长江流域;大运河开挖,沟通南北交通;国内统一,经济发达后加强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发展。
运河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三大商业城市:广州、扬州、汴州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长安是在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都城,在规划布局上总结过去的优良传统,按照一定意图去建造,对今后的城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
城市规模,道路宽,坊里面积大得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统一的强大威力。
城市布局有一定数字的概念,每边开三门,一般门均有三个洞。
城市对称布局突出了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突出宫殿,这种将城市作为一个构图整体,使道路,坊里,建筑布局成为一个统一的规划手法,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优良传统,隋唐长安在布局上的整体性,超过以往任何城市。
长安城规划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有很大影响。
东都洛阳、宋代东京汴梁、金的中都、元大都都间接受长安的影响。
也是当时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学习榜样,如唐代位于中朝边境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今吉林宁安),其布局方式基本与长安同。
日本的古都平京城、平安京,也完全模仿唐长安规划。
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
城市规划布局:长安城的对称布局突出了中轴线;洛阳主轴线偏于一侧,布局不对称。
皇城和宫城:长安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宫城南面是皇城;洛阳皇城宫城位于西北角,宫城位于皇城北部。
坊里:长安城坊里面积超过实际所需;洛河将城分为南北二部分,南北均有坊,划分和形状方正规则。
道路系统:洛阳的道路系统和长安相似,成严整的方格网系统。
道路网不像长安那样完全对称,宽度吸取长安经验比较适合交通需要,没有过多浪费用地;市肆: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洛阳城内有三个比较集中的市。
洛阳水运比长安发达,是物资的集散地。
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10万户城市增加到40个;出现繁华的商业街;南方城市成为巨大经济中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大规模营建都城并继承汉族城市规划传统;集镇大大增加;有的发展为城市;城市防御工事加强,城市发展迅速,形成关厢;坊里的封闭模式被打破。
五代及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当时都城的情况?开封有三套方城,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平面形状并不方正规则;最内皇城,第二重建城,最外罗城;城门名称有代表它联系的地区,各城门都有瓮城,里城和罗城外都有宽阔的城壕;城垣平面形状不十分规则;城内河道较多,号称“四水贯都”。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街景是在狭小的的街道两旁,尽是店面,有的张灯结彩,有的挂名贵的字画,有的建有欢楼,有各种招牌。
反映了当时街道商业景象的繁荣。
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1 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2 改善旧城拥挤之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3 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4 制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绿地增加城市绿地这个改建计划很杰出,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大不相同。
南宋临安作为都城在宫城布局上有何困难?河道多,集中的市,供行商住宿及储存货物的塌坊,商业街道通宵营业,寺院多;临安的地形复杂,城市完全配合地形,城垣形状很不规则,官署也多利用原有建筑分散各处,道路系统也较杂乱,作为主要就街道也完全与商业大街结合在一起;瓦子较汴梁多,商市也更繁荣,寺庙多。
宋刻《平江图》有何价值?从中反映出古代江南城市骨架的相对稳定性和空间的走向开放,如何解释?南宋绍定二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上也是较早的作品,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平江图》所绘的建筑物位置相对准确,说明当时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
考古勘探确认苏州是在原址上不断重建的,与一般古代封建都城多舍弃原址决然不同,是由于平江城的城市骨架——河道的重要作用。
平江城平面不是很规则方正,这与水网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没有严格的里坊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在南方水网地区,河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脉,因此城市就不会随意迁址。
宋元时代泉州城的发展有何历史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有何有利自然地理条件?1 唐代统一全国后,国势强盛,经西域通西亚及欧洲的商路又恢复。
2 泉州及其附近地区手工业以很发达3 造船业发达4 唐宋以来,政府对贸易通商采取鼓励及保护的政策。
5 西亚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使欧亚交通畅通宋代泉州港的范围很大,泉州湾上的后渚港是当时最大的港口。
泉州城市布局有何特点?元末以后泉州走向衰落的因素有哪些?从中汲取什么教训?最早的城垣为子城,筑城时环城皆植刺桐,故泉州又名刺桐城。
平面布局不规则,是由地形限制及逐渐扩建形成的。
道路以十字街为骨架,城南码头商市。
“蕃坊”无明显界线,更无防御,受中国当局管理,筑有清净寺。
海盗侵扰、海禁、帝国主义东侵、港口的逐渐淤塞。
元大都规划建设有何特点和成就?绘制平面简图。
是自唐长安后,平地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至今保留下来。
1 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2 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
3 完善的上、下水道。
4 规划和建设由刘秉忠负责,城市建设工程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
明代南京城规划中皇城与旧城的布局关系如何?绘制平面示意图。
明代南京城包括外城、应天城、皇城三重。
皇城及宫城布置完全继承历代都城规划而又加以发展,皇城并未在六朝、南唐宫室的基础上修建,而是位于原金陵城东门外,偏在应天府城东南隅,系填燕雀湖而成,主要考虑风水、形胜因素。
应天府城即是现在的南京城。
城墙按照河流、湖泊、山丘等地形,从防御要求出发修建,呈现不规则形。
外城主要从城市外围防御要求出发,在应天城的外围,利用天然土坡筑城。
明代北京城规划是如何利用和更改旧元大都的?绘示意图说明。
明北京规划有何特点?1 利用了元大都的街道作为基础,来建设明北京城的街道。
2 明代北京城依然分为三重,元明规划均遵循宗教礼法,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规划制度3 居住单元与元大都相仿,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型居住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