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城建史(8)

中外城建史(8)

14
1、 居住建筑的特点 2、工业建筑的特点
15
16
17
18
19
20
21
3 交通建筑的特点
22
23
4 园林建筑的特点 5 商业建筑的特点
24
6 城市景观风貌特征
25
湖北武汉旧俄租界江岸
街清末民初
26பைடு நூலகம்
27
28
29
30
31
32
四、近代城市管理体制
近代城市管理体制第一次变革 在法律上承认市、镇是一种独立的地方行政建制始于清末 民初。 1854年——英、美、法三国在上海租界成立“工部局” 1862年——法租界 “公董局” 1900年——上海“闸北工程总局” 1902年——南京改保甲为警察
中外城建史(8)
近代城市建设史(一)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2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一、近代社会经济背景 二、近代城市体系类型 三、近代城市建筑景观 四、近代城市管理体制 五、近代城市规划的若干问题
3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一、近代社会经济背景
1840~1949 1949~今
38
一、帝国主义共占的“租界”都市 ——上海
39
1、上海的发展过程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正式设上海县治,建有 县署、文庙等。明嘉靖间为防倭寇侵扰,而筑圆形城 墙。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于1843年开辟为商埠, 帝国主义相继而来,从此就使上海发生了变化,从一 个小城市,迅速地发展成为中国甚至远东最大的城市, 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最大基地、旧中 国的工商业中心、世界闻名的“冒险家的乐园”。
33
1909年1月18日清政府公布了《城镇乡地方 自治章程》
设置条件:府、州、县治——城 ≥5万人 ——镇 ≯5万人 ——乡
34
2、近代城市管理体制第二次变革 1928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特别市组织法》和
《市组织法》 1930年,国民党政府颁新的《市组织法》 1943年,修改《市组织法》
35
五、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13
三、近代城市建筑景观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 绝大部分是地主封建统治阶级以及一些商人、 手工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乡村, 集中着官府,地主宅第,以及商业、手工业及 其他劳动人民,城市大部是消费性的。城市的 功能结构简单,平面形式沿袭着封建社会的城 制,建筑面貌也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形式。
上海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租界的不断扩张的过程。
40
(1:1846 年),英国租 界延安东路以 北、北京路以 南、东到黄浦 江、西到河南 路;面积830 亩,面积扩大 两倍多
41
第十章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积到京英
扩河路国
大南以租
两路南界
倍;、延
多面东安
。积到东
830
黄路
亩 , 面
浦 江 、 西
近代社会 现代社会
100年 60余年
4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1、城市经济的快速起步 2、新政在城市中的施行 3、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5
6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二、近代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类型
近代中国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
7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突变型(沿海、沿江) 第一类城市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
1、近代城市中的工业布局 2、近代城市的对外交通及市政设施 3、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6
思考题
1、中国近代城市的两大类型 2、我国近代城市在功能结构、城市景观方面
的变化 3、近代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要点
37
近代城市建设史(二)
一、帝国主义共占的“租界”都市 二、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城市 三、旧城市的新变化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
46
(日本虽无租 界,但也盘踞 在虹口地带。 在洋泾浜以南 为外国租界, 中国地大致洋 泾浜以北、人 民路、城隍庙 一带。
47
第十章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日本虽无租界,但也盘踞在虹口地带。 在洋泾浜以南为外国租界,中国地大致洋泾浜以北、人民路、城隍庙一
带。
48
2、上海近代工业的发展 3、上海的道路交通
道路为简单的方格网。在英租界称之为“棋盘街”, 按照早期的规划,租界内的主干道宽度为18-21米,一般 道路为10-15米。但道路间距均在100米以下,有的只有 40~50米,沿街全部为商店店面。
道路与租界的扩展方向一致,主要由东向西、以“越 界筑路”的方式发展。
44
(8:1914),
法帝国主义在“天 津条约”以后,也 在上海强占租界。 法租界在延安路以 南,至人民路一带 以及后来扩大的范 围—华山路、徐家 汇一带;面积达 13000亩,合10平
方公里。
45
第十章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法帝国主义在“天津条约”以后,也在上海强占租界。法租界在延安 路以南,至人民路一带以及后来扩大的范围—华山路、徐家汇一带;面 积达13000亩,合10平方公里。
哈尔滨
11
渐变型(内陆、西部)
第二类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 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 部的变化。
这类城市包括封建都城北京,和一些长期作为 地区封建统治中心的城市、如西安、成都、太 原、南昌、长沙、兰州等。
12
城市类型
1 、综合型的开埠通商城市 2 、单一殖民地类型的城市 3 、政治统治中心类型的城市 4 、以工商、交通职能为主的近代新兴城市 5 、传统类型的古老城市 6、革命根据地类型城市
以 北 、 北
42
(2-3: 1848年), 美帝国主义与清政 府订“望厦条约”, 美租界在虹口一带, 后来范围不断向四 周扩大,在1863年 英美租界合并为公 共租界;1915年公 共租界总面积达 54793亩,约36平 方公里
43
第十章 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
1848年美帝国主义与清政府订“望厦条约”,美租界在虹口一 带,后来范围不断向四周扩大,在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 租界;1915年公共租界总面积达54793亩,约36平方公里。
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 生较大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
8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1) 帝国主义共占——上海、天津、汉口等 (2) 帝国主义独占——青岛、大连、哈尔滨
等 (3) 国内资本主义——南通、无锡、蚌埠、
郑州等
9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青岛
10
第九章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