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规范
1.支重轮检验:
1.1支重轮总成及零件根据已批准的图纸进行检验。
1.2批量生产的支重轮总成或者零件要抽检,比例按5%抽检,但不得少于7个。
若有一个不合格则加倍抽检。
仍有一个不合格则全检或拒收。
1.3机械加工质量检验
1.3.1尺寸精度用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深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定。
1.3.2形状位置公差用专用检具测定。
1.3.3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对比样块测定。
1.4热处理检验
1.4.1表面硬度用里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测定。
1.4.2如客户需提供淬硬层硬度,则在踏面部位切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或送热处理厂用维氏硬度计检测。
1.5 外观与装配质量检验
1.5.1外观用目测检验,检测支重轮总成零件的完整性,检测焊缝平整及漏焊等缺陷,检测铸锻加工件的表面平整度及裂纹、飞边、毛刺、划伤、粘砂等缺陷,检查油漆的均匀度及起皮、流痕等缺陷。
1.5.2轴向窜动量的测定:将支重轮的浮封和内外盖拆除,用百分表测定轴端的窜动量。
1.5.3漏油检测:固定轮体后,通过油孔通入0.4Mpa的压缩空气,放入水中,
0.5分钟,观察有无冒泡漏气。
1.5.4转动性能测定:用手转动轮体,感觉能盘动但不很轻松。
2.引导轮检验
2.1引导轮机加工质量检验
2.1.1尺寸精度用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深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定.
2.1.2形状位置公差用专用检具测定。
2.1.3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对比样块测定。
2.2 引导轮热处理检验
2.2.1表面硬度用里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测定.
2.2.2如客户需提供淬硬层硬度,则在淬火线部位切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或送热处理厂用维氏硬度计检测。
2.3 外观与装配质量检验
2.3.1外观用目测检验,检测引导轮总成零件的完整性,检测焊缝平整及漏焊等缺陷,检测铸锻加工件的表面平整度及裂纹、飞边、毛刺、划伤、粘砂等缺陷,检查油漆的均匀度及起皮、流痕等缺陷。
2.3.2轴向窜动量的测定:将引导轮的浮封拆除,用百分表测定轴端的窜动量。
2.3.3漏油检测:转动轮体,通过油孔通入0.4Mpa的压缩空气,放入水中,0.5分钟,观察有无冒泡漏气。
2.3.4转动性能测定:用手滚动轮体,感觉不松不紧。
3.托链轮检测
3.1托链轮总成及零件根据已批准的图纸进行检验。
3.2批量生产的支重轮总成或者零件要抽检,比例按5%抽检,但不得少于7个。
若有一个不合格则加倍抽检。
仍有一个不合格则全检或拒收。
3.3机械加工质量检验
3.3.1尺寸精度用内径百分表,外径千分尺,深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定。
3.3.2形状位置公差用专用检具测定。
3.3.3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对比样块测定。
3.4热处理检验
3.4.1表面硬度用里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测定。
3.4.2如客户需提供淬硬层硬度,则在踏面部位切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或送热处理厂用维氏硬度计检测。
3.5 外观与装配质量检验
3.5.1外观用目测检验,检测托链轮总成零件的完整性,检测焊缝平整及漏焊等缺陷,检测铸锻加工件的表面平整度及裂纹、飞边、毛刺、划伤、粘砂等缺陷,检查油漆的均匀度及起皮、流痕等缺陷。
3.5.2轴向窜动量的测定:将托链轮的浮封和内外盖拆除,用百分表测定轴端的窜动量。
3.5.3漏油检测:固定轮体后,通过油孔通入0.4Mpa的压缩空气,放入水中,0.5分钟,观察有无冒泡漏气。
3.5.4转动性能测定:用手转动轮体,感觉能盘动但不很轻松。
4.驱动轮检测
4.1机械加工质量检验
4.3.1尺寸精度根据图纸用深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定。
4.3.2形状位置公差用专用检具测定。
4.3.3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对比样块测定.
4.4热处理检验
4.4.1表面硬度用里氏硬度计测定。
4.4.2如客户需提供淬硬层硬度,则在齿部切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或送热处理厂用维氏硬度计检测。
4.5外观检验
4.5.1外观用目测检验,检测焊缝平整及漏焊等缺陷,检测工件的表面平整度及裂纹、飞边、毛刺、划伤、粘砂等缺陷,检查油漆的均匀度及起皮、流痕等缺陷。
5.履带链片检测
机械加工质量检验
5.3.1尺寸精度根据图纸用深度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定。
5.3.2形状位置公差用专用检具测定。
5.3.3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对比样块测定.
5.4热处理检验
5.4.1表面硬度用里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测定。
5.4.2如客户需提供淬硬层硬度,则在齿部切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或送热处理厂用维氏硬度计检测。
5.5. 外观与装配质量检验
5.5.1外观用目测检验,检测履带总成零件的完整性,并且每节引转动灵活,不得有卡死现象。
检测锻加工件的表面平整度及裂纹、飞边、毛刺、划伤等缺陷,检查油漆的均匀度及起皮、流痕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