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音乐_演唱放马山歌脚夫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演唱放马山歌脚夫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授课人:

【教学内容】湘艺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放马山歌》

【课 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学习目标】

1. 感受山歌体裁歌曲高亢、奔放的风格特点,进而喜欢演唱山歌。

2.聆听、欣赏、学唱歌曲、体验不同版本的韵味。

3.学唱《放马山歌》,学会并正确掌握x.xxx节奏型、倚音、上滑音下滑音的唱法和运用。

【学习重点】学唱放马山歌

【学习难点】放马人的吆喝声、x.xxx 节奏的准确,音准。

【教学准备】鞭子、帽子、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课堂

二、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2.教师范唱歌曲

首先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云南的著名山歌大家想不想听啊?

3.说情绪学吆喝声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哪句歌词最能体现歌曲的情绪? 吆喝声,分解学唱

4.引出课题

板书--放马山歌

5.介绍歌曲 这首云南民歌是如何被人们熟知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6.比较欣赏歌唱家黄虹演唱的《放马山歌》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

大家更喜欢哪个版本的? 相较于前面的版本,除了伴奏的变化,和放马的吆喝声,其实还有很多细微的处理使得曲子好听,下面让我们一边学唱,一边了解吧!

三、学唱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引出附点节奏x.xxx

2.视唱乐谱。

你们觉得哪一个小节比较难唱?让我们先来唱一下吧!

3.完整听赏跟唱。

4.加歌词跟琴唱,引出倚音。

让我们跟着琴唱一下吧!

听老师加以改编,这样是不是好听多了?

完整唱一下吧!

5.跟伴奏齐唱歌曲。

6.动作编创演唱。

四、音乐知识拓展

1.什么是山歌?

通过刚才这首歌曲的学唱,你对山歌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2.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呢!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刚刚建校不足两年半,因生源来自全市各个地区,学生音乐素养及音乐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关注到全班每位同学,尽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本课针对初中学生不善于表现的特点,教师尽量多用示范表演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充分体验歌曲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演唱的欲望,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效果好。

本课的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学生参与度很高,较好的完成了目标。

【教材分析】《放马山歌》所反映的是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的唱词采用了“十二月”体,这显然与内地传统民歌体式有关,但它所用的衬词如“乌噜噜的”、“尼”等却有本地特色。曲调的音域仅为五度,加上密集的节奏音型和三次呼喊(模拟吆喝牲口之声),使它具有浓厚的山野风格。歌曲虽然短小但节奏较快、音符密集且多在高音区,故演唱难度较大。

附点节奏

倚音

歌曲演唱

本课针对初中学生不善于表现的特点,尽量多用示范表演,让学生能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演唱的欲望,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效果好。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差(很多村小的学生竟然还出现一学期上不了音乐课的情况),我将本课的内容设计尽量简单细化:声音扬上去上滑音,自由延长记号,下滑音记号,如按节奏读歌词,附点音符等通过本课来看这些都是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本课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参与度很高,但在学唱环节女生没有放开,声音很小,没有放胆对女生的声音进行引导。

本课主要涉及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大课程内容,具体相关的设计如下

一、感受与欣赏

1音乐表现要素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2、音乐情绪与情感

能够有意识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3音乐体裁与形式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多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

二、表现

1演唱

能够主动的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做简单评价。

2演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

4、识读乐谱

能够跟琴或录音视唱乐谱。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2即兴编创

能够根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3创作实践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