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复习要点)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含义: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早期阶段,也叫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
1、开始行业:棉纺织业开始国家:英国
2、标志或特征: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时代
3、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
(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制度保障
(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条件、、原料条件(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
4、代表人物及发明
(1)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优点:用煤和木柴做燃料,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限制。
(2)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3)水力纺纱机(4)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5)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运输行业)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5、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2)充分显示了与封建制度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3)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4)既是生产技术的革新,由于大机器工业的建立,资本主义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
又是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5)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6)开始城市化的过程。
总之,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6、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美国、法国等。
19世纪4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
唯一的工业国。
二。
科学的世纪――19世纪
1、表现:(为什么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或者西欧国家重视科学研究表现在:(1)
鼓励科学研究――拿破仑(2)大学已成为科学研究重地(德国政府将柏林科学院并入柏林大学)(3)大学增设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一些专门培养理工科人才的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4)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学会)(5)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动实践(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完
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
2、《物种起源》――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
三、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1、兴起国家:德国、美国
2、标志或特点: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4、电能与蒸汽能比较有哪些优点?电能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电站
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
5、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什么影响?
影响:发电机、电话、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
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改进。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制造汽车和飞机解决了发动机装置问题,引起一次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
6、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有什么关系?(见P54○)
7、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见教材P57表格
8、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走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3)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一、人在工厂
1、1771年英国出现第一家纺纱工厂
2、流水线生产方法:优点——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者的技术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缺点——劳动强度增强,对工人的健康有一定危害。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20世纪初)
一、地球变小了——世界联系加强
1、世界联系加强的必要条件(或整体世界形成的必要条件):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式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
2、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超越了一国的范围,把整个世界作为市场。
(工业革命的推动是整体世界形成的根本原因)
4、整体世界形成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了,而亚非拉国家更落后了。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
到19世纪末,将整个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亚非拉国家则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其奴役。
同时,整体世界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进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思想、科技文化、生产方式影响着亚非拉国家的发展)。
5、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开凿:使巨轮远洋航运更为便捷畅通,使人类的地域联系不仅局限于本土,而且扩展到全世界,人们之间的联系也随之愈加密切。
6、西方译著在中国:严复:“严译八大名著”:《天演论》、《原富》、《法意》等。
林纾:《茶花女》、《伊索寓言》、《鲁滨孙漂流记》、《唐·吉诃德》
二、文明与野蛮相交织——工业文明与野蛮的殖民掠夺相交织
1、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它们控制和奴役世界上绝对部分土地和人口,人们称其为帝国主义国家。
2、整体世界形成的对各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是建立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基础上的,殖民地为帝国主义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帝国主义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变得更加强大。
而对于亚非拉国家来说,一方面,先进的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促进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给殖民地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印度:工业文明的传播:铁路、电报、统一的邮政
遭受野蛮的殖民掠夺:侵占土地、倾销商品、掠夺财富
三、挑战与回应
1、原因: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2、代表国家(1)海地:18世纪末,海地爆发了黑奴起义,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
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海地经验:坚持武装斗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到底,最后摆脱殖民
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2)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
道路的国家
日本经验:推翻腐败的幕府统治,主动向西方学习,顺应工业文明的大
潮,进行全方位改革,使自己富强起来,从而摆脱民族危机。
3.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农业国,受美国的殖民侵略。
(2)明治维新内容:见教材P62最后一段四点即:A.(政治上)废藩置县,分布宪法;
B.(经济上)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举办工业企业;
C.(文化教育)仿效西方建立起学校教育体系;
D.(文明开化,移风易俗)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求国民向西方学习,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
(3)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明治维新作用: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5)明治维新的影响:
①日本摆脱了沦为欧美国家半殖民地的危机。
②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③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开始了疯狂的侵略扩张。
(6)启示:主动学习先进;科教兴国;思想解放等,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直面挑战、抓住机遇、积极进取……
4、面对西方工业文明与殖民掠夺,中日两国都进行了回击,但最终日本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中国仍旧没有摆脱危机,这说明了什么?
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推翻腐败统治,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使国家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富强的道路。